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遊藝

民間遊藝

民間遊藝,顧名思義,就是娛樂、遊玩,也就是通過一定的活動或手段,能夠滿足人們視聽和身心需求,以達到愉心悅目的所有一切精神文化活動,其中包括各種遊戲、雜技、歌舞和體育競技活動等內容。“遊藝"一詞源於《論語》"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孔子要求學生要熟悉"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以之來陶冶身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間遊藝
  • 外文名:folk performance; folk entertainment
  • 類型:農村文化活動
  • 種類:抬閣、地下坪等
概念,各地類型,相關地區,其他,

概念

民間遊藝(folk performance; folk entertainment)是一種閒暇適意的生活調劑。其中既有節令性遊樂活動,也有充滿競技色彩的對抗性活動,更多的則是不受時間、地點、條件制約的隨意方便的自娛自樂活動。其中有的繼承性極強,規則較嚴格;有的則是無拘無束的即興自娛;有的乾脆是一種與生產緊密結合的小型採集和捕捉活動。這些豐富多彩的民間遊藝活動使得廣大勞動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無論在精神生活、智力開發還是身體素質諸方面得到有益的充實和鍛鍊,也成為最普及的農村文化活動形式。

各地類型

抬閣是流行於休寧、屯溪的一種民間遊藝,又稱“抬角”。抬閣共分上、中、下三層,將俊俏兒童裝扮成一出出戲劇故事造型,安置在三層抬閣上,底盤由四至八名彪形大漢抬著。抬閣的四周用紙紮成龍、鳳、鶴、祥雲、水花等彩燈,巡遊時彩燈內點燃蠟燭,映照著服裝鮮艷的兒童,遠遠望去,酷似天仙下凡。抬閣上的人物不唱不做,但配上鼓樂開路、鑼鈸斷後,熱鬧非凡.疊羅漢是流行於歙縣葉村的一種民間遊藝。表演時演員下穿紅彩褲,上身赤膊光膀,面部繪有譜。演員均為男性,表演渾樸粗獷。演出前要舉行祭台儀式,焚紙燒香、羅漢掃堂,然後眾演員相繼登台或在廣場上表演。演員不說不唱,在大鼓敲擊的簡單節奏下,分別表演童子拜觀音、斜角旗、仙人橋、石猴出山、六柱牌坊、涼心水閣、水簾洞、劉海戲金蟾等造型。表演時先易後難,特別是水簾洞中演員的筋斗及六柱牌坊中20餘演員疊成的六層造型,最為精彩。
以一種驅邪除怪,祈福求祥,評政論世,友善譏諷為主題,以佩戴假面具,隨意而舞的表演形式出現的人燈舞也是一種古老的民間遊藝
地下坪是馬尾地區民間遊藝之一,又稱牽草索。
黔江人擅長打鎦子,吹長號、打鑼鼓、奏咚咚奎,經常性開展舞龍獅,滑龍船,扭秧歌等活動,年霄舞、花燈、銅玲舞、儺戲、板凳舞等民間遊藝
滕王閣內雕刻有馬術、摔跤、鬥牛、橫吹等一系列當地民間遊藝競技場面
大江戶溫泉物語吹箭、套圈、算命等傳統民間遊藝
陌陂鄉每年農曆二月二十日舉辦一次“黃河九曲連”(九宮八卦陣)民間遊藝活動
陝北轉九曲一般在正月十五鬧元宵期間舉行。
維吾爾族民間的麥西熱甫。(麥西熱甫是融音樂、舞蹈、歌唱、講故事、說笑話、做遊戲、即興吟誦等於一體的娛樂形式。漢族民間遊藝活動。流行於全國各地,天津、北京及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尤為盛行)
西樵鎮的“半山扒龍舟”,“阿婆扒龍舟”,“新年獅藝”等民間遊藝
矮寨鎮 的打鑼鼓、舞獅燈、武術,經常性開展舞獅、蘆笙舞、椎牛、上刀梯、扭秧歌等活動,八人秋、花燈、儺戲、草團舞、花鼓等民間遊藝喜聞樂見,拖花炮、踩大犁、踢踺、打籃球等競技活動異彩紛呈。
流行於魯南地區的嶧縣(獨桿)轎是秧歌、竹馬、獅子龍舞、高蹺、花船等民間遊藝活動中的一個藝種品種,已申報文化遺產中的傳統戲劇 遺產
潮劇廣場戲又叫做踮腳戲、出街戲,是潮劇的民間遊藝形

