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隨血脫亦稱血脫氣脫。由於出血過多,氣無所附,則陽氣暴脫。症見面色蒼白,汗出肢冷,舌淡無華,脈微欲絕。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攝血,血載氣,血脫易致氣虛,氣虛又加速血脫,兩者互為因果。治宜益氣固脫。方用獨參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隨血脫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氣隨血脫亦稱血脫氣脫。由於出血過多,氣無所附,則陽氣暴脫。症見面色蒼白,汗出肢冷,舌淡無華,脈微欲絕。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攝血,血載氣,血脫易致氣虛,氣虛又加速血脫,兩者互為因果。治宜益氣固脫。方用獨參湯。
氣隨血脫亦稱血脫氣脫。由於出血過多,氣無所附,則陽氣暴脫。症見面色蒼白,汗出肢冷,舌淡無華,脈微欲絕。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攝血,血載氣,血脫...
氣隨血脫證,中醫病證名,是指大出血時所引起陽氣虛脫的證候。多由肝、胃、肺等臟器本有宿疾而脈道突然破裂,或外傷,或婦女崩中,分娩等引起。...
故臨床氣血關係的失調,主要有氣滯血瘀、氣虛血瘀、氣不攝血、氣隨血脫以及氣血兩虛等幾方面。(1)氣滯血瘀:氣滯血瘀,是指因氣的運行郁滯不暢,導致血液運行障礙,...
一旦,臨床主要表現為氣滯血瘀、氣不攝血、氣隨血脫、氣血兩虛、氣血失和和不榮經脈等幾方面的症狀。氣血失常分類 編輯 概括而言,氣血失常主要歸納為氣的失常、血...
血脫是病證名。陰血虧損脫失之證。出《靈樞·決氣》:“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又名脫血。陰血虧損脫失之證。出《靈樞·決氣》:“血脫者,色白,夭...
致血的濡養功能減弱而引起的血虛;二是血液運行失常而出現的血瘀、出血等病理變化;氣血關係失常主要有氣滯血瘀、氣虛血瘀、氣不攝血、氣隨血脫以及氣血兩虛等幾方面...
氣血同病辯證,是用於既有氣的病證,同時又兼見血的病證的一種辨證方法。...... 氣血同病常見的證候,有氣滯血瘀,氣虛血瘀,氣血兩虛,氣不攝血,氣隨血脫等。...
氣血辨證為中醫辨證方法之一(部分),屬病性類辨證。氣血病常見證型,有虛實之分。虛證有氣虛證、氣陷證、氣不固證、氣脫證;血虛證、血脫證等。實證有氣滯證、...
氣脫指正氣的耗損脫失。常由於過汗、過下、失精、亡血等原因,以致氣失依附涵載而外脫。《靈樞·決氣》:“氣脫者,目不明。”臨床見證除了目失所養而視物...
精氣虧損、精血兩虛、氣滯血瘀、氣血兩虛、氣不攝血、氣隨血脫和血隨氣逆,以及津停氣阻、氣隨液脫、津血兩傷、津虧血瘀、血瘀水停。下面分別介紹一下。...
臨床常見的氣血同病證型有氣血兩虛證、氣滯血瘀證、氣不攝血證、氣隨血脫證、氣虛血瘀證等。(一)氣虛類證氣虛類證包括氣虛證以及氣陷證、氣不固證、氣脫證...
氣的異常有氣虛、氣滯、氣逆、氣陷、氣脫、氣閉等;血的異常有血虛、血瘀、血熱、血寒等;氣血關係異常有氣血兩虛、氣虛血瘀、氣滯血瘀、氣不攝血、氣隨血脫等...
大凡氣盛有餘,氣逆上沖,血隨氣逆,或夾痰濁壅滯於上,以致清竅閉塞,不知人事,為厥之實證;氣虛不足,清陽不升,氣陷於下,或大量出血,氣隨血脫,血不上達,...
若因大失血所致者,稱為氣隨血脫證。氣脫與亡陽常同時出現,證候基本相同,故臨床又稱陽氣外脫證。辨證要點:氣息微弱,昏迷或昏仆,汗出不止,脈微欲絕等共見。...
久病難治;二是出血量的多少,出血量少者病輕,出血量多者病重,甚至形成氣隨血脫的危急重病;三是與兼見症狀有關,出血而伴有發熱、咳喘、脈數等症者,一般病情...
血絡論注釋 編輯 ①奇邪:這裡指因絡脈不通,外來邪氣壅滯不能深入經脈,而發生異常的病變,稱這種外來邪氣為奇邪。②脫氣:針刺放血,氣隨血脫,名脫氣。...
③辨虛實:胸脅內傷也有虛實間雜者,咯吐出血是瘀血,屬實;若出血量多,雖有瘀實於內,但同時又存在氣血俱虛,甚至氣隨血脫。胸脅內傷治療 ...
胃痛可衍生變證,如胃熱熾盛,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滯,血不循經;或脾氣虛弱,不能統血,均可致便血、嘔血。大量出血,可致氣隨血脫,危及生命。...
酌加參三七化瘀止血;若出血過多,氣隨血脫,汗出肢冷,可急用獨參湯以扶正救脫。還應中西醫結合搶救治療。 8.鼓脹神昏 證候:神志昏迷,高熱煩躁,怒目狂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