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文化遺產,根據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公約》,指至少100年以來,周期性地或連續性地,部分或全部位於水下的具有文化、歷史或考古價值的所有人類生存的遺蹟,包括但不限於遺址、建築、工藝品、人的遺骸、船隻、飛行器,及其有考古價值的環境和自然環境。水下文化遺產是人類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所有國家都有責任保護水下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下文化遺產
- 類別:文化遺產
水下文化遺產,根據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公約》,指至少100年以來,周期性地或連續性地,部分或全部位於水下的具有文化、歷史或考古價值的所有人類生存的遺蹟,包括但不限於遺址、建築、工藝品、人的遺骸、船隻、飛行器,及其有考古價值的環境和自然環境。水下文化遺產是人類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所有國家都有責任保護水下文化遺產。
水下文化遺產,根據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公約》,指至少100年以來,周期性地或連續性地,部分或全部位於水下的具有文化、歷史或考古價值的所有人類生存的遺蹟,包括但不限於遺址、建築、工藝品、人的遺骸、船...
海底遺蹟,是海底存在的一些古時代遺留下來的建築藝術,是大陸沉沒導致永埋海底的。地球歷經了無數次的地殼變動、火山爆發、洪水、冰河等變化,億萬年來幾經浮沉,才形成今日我們所看到的地理環境。海底遺蹟,史前時代人類曾經有文明,經過...
分流尾嶼沉船遺址是海壇海峽水下遺址發現的歷史年代最早的水下文化遺產。分流尾嶼為面積不到0.5平方千米的一個小島,位於福建平潭島的西南面娘宮碼頭和福清小山東之間的海上交通要道上,東距娘宮碼頭約1.5千米,南面不到1000米即為...
北海基地是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內設機構,由水下中心提供人員和項目、設備支持,青島市承擔北海基地建設用地、建設經費及基本建設工作。北海基地落戶在青島藍色矽谷核心區,是集水下考古調查、勘探、發掘、保護、研究等多種功能...
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寧波基地於2010年7月29日奠基建設,是我國首個掛牌成立並首先落成投用的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基地。寧波基地與寧波中國港口博物館合作共建,資源共享,集水下文化遺產保護、水下考古發掘研究、出水文物修復展示、專業...
水下文物,是指遺存於某些水域的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人類文化遺產。包含內容 水下文物包括什麼?文化和旅遊部報請國務院審議的《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以下簡稱《水下條例》)3月19日對外公布。《水下條例》...
《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公約》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是世界範圍內通過的第一個關於保護水下文化遺產的國際性公約。於2001年11月2日在第31屆大會上正式通過並實行。產生背景 由於人們對水下文化遺產...
2011年 4月22日,“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武漢基地”在武漢市黃陂區木蘭湖畔正式成立。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通出席儀式並為基地揭牌。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武漢基地坐落木蘭湖畔,將依託湖北省考古所已在木蘭湖畔建設...
在1998年的時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加入了,一起討論開發博物館的可能性;2001年埃及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簽了保護水底文化遺產的協定,中途經歷了“阿拉伯之春”的政治變動,直到2013年後者又派了專人來推進這個項目。儘管不知道最後到底有...
2014年1月24日,中國首艘水下考古船在重慶長航東風船舶工業公司正式下水試航,肩負起中國海洋水下考古的重任。中國也從此告別“租用漁船時代”。保護遺產 1987年前後,中國就開始了水下考古,2009年國家文物局成立了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012年6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成立,負責組織實施全國水下文化遺產調查、發掘、研究和保護等工作。水下中心積極參與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南海基地、西沙工作站的建設工作。南海基地已經完成立項工作,正在進行基地選址;西沙...
廣東省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位於廣東省陽江市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西側,面積2758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2184平方米,總投資約3.5億元,以“南海Ⅰ號”為起點,“海絲方舟·夢啟陽江”為設計理念,提取海浪、絲網等具有陽江海洋特色的文化...
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福建基地於2011年8月24日下午在福建省博物院主館掛牌成立,這是繼寧波、青島、武漢之後的又一個國家級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基地。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福建基地的設立,是國家對福建省作為水下文化遺產大省的重視,也是對...
《中國水下文化遺產的法律保護》是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麗娜。內容簡介 相比於陸上的文化遺產,水下文化遺產更為完整地保留了文化多樣性和人類文明。然而,人類對海底水下文化遺產的窺覷和貪婪導致非法打撈、走私、破壞水下...
長江口二號古船為木質帆船,船型疑似為明清時期在上海水上運輸廣為使用的平底沙船。打撈工程 普查工作 2011年起,上海市文物局啟動了水下文化遺產的普查工作,在長江口這片能見度幾乎為零的水域裡探尋水下文化遺產。2015年,在崇明橫沙...
在施工過程中發現一段木鞘,內藏7枚銀錠;2011年,岷江河道內取沙,發現了金冊、西王賞功等文物;2013年,以來江口沉銀遺址遭到嚴重盜掘,2016年,國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眉山市彭山區...
2018年,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海南省博物館聯合組隊對西沙群島金銀島沉船遺址進行了水下考古重點調查,在金銀島沉船遺址發現船板一塊。遺址特點 遺址位置 西沙群島位於南海西北部,北起北礁,距海南本島約200公里,南至先驅灘,...
白鶴梁題刻從遺產的材質屬性來說,屬於物質文化遺產不可移動文物的石質文物;從遺產的狀態屬性來說,屬於基本完整保存但已不再繼續發展的碑刻“紀念碑”;從遺產的功能屬性來說,屬於古代水文觀察記錄的水文遺產。白鶴梁水文題刻具有突出...
元代海船遺址位於福建漳浦古雷聖杯嶼海域,掩埋了一艘700多年前滿載船貨瓷器的元代古船。2014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福建省博物院組織開展相關海域水下文化遺產調查,首次找到海船水下位置。2022年 9月8日,聖杯嶼元代海船水下考古進行了...
阿爾卑斯地區史前湖岸木樁建築(Pile Dwellings around the Alps)是一處分布在瑞士、奧地利、法國、德國、義大利和斯洛維尼亞六國的阿爾卑斯地區史前湖岸木樁建築遺址。世界文化遺產 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阿爾卑斯山周圍的史前湖岸木樁建築(...
中國古代船舶分別在沿大陸邊沿的“內溝”航線和沿西沙、中沙、南沙群島航行的“外溝”航線上,遺留下大量的中國曆朝歷代的文化遺產,這些水下文化遺產是證明中國最早開發南海的珍貴的文物史料。南海是古代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大通道。華光礁...
華光礁I號古代沉船的成功出水,是我國在水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同時對我國水下考古事業的全面發展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發掘獲得的豐碩成果再次證明南海諸島自古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考古意義 修復“華光礁1號”古沉船意義...
為配合丹東港集團有限公司的海洋紅港區基建工程,2013年11月,啟動涉海區域內的水下文化遺產調查工作。2014年4月,通過物探與潛水調查確認了“丹東一號”沉船位置。2014年8~10月,開展重點調查,清理出部分船體外輪廓。為進一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