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指數

氣候指數

氣候指數(climatic index )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氣候要素組成的表示某種氣侯特徵的量,它包括乾燥指數、濕潤指數、季風指數和陸度等,主要用於氣候分類與區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候指數
  • 外文名:climatic index 
  • 釋義:表示氣候特徵的量
  • 內容1:乾燥指數
  • 內容2:濕潤指數
  • 內容3:季風指數
詞語釋義,濕潤指數,乾燥指數,季風指數,大陸度,

詞語釋義

氣候指數(climatic index )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氣候要素組成的表示某種氣侯特徵的量,它包括乾燥指數、濕潤指數、季風指數和陸度等,主要用於氣候分類與區劃。

濕潤指數

濕潤指數(Humidity inde)是表示氣候濕潤程度的指標,又稱濕潤度、濕潤係數。用地面水分的收入量與支出量的比值表示。比值越大,表示氣候越濕潤;比值越小,則氣候越乾燥。大陸性氣候地區濕潤指數小,海洋性氣候地區濕潤指數大。濕潤指數能夠較客觀地反映某一地區的水熱平衡狀況。濕潤指數廣泛套用 於氣候乾濕狀況評價、生態環境變化等研究中,研究地表濕潤狀況變化特徵及成因,對科學預測城市未來地表濕潤特徵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濕潤指數分為乾旱、半乾旱、乾半濕潤、濕半濕潤、濕潤、潮濕、過濕等等級。

乾燥指數

乾燥指數(Aridity index),又稱乾燥度,是表征一個地區乾濕程度的指標。降水代表水分收入,蒸發代表水分支出,多年平均蒸發量與降水量之比稱為乾燥指數,其倒數稱為濕潤指數(Humidity inde)。
乾燥指數在地理學和生態學研究中長期套用,近來成為全球變化研究中經常涉及的氣候指標之一,尤其是氣候變化和乾旱話、荒漠化等研究。《公約》關於荒漠化潛在發生範圍——乾旱、半乾旱和壓濕潤乾旱區的界定就是基於乾燥指數(濕潤指數)的。如果幹燥指數大於1,即表示降水量不敷蒸發之所需,則氣候乾旱。如副熱帶地區氣溫高,蒸發旺盛,降水量遠小於蒸發力,故形成乾旱氣候帶。由於表示水分支出(特別是表示蒸發)的形式不同,因而有多種乾燥指數的表示法。

季風指數

季風指數表示季風強弱和季風穩定程度的量。它有不同的表示方式:
1908年,奧地利 J.von漢恩利用八個方位的地面風向圖將季風指數定義為:1月減7月風向頻率的最大差值同7月減1月風向頻率的最大差值之和。1957年,蘇聯С.П.赫羅莫夫提出在 1月、7月盛行風轉換角大於120°的地區內,將這兩個月盛行風的平均頻率作為判別季風穩定程度的指數,其數值大於40%的區域稱為季風區,相應的平均風力作為判別季風強弱的指數。1962年,中國高由禧等提出新的季風指數,即以1月和7月的同風向與反風向最大頻率差之和來表示季風的穩定程度;並以冬夏盛行風向之間的轉換角度(季風角),表示其明顯程度。

大陸度

大陸度是吧大陸度指數的簡稱,表示某地的氣候受大陸影響的程度。由於海洋和大陸熱力性質的不同,以及大氣的運動,不同的地點受海洋和大陸的影響有差異。某地大陸度大,即受大陸影響大。
1888年,波蘭W.戈爾琴斯基首先提出以氣溫相對變幅為基礎表示大陸度。其後,許多學者提出了各自表示大陸度的方法,主要有溫度法、氣團法等。最常見的大陸度是以氣溫年較差為基礎的。此外,還有以降水和太陽輻射所對應的溫度效應表示的大陸度,或綜合幾種氣象要素表示的大陸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