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

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

水利部綜合事業局直屬事業單位,是我國水土保持監測業務工作歸口主管單位。主要負責組織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措施技術標準體系的研究,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審查,進行水土保持規範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路和信息系統,並組織完成了全國第二次和第三次土地侵蝕遙感調查,實施了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與公告項目。現已建成了國家水土保持資料庫,並每年發布年度《中國水土保持公報》,為國家巨觀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
  • 外文名:Monitoring Center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二條二號
  • 辦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南濱河路貴都國際
  • 郵編:100053
中心介紹,開展業務,機構組成,人員結構,發展現狀,主要業務成果,發展思路,

中心介紹

水土流失狀況和生態環境情況的監測預報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礎,是國家生態建設巨觀決策和科學防治的依據。在我國水土保持監測體系建設中,國家成立了水土保持監測中心,七大流域機構成立水土保持監測中心站,省(自治區)成立水土保持監測總站和重點監測分站。在全國形成一個龐大的水土流失監測網路。通過“3S”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形成全國監測與管理信息系統,並定期發布全國及重點地區水土流失狀況和生態環境情況信息。監測的對象包括區域監測、中小流域監測、開發建設項目監測。監測的方法包括地面觀測、遙感監測、調查、試驗等。

開展業務

1、針對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遇到的重大問題,開展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措施技術標準體系等多項研究,實施了多項國際項目,取得了一批有價值的科研成果。
2、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審查工作邁上新台階。監理專家庫,開展國家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查,為貫徹落實《水土保持法》,實施“三同時”制度,有效預防人為造成的水土流失做出了積極貢獻。
3、加強了水土保持規範化管理。為全國水土保持科學化、規範化、信息化、制度化和專業化管理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
4、開創了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新局面。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路和信息系統建設一期工程全面完成,並投入運行,在占國土面積44%,占水土流失總面積83%的西部地區形成水土保持監測網路體系;組織完成了全國第二次和第三次土地侵蝕遙感調查,實施了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與公告項目。對水土流失重點地區和開發項目集中地區實施了動態監測,開發了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管理信息系統,建成了國家水土保持資料庫,發布了年度《中國水土保持公報》,為國家巨觀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機構組成

水土保持監測中心是經中編辦(中編辦字[1997]73號)批准,由水利部水人教[1998]2號文《關於成立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的通知》,宣布成立的水利部直屬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在機構改革中,水利部於2000年7月以人教勞[2000]39號文批覆水土保持監測中心為水利部綜合事業局直屬事業單位,內設監測處、技術處、諮詢評估處和綜合處,核定事業編制25名。水保監測中心下設北京水保生態工程諮詢有限責任公司。
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

人員結構

中心人員:中心領導3人,綜合處5人,監測處7人,技術處5人,諮詢評估處5人;其中,博士學位6人,碩士學位5人;教授級高工6人,高級職稱10人,中級職稱3人。所學專業涵蓋水土保持水文水資源農田水利、水工建築、農業林業經濟地理信息系統等專業,平均年齡41.3歲,是一支專業結構合理、學歷水平高、技術力量強的專業隊伍。

發展現狀

經過十年的發展壯大,中心已逐漸成為國家水土保持監測業務工作歸口主管單位,國家水土保持行政管理的重要技術支持部門,國家水土保持相關技術服務及管理機構。打造形成了三大品牌業務,即水土保持監測預報品牌、水土保持諮詢評估品牌和水土保持技術標準品牌。建設形成全國水土保持監測信息網路中心、水土保持技術人才培訓基地(水保大廈)。