相關地區

解放前,民間賭風很盛,文化生活貧乏,除少數活動如象棋、踢毽等之外,其餘都摻和著賭博的性質。50年代,流傳下來的民間遊藝,革除了賭博性質。60年代,文化生活逐漸豐富,許多傳統遊藝形式已被淘汰,唯麻將、撲克、紙牌(戳兒)、象棋擁有廣泛的民眾。80年代,電子遊藝、檯球、圍棋、橋牌等多種遊藝形式逐漸普及。具有石泉地方特點的遊藝項目,主要有:
毽子
毽子,是一種腳踢的玩具。毽子有兩種作法。一種是男孩子玩的“缸毽”,用一、二板銅錢下面墊一層橡皮或其它富有彈性的皮革,錢孔中穿一根粗壯的雞毛管子,管子裡插上雞毛紮緊即成。另一種是男女孩都可以玩的平底毽,用一層布包上銅錢,紮上雞毛管,插上公雞毛即成,各地各人做法都大同小異。
“缸毽”的玩法:人數不限,分甲乙兩方,一攻一守。在地上畫兩個同心圓,內圓稱中缸,外圓名外缸。守方守住這個缸。或踢或擲,攻方有兩次進缸的機會。毽子進中缸為勝,進外缸則平,如守方防範嚴密機警,攻方無法使毽子進缸則守為勝。敗者要向勝者“貢毽”。貢毽即敗者為勝者拋毽,勝者任意踢出,直到敗者能在空中接住勝者踢出之毽子方罷,如勝者一踢不中,也當作罷。然後攻守互易,如法對壘。這種玩法對抗性強,利於活動四肢強健身體。
平底毽的玩法:可分甲乙雙方對壘,也可單人獨踢。可以腳尖踢,腳背內側踢,腳背外側踢。技精者有從身後,拐腿翻踢的。踢次數多者為優勝。
擲摞子
石泉早有“著摞子”之說,即“擲摞子”。“擲摞子”是一方把一些物體堆積在一起作靶,一方在規定距離以外以物體投擲,擊中者勝,擊不中者負。常見以核桃堆壘起來,又用核桃投擲。若堆積10隻核桃,擊中便贏10隻核桃;若不中,再投;再不中,又投。投出而未中的核桃則歸設靶者。甲乙雙方隨意協商輪換投擲。這種遊戲多是兒童玩耍,賭注不大,有刺激性,亦可練習投擲中靶技巧。60年代以後絕跡。
捉嚴顏
捉嚴顏是在捉迷藏遊戲的基礎上,附會以張飛擒嚴顏的三國故事變化而成的。玩具是小塊竹牌或木牌,分別寫著:劉備、孔明、關羽、張飛、趙雲、嚴顏的名字。先由1人將6張牌子拋擲出去,6人同時搶抓牌子。搶到孔明牌子的發號施令,派“張、關、趙”其中任意1人捉嚴顏,“劉備”坐守“老營”。捉住“嚴顏”回營交令,“嚴顏”受罰。如“嚴顏”安然回到“劉備”身邊,則派去捉拿者受罰。“嚴顏”歸營,遊戲完。重新拋牌、搶牌。

其他

黃鶴樓與北京天橋、南京夫子廟、開封相國寺並列為全國四大民間遊藝勝地
文博大家王世襄自選集《錦灰三堆》就涉及民間遊藝、傳統工藝等多方面研究
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一件清代《天后宮過會圖》畫冊以繪畫形式描繪各種民間遊藝形式數十種,說明文字數萬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