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上衝心

氣上衝心,又稱奔豚,見於《金匱要略·奔豚氣病證脈治》。多由寒飲內停,肝氣上逆所致,可用桂枝加桂湯、奔豚湯等方劑治療。

中文名稱氣上衝心
英文名稱qi rushing upward to heart
定  義自覺有股氣流從少腹上沖脘腹、胸咽部的表現。
套用學科中醫藥學(一級學科),診斷學(二級學科),診法(三級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上衝心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出處:《金匱要略》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一)肝氣奔豚,(二)腎氣奔豚,(三)欲作奔豚,

概念

病症名,又稱氣上沖胸。指氣從少腹向上衝撞心胸的感覺,又稱奔豚。

解讀

豚(tún屯),小豬也。本病一般以氣“從少腹起上沖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為特徵,表現在沖脈,其病多關乎肝、腎、心,故有肝氣奔豚、腎氣奔豚及欲作奔豚之謂。本病受示於《靈樞·邪氣藏府病形》“腎脈……微急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後”及《難經·五十六難》“腎之積名曰賁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等論,但有所不同。《靈樞》所言為邪中腎臟,下肢沉重厥冷,不便活動;《難經》所論系五積之一,病在血。而《金匱》所論重在氣,多屬情志疾病。但三者均關乎腎則一。
觀奔豚氣病的臨床研究,其病因多為驚恐、憂思、焦慮、悲傷、暴怒、委屈、失望等情志因素,還有誤治及氣功偏差等;其臨床表現除逆氣上沖胸咽外,尚可伴見頭暈、目眩、心悸、心煩、胸悶、氣短、疲乏、喘氣、嘔吐、噯氣、嘈雜、腸鳴、脘痛、往來寒熱、周身灼熱、腰膝酸痛、臍下悸、冷汗、四肢不溫甚至厥逆、抽搐、昏厥等症狀。多數患者的逆氣起自少腹,但也有起自足底、內踝、大腿內側、前陰、會陰及小腹者。

中醫套用

(一)肝氣奔豚

原文:奔豚氣上沖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二)
奔豚湯方:
甘草、芎藭、當歸、半夏、黃芩、生葛、芍藥、生薑、甘李根白皮
本條論述肝氣奔豚的證治。氣上沖胸,為奔豚氣病之共性,從方劑的作用測知,系肝鬱化火,乘克脾胃,氣機失常而引發沖氣;腹痛,往來寒熱,則為本條之個性,屬肝病及膽,熱郁少陽,疏泄紊亂。以方測症,尚可伴有嘔吐、心煩、口苦、咽乾、二便異常及脈弦數、舌紅、苔黃等。治以奔豚湯,以清泄肝膽,養血和胃。方中李根白皮性寒,歸肝經以清肝熱,降逆氣。用其甘味,是本《素問·藏氣法時論》“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之論;黃芩清膽熱;葛根升清降逆;芍藥、當歸、川芎養血調肝;半夏、生薑、甘草和胃降逆,體現肝病實脾之旨。
臨床套用與研究:本方清肝泄熱,降逆下氣,對熱性奔豚確有療效。若奔豚反覆發作,肝熱傷陰,形體消瘦,舌紅少苔少津者,方中生薑、川芎、半夏等辛溫之品須慎用,可重用李根白皮。本方亦可治療肝胃不和、氣逆上攻之脅痛,胸膈脹悶,噫逆嘔呃,或往來寒熱,或口苦咽乾,舌苔白微黃,脈弦者。若無李根白皮,可用川楝子代替,亦有用桑根白皮代者。若脅肋脘腹痛甚者,可加川楝子、元胡;嘔吐較重者,加代赭石、竹茹;胸脅脹痛者,可加枳實、木香。

(二)腎氣奔豚

原文:發汗後,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小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主之。(三)
桂枝加桂湯方:
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
本條論述腎氣奔豚的證治。某病發汗後,復用燒針令其汗,由心陰受傷導致心陽受損,外寒乘虛從針孔而入,不僅針孔處核起而赤,而且由於心火不能下濟腎水,導致腎的寒水之氣內盛,引動沖氣上逆至心。治療當內外兼施,灸藥結合。既灸其核上各一壯,以溫經散寒;又內服桂枝加桂湯以調和陰陽,平沖降逆。
臨床套用與研究:本方常用於神經官能症、膈肌痙攣、外感以及某些心臟病有奔豚氣之症狀者。亦有報導,用本方加減可治療硬皮病、雷諾氏病、凍瘡等。

(三)欲作奔豚

原文:發汗後,臍下悸者,欲作賁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四)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
茯苓、甘草、大棗、桂枝
本條論述陽虛飲停欲作奔豚的證治。某病不當汗而汗之,或當汗而過汗之,像腎氣奔豚之成一樣,皆可由心陰虛導致心陽虛。上虛不能制下,心火無以下濟腎水,水動於下,無有出路,不僅造成臍下悸,而且將引動沖氣上逆。故治以苓桂草棗湯,通陽降逆,培土製水,以防奔豚之作。方中桂枝、茯苓通陽化水,以防沖逆;大棗、甘草培土製水。桂枝、茯苓尚能交通心腎,以瘳臍下悸。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所治“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證,見於西醫學所說的神經官能症、癔病、更年期綜合徵等疾病中。本方還可用於神經衰弱、慢性胃炎、胃酸過多等病。
西醫學的神經官能症(胃、腸)、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胃炎、胃腸痙攣、胃腸型感冒、冠心病、神經性心悸、腹主動脈異常搏動、哮喘、高脂血症等疾病,均可疑似、引發、並發奔豚氣病,皆可按奔豚氣病辨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