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西湖

《水仙子·西湖》是元代文學家盧摯所作的一首散曲。這首小令採用擬人化兼擬情化的寫作手法,將西湖在春季的特色表現得淋漓盡致,表達了作者對西湖美景的讚賞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水仙子·西湖
  • 創作年代:元
  • 作品體裁:散曲 
  • 作者:盧摯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 宮調:雙調 
  • 曲牌:水仙子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水仙子·西湖
湖山佳處那些兒①,恰到輕寒微雨時。
東風懶倦催春事。
嗔垂楊裊綠絲,海棠花偷抹胭脂。
任吳岫眉尖恨②,厭錢塘江上詞③。
是個妒色的西施。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佳處那些兒:即“那些兒佳處”。
②吳岫(xiù):指吳山,在西湖東南。岫,峰巒。
③錢塘江上詞:《春渚紀聞》、《夷堅志》等宋人筆記載,進士司馬槱曾夢遇一美人獻唱《蝶戀花》,上片為:“妾本錢塘江上住,花落花開,不管流年度。燕子銜將春色去,紗窗一陣黃昏雨。”司馬槱任職杭州後,美人夢中必來,方知她是南齊名妓蘇小小的鬼魂。錢塘江,浙江在錢塘(今浙江杭州)區段的別稱。

注釋譯文

作品譯文
要說西湖湖山那幾分好處,在微雨釀出輕寒時格外顯露。
西湖春景西湖春景
東風無力地吹拂,懶得把百花催促。
嗔怪垂楊太輕狂,頻把翠綠的長條搖舞,海棠花也只得偷偷地將胭脂抹塗。
一任吳山群峰如美人的眉尖緊蹙,卻不願錢塘江上的歌女將情愫傾吐。
若把西湖比作西施,這時的西子姑娘真是太喜歡嫉妒。

作品鑑賞

據劉時中《水仙操序》,元初民間即有《水仙子》西湖四時詞,“恨其不能佳”。於是盧摯特地重作四首,並訂立了例規,“其約首句韻以‘兒’字,‘時’字為之次,‘西施’二字為句絕。然後一洗而空之”。以後馬致遠劉時中張可久等曲家都作了回響。
這裡選的是詠春天西湖的一首。它的妙味,在於從蘇東坡“欲把西湖比西子”的詩意生髮,而賦予西施以個性,由此來表現出西湖在特定季節中的特色。該篇即從“妒色”的前提發揮。因為西施(其實是西湖)妒忌穰艷的美色,於是東風懶慢,楊柳搖曳枝條受到指責,海棠花也只敢“偷抹胭脂”。吳山凝愁獻恨,錢塘江上則減卻了歌女的風流。這一切,其實恰恰表現了“輕寒微雨”時的“湖山佳處”。換言之,因為微雨送寒的影響,東風不再熱鬧地催開百花。楊柳在迷濛的雨中綠條裊裊,引人注目,就有大逆不道的賣弄意味;而海棠花雖然脂紅猶存,卻也只能含蓄地開放,不敢過於呈露妖嬈。雲鎖吳山,遠峰隱沒在淡淡煙雨中,猶如美人顰眉;錢塘江上水霧茫茫,自然也就不再有歌女囀動珠喉。但是,微雨清寒下的西湖湖山,清而不淒,素而益雅,正屬於東坡“淡妝濃抹總相宜”中的“淡妝”,西子妒色,恰恰呈現了自身的雅潔清美。小令這種擬人化兼擬情化的手法,溝通了西子美與西湖美的內在聯繫,旖旎而又婉約,確有令人目迷心醉的非凡的藝術魅力。

作者簡介

盧摯像盧摯像
盧摯(約1242-1314年之後),字處道,一字莘老,號疏齋,又號蒿翁。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由諸生進身為元世祖忽必烈侍臣,累遷河南路總管,為元世祖較早起用的漢族文人之一。大德初,授集賢學士,出為湖南廉訪使,遷江東道廉訪使。復入京為翰林學士,遷承旨,晚年客寓安徽宣城。盧摯學識深厚,文望甚盛,詩文與劉因、姚燧齊名,與雜劇作者白樸、馬致遠以及朱簾秀等藝人有較多來往。著有《疏齋集》《文章宗旨》等,散曲今存小令一百二十餘首,其中尤善寫懷古題材,語言本色天然,風格流麗生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