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水仙子帶過折桂令·歸興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散曲
- 作者:王九思
- 作品別名:【雙調】水仙子帶過折桂令·歸興
- 作品出處:《渼陂集》
- 宮調:雙調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水仙子帶過折桂令·歸興1
一拳打脫鳳凰籠2,兩腳蹬開虎豹叢3,單身撞出麒麟洞4。望東華人亂擁5,紫羅襴老盡英雄6。參詳破邯鄲一夢7,嘆息殺商山四翁8,思量起華岳三峰9。
思量起華岳三峰。掉臂淮南,回首關中。紅雨催詩10,青春作伴11,黃卷填胸12。騎一個蹇餵兒南村北壠13,過幾處古莊兒漢闕秦宮。酒盞才空,鼾睡方濃。學得陳摶14,笑殺石崇15。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鳳凰籠:指皇家。
- 虎豹叢:形容險惡的官場。
- 麒麟洞:喻指人才集中的京城。
- 東華:東華門,明代紫禁城的東門。
- 紫羅襴(lán):紫色官服。南北朝以來,紫服為高級官員的服色。
- 商山四翁:漢初隱居陝西商山的四個老翁,名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角里先生。他們被金錢所動,下山輔佐漢太子,故作者認為是值得嘆息的事。
- 華岳:指華山,山之中峰曰蓮花峰,東峰曰仙人掌,南峰曰落雁峰,世稱華岳三峰。
- 青春:美好的春光。
- 黃卷:經書。
- 蹇(jiǎn)餵兒:即蹇衛兒,駑劣的驢。
- 石崇:字季倫,西晉人,曾為荊州刺史,以劫掠客商致富。
白話譯文
官場是鳳凰的囚籠,我一拳打開,官場是虎豹的淵藪,我遠棄禍胎,官場是麒麟的禁囿,我撞出身來。看東華門人群擠擠挨挨,一領官袍誤盡了多少英材。榮華富貴是邯鄲一夢,我已覷個明白,商山四老偏去湊紅塵熱鬧,實在令人嘆慨,華山三峰隱居求道,才是我嚮往的所在。
我把華山三峰嚮往,初從淮南轉身,又向關中回望,桃花爛漫催詩興,青春作伴好還鄉,百卷書籍填滿胸膛。騎一頭跛驢信意遍游南村北鄉,經過幾處秦宮漢殿都變作了古老的村莊。飲酒酣暢,呼呼大睡在床。學了陳摶不問世事,笑煞石崇春夢一場。
創作背景
王九思年少時熱衷功名,後因與大宦官劉瑾是陝西關中同鄉,被名列瑾黨,受到牽連,先被貶壽州同知,後又被迫致仕。此曲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按內容推斷,應當是寫於王九思最終離開官場之前或之後不久。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一拳打脫鳳凰籠,兩腳蹬開虎豹叢,單身撞出麒麟洞。”作者一開始便描繪出一幅孤膽英雄獨自搏殺的激烈畫面。“鳳凰籠”“虎豹叢”“麒麟洞”本都是囚禁威迫英雄之所,但英雄卻“一拳打脫”“兩腳蹬開”“單身撞出”,在為英雄暗捏一把汗的同時,也不得不暗贊英雄之神勇。但隨後便發現,這“虎豹叢”等等原來並非實寫,乃是比喻。“望東華人亂擁”,作者一道出“東華”二字,可以看出他的“虎豹叢”便是指官場。官場上爭名奪利,你爭我搶,陰謀百出,朝廷中那些弄權小人之歹毒兇狠又在虎豹之上。“紫羅襴老盡英雄”,這半句既承又轉,既承上句說明官場的求名逐利使人青春空耗壯志消歇,又將意脈引向下面的退隱之思。功名利祿總是使人空老,那便退隱吧。“參詳破邯鄲一夢,嘆息殺商山四翁,思量起華岳三峰。”到如今,作者早已經看透了官場上的出將入相,實在不過是邯鄲一夢。此處作者用“嘆息殺”三字,其意蓋為四皓不能終老林泉以全隱士之節而惋惜(嘆息又有羨慕之意,亦可講通。如按羨慕解,句意就變成羨慕商山四老的隱居生活了,則此四老晚年出山之事皆忽略不計)。作者惋惜完,把目光投向了“華岳三峰”,那是作者理想中的山林生活。
既然“思量起華岳三峰”,馬上就作出反應。“掉臂淮南,回首關中”,“掉臂淮南”既可以理解成掉臂離開京城往淮南而去,又可以理解成從淮南掉臂而返。相應地,“回首關中”就既可以理解成是回首望關中,又可以理解成是回首向關中。這兩種理解根據後文的“過幾處古莊兒漢闕秦宮”,加上王九思於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回到故鄉鄠縣的史實,可以完全確定作者所說的“掉臂淮南,回首關中”是指從淮南離開,回到關中去。“紅雨催詩,青春作伴,黃卷填胸。”這是作者寫離開官場之後的生活。作者既是文人,當然胸中儘是書卷。而在紅花細雨芳草春日的陪伴下,作者當然要詩思如泉湧。此三句本是所謂的鼎足對,三句可以彼此成為對仗,而“紅雨”“青春”“黃卷”三個詞,更在眼前調出一片明艷的色彩。“騎一個蹇餵兒南村北壠,過幾處古莊兒漢闕秦宮。”既然朝事已不相干,作者自然是一身自由,可以騎著牲畜去村南村北閒遊,去秦宮漢闕瞻仰。秦漢兩代,都是以西北為其政治中心,所謂的秦宮漢闕當然是指西北一帶的秦漢古蹟。只不過,作者在此時提到的秦宮漢闕對於其本人來說已經變成了純粹的歷史記憶,不再代表什麼政治上的豐功偉績了。“酒盞才空,鼾睡方濃。”這一句可以想起以酒成名的劉伶,醉與睡代表的並不是愚昧糊塗,相反,這代表著一種“名士風度”。“學得陳摶,笑殺石崇。”這最後一句則表明了作者最終的人生態度。陳摶為棄世獨立之代表,而石崇一生窮奢極侈,備極榮華,然終不免喪身刑場。兩者相較,作者自然學陳摶而笑石崇。貪富貴而亡身,石崇的經歷正可催人警醒。
王九思的散曲,不乏文采而多豪氣,於起收轉折之際常可見出作者之高風俊骨。此曲雖寫歸鄉,卻激情奔放而不委靡頹廢,正是作者創作風格之代表。
名家點評
山西大學中文系教授康金聲:這篇帶過曲寫作者離開官場以後的思想情緒,表現了對於權勢、尊榮、富貴的蔑棄,對官場的兇險恐怖也有所揭露。曲文用打脫、蹬開、撞出、掉臂、笑殺等動作度很強的詞語,表現了作者掙脫羅網的決心之堅定、態度之堅決、醒悟之徹底。對於他所嚮往的歸隱生活,則儘量美化和詩意化。無論是山居之樂、游賞之樂、吟詠之樂、讀書之樂、飲酒之樂以及自在高臥之樂,都融匯在山川景物的雄壯美麗、古代高士的風流儒雅境界裡,營造成美好的意境,並用求貴炫富者的卑俗作為反襯,突出了主旨。曲文用語典雅,氣勢高邁,是曲中的豪爽之作。(《元明清曲詩詞精品·名家編注》)
湘潭大學教授羊春秋:此曲以豪放之筆,寫抑鬱之懷,以極冷極達之語,抒極熱極怨之情,奇而不怪,俗而能雅,豪麗參用,雅俗兼備,是明代散曲中的珍品。(《元明清散曲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