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車舞火狗又稱“麻車夜色”,是流行於增城麻車村的大型夜間民間藝術活動,已有6百多年的歷史。“火狗”的道具包括龍、鳳、獅子、麒麟、鹿、犀牛、蟾蜍、寶鴨、錦鯉等九種動物的模型,粵方言“九”與“狗”同音,民眾習慣稱為“舞火狗”。 屆時點燃這些道具身上的香火(以避瘟疫),從晚9時點火至11時,鞭炮轟鳴不絕,煙花閃爍不息,香火散發出來的濃煙將村莊籠罩在煙山霧海之中,蔚為壯觀。
九種動物有九個吉祥的名字:巨龍戲珠,雙鳳朝陽,獅子滾火球,麒麟吐玉書,奔鹿回頭,犀牛望月,鹹蝦吐日(蟾蜍),寶鴨穿蓮,鰲魚戲水。現在也多了好幾種動物:大象,狗,蝴蝶,古熊,龍頭馬身等。也有各種旗:七星旗,橫頭旗,國旗等。舞火狗隊伍排序:開路先鋒(走花筒),橫頭旗,七星旗,巨龍戲珠,然後是各個社的火狗。。。鳳是殿後的。麻車火狗有兩條巨龍,因此有兩條隊伍,巡遊後會回到大祠(劉氏大宗祠)前上演雙龍爭珠。
麻車村於2010年12月28日舉行了一次“舞火狗”,與上一次相隔已有二十一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舞火狗
- 別稱:麻車夜色
- 節日時間:2010
- 流行地區:麻車村
- 節日起源:始於明朝驅瘟辟邪
- 設定地點:麻車村
- 設定時間:明朝嘉靖年間
簡介
起源
此後,麻車村人丁興旺,很快發展成為附近少有的單姓(劉姓)大村莊,“舞火狗”活動也代代相傳,並逐步演變。最初,村民用稻草扎火狗,由於太單調,並且容易著火焚毀,後來就用火桿(當地一種桿狀、分節、有刺的植物)代替它。後來,村民逐漸換用竹篾扎制各種“火狗”禽畜模型。據村民們回憶,麻車村過去由九個自然村組成,因此每村出一隻火獸,共有九種,有龍、獅、麒麟、象、狗、貔貅、鰲魚、鴨和鳳。如今,在一些老人們的記憶中,“火狗”類型更為豐富,已經超出九種,它們有龍、獅、麒麟、象、狗、貔貅、鰲魚、鴨、鳳、鹿、犀牛、蟾蜍(當地稱“鹹蝦”)和錦鯉等。
因此“火狗”也逐漸演變為“火九”,由於粵語中“狗”與“九”是同音字, “舞火狗”的名稱仍然沿用下來。經過幾代的傳承和發展,“麻車舞火狗”於清雍正年間已初步形成一套獨特的大型民間藝術活動。
發展
道具
意義 具有深厚人文價值
“‘麻車舞火狗’具有很強的族群凝聚力,麻車村是一個漢族單姓大村(現有人口9122人),卻世代與相鄰族群和諧相處,未出現過宗族之間和宗族內械鬥現象,這一和諧的族群關係與該村大型的‘舞火狗’活動密切相關,村民們通過集體參與的活動不僅形成了良好的溝