主要業務成果

全國土壤侵蝕遙感調查
水土保持監測中心作為項目主持單位,組織完成了全國第二次、第三次土壤侵蝕遙感調查。調查採用20世紀90年代末陸地衛星TM遙感影像,結合野外典型調查、洋房測量,完成全國土壤侵蝕遙感調查並建立全國土壤侵蝕資料庫。
經過調查,摸清了全國土壤侵蝕分布現狀及動態變化情況,為《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和《全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規劃》的制定,長江上游、黃河中游、珠江上游、東北黑土區等重點治理地區的確定及一系列重大生態建設工程的決策和實施,提供了可靠、權威的依據。第二次全國土壤侵蝕遙感調查,獲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
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路和信息系統建設
2002年7月,原國家發展計畫委員以《關於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路和信息系統建設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計農經[2002]1176號),批准立項實施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路和信息系統建設,工程分期實施。2004年3月,水利部以水總[2004]83號批覆了《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路和信息系統建設一期工程初步設計報告》。2007年7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發改農經[2007]1792號批覆了《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路和信息系統建設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
工程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承擔建設。一期工程於2007年1月通過竣工驗收。二期工程自2009年10月開始實施,進展順利。
經過一、二期工程建設,建成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七大流域機構監測中心站,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監測總站,以及與這些監測總站對應的175個監測分站和738個監測點,初步建成了全國水土保持監測信息管理的公用平台,形成了全國水土保持信息採集、傳輸、處理的發布系統,為各行各業、社會各界提供了信息服務,促進了數據共享,為國家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巨觀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
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路和信息系統建設一期工程,獲水利部綜合事業局崑崙管理二等獎;全國水土保持監測信息管理系統,獲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銀獎。
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與公告項目
為了全面、科學、持續地了解和掌握全國水土流失動態變化情況,評價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為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促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又好又快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財政部和水利部批准立項實施“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與公告項目”。項目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承擔,相關流域機構水土保持監測中心站、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土保持監測總站和分站、有關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為協作單位。從2007年開始,逐年連續開展。
項目包括調查42個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202萬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狀況,對30條典型小流域和50個監測點開展連續定位觀測,維護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路和信息系統的安全運行,更新和維護全國水土流失資料庫,培訓各級檢測技術人員,編制全國水土保持公報等五方面的工作內容。
2010年底,已完成17個重點區近70萬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狀況監測,取得大量小流域和監測點的觀測數據,連年發布中國水土保持公報,培訓各級檢測技術人員450人,成效顯著。
2012年水利部審查通過了《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與公告項目預算規劃(2013-2017年)》,2013年該項目列入國家財政預算,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和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松遼、太湖等七大流域機構監測中心站承擔完成(即“1+7”方式),項目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管理,分別列預算、分別實施”的組織實施方式。2013年1月12-14日,召開了“1+7”動態監測工作會議,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在聽取了各流域機構2013年度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與公告項目實施方案匯報的基礎上,對本年度項目實施、項目管理等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查
十年倆,中心依據國家法律法規,認真落實國家有關產業政策,嚴把技術關,總組織開展1900餘項大中型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評審工作,2005年達426個,項目類型涵蓋水利、水電、公路、鐵路、煤炭、電力等行業;每年評審的水土保持方案約占水利部批覆方案的80%,為水利部行政審批和國家項目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同時,對提高生產建設單位水土保持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自覺履行法律義務、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產生了重大影響,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為推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綜合科學考察
2005年7月,水利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聯合組織開展了“中國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綜合科學考察”,其目的是為了“摸清現狀,總結經驗,分析問題,提出對策”。我中心作為組織單位之一,全面彩娛樂科學考察工作,並陳丹了開發建設項目組和基礎數據組的考察和分析任務,參與了總報告的撰寫工作。
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考察組(第8專題組)先後組織了由國務院法制局、全國人大法工委、環資委、農委、部分高校和科學院(所)的院士、專家及學者數百人次參加的科學考察活動,對四川和陝西等省開展了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重點考察。在考察活動和報告編寫期間,先後邀請了鐵道部、交通部公路科學院、煤炭工業環保辦公室、中國水利科學院、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水電水利規劃總院、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的專家學者,召開了十餘次專家諮詢研討會。完成了《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科學考察報告》、《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問題討論》和《中國水土流失防治與生態安全 水土流失數據卷》等專題研究報告。
水土保持資質管理
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資質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單位水平評價已移交中國水土保持學會
為保證水土保持監測、監理資質的規範化管理,從2004年開始,水土保持相關資質的日常管理作為經常性項目,由中心負責實施。幾年來,先後完成了三批共91家甲級、177家乙級監測持證單位的資格審查和考核工作;加強檢測資質人員上崗管理;對全國184家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監理單位資質進行審核、換證,協助中國水利工程協會完成水土保持監理資質考試大綱、複習材料的編寫及考試命題工作。制訂了《水土保持檢測資格證書管理辦法》,出版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監理理論與實務》。
技術標準規範
中心自成立以來,先後完成了15項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的編制和修編。
(1)《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技術規範》(GB/T16453.1-6-2008)
(2)《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規劃通則》(GB/T15772-2008)
(3)《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效益計算方法》(GB/T15774-2008)
(4)《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驗收規範》(GB/T15773-2008)
(5)《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規程》(GB/T22490-2008)
(6)《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範》(GB/50433-2008)
(7)《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防治標準》(GB/50434-2008)
(8)《水土保持監測技術規程》(SL277-2002)
(9)《水土保持工程質量評定規程》(SL336-2006)
(10)《水土保持規劃編制規程》(SL335-2006)
(11)《水土保持信息管理規程》(SL341-2006)
(12)《水土保持監測設施設備通用技術條件》(SL342-2006)
(13)《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SL190-2007)
(14)《水土保持試驗規範》(SL419-2007)
(15)《水土保持監測站點代碼》(SL452-2009)
規劃編制
作為國家水土保持行業管理的重要技術支撐,中心承擔了大量全國、區域和專項規劃編制工作。主要包括:
(1)全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十三五”規劃
(2)全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十二五”規劃
(3)易災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規劃(中國部分)
(4)革命老區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規劃
(5)全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規劃
(6)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規劃
(7)全國水土保持監測規劃
(8)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規劃
(9)國家級水土保持重點放置區規劃
(10)全國水土保持生態修復規劃
(11)全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十一五”規劃
(12)“十一五:水土保持管理與改革專項規劃
(13)全國水土保持科技規劃發展綱要
課題研究
中國水土保持發展戰略研究,國家級為項目,共五萬字,作為25個專題之一,研究成果國家計委以《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一書出版
水土保持巨觀戰略研究
退耕還林政策研究
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機制研究
水土流失預報模型研究及推廣
西北黃土高原土壤侵蝕預報模型研究
水土保持防治技術套用研究
黃土丘陵區山坡生產型植物路綜合防護體系,國家科技部農業成果轉化項目
水土保持科技推廣與科研規劃戰略研究
崩崗快速治理技術推廣
開發建設項目邊坡植被快速恢復技術
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項目效益評價研究
不同類型區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研究,提出了135個模式,出版了《中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模式》一書
坡面水系工程技術套用研究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重大問題研究
水土流失中和治理措施技術標準體系框架研究,科技部項目
水土保持技術標準體系研究,科技部國家基礎條件平台重大研究項目
新時期中國水土保持戰略地位與作用
長江流域水土保持戰略研究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重點地區和南方嚴重地區生態園經建設對策研究
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研究,出版了《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一書
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準入條件研究,出版了《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準入條件研究》
水土保持監測指標體系研究,出版了《水土保持監測技術招標體系》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標準體系研究
其中,“中國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綜合科學考察”項目榮獲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岩質坡面噴混植生技術”、“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準入條件研究”、“水土保持監測指標體系”項目榮獲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水土保持生態功能補償機制研究”、“中國水土流失防治與生態安全考察—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科學考察”項目榮獲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
調查研究
多年來中心配合民盟中央、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和水利部等終驗有關部門開展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調研》、《水土保持退耕還林政策調研》、《水土保持機制體制研究》、《水土保持巨觀戰略研究》、《水土保持重要政策調研》、《黃土高原水土保持淤地壩建設調研》等巨觀政策專題調查研究工作。其中《黃土高原水土保持淤地壩建設調研報告》經部領導批示,淤地壩工程被列為水利部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的三大亮點工程之一。此外、中心還參與了陝西省生態建設、首都水資源、青海省茫崖地區生態用水、全國生態修復和山西人畜飲水等專題調研,其中有些調研報告得到了部領導的充分肯定,為國家水土保持巨觀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國際合作與交流
中心非常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把其看作學習先進經驗,擴大中國水土保持影響的重要平台,同時積極參與與水土保持相關的國際項目與組織。自中心成立以來,先後完成了世界銀行贈款研究項目《中國水土保持生態功能補償機制研究》、亞行技術援助《中國水土保持發展戰略研究》、TA-4404等項目的研究工作。這些項目的合作完成,成功吧中國的水土保持成效介紹給國際友人,也把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引進了中國。
此外,積極組織各級監測人員赴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歐洲、南非、巴西等國考察水土保持防治技術和水土保持監測技術,派員赴日本參加水土保持監測新技術培訓學習等活動。通過上述交流,加強了中心與其他各國的溝通與聯繫,搭建了開展水土保持技術國際合作的平台。
2002年,中心以國家協調員的身份,加入了世界水土保持方法與技術協作網(WOCAT),其後參加里2003、2005、2006、2007年度的年會,並主辦了2004年度的年會,就中國水土保持技術、方法等方面的信息與世界各國進行長期交流。
業務培訓
作為全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主要技術職稱單位,中心還承擔著專業培訓、技術交流的重要工作。成立至今,組織舉辦了水土保持監測、水土保持監理、水土保持方案編制上崗人員培訓班及再培訓和水土保持技術經濟管理、地理信息系統軟體套用等多種形式的培訓班,共開展培訓班次80餘期,培訓人員達16000多人。

發展思路

當年和今後的一段時間,是我國水土保持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水土保持監測中心要在更高的起點上,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為根本目標,堅持中央治水方針和部黨組止水新思路,統籌推進業務和經濟發展,強化水土保持監測、諮詢評估、技術推廣、基礎工作“四大”體系,完善資料庫、人才庫“兩庫”建設,力爭把中心打造成擁有現代化信息設備、運用高科技手段、高效運轉、適應市場經濟的全國水土保持事業發展強有力的技術職稱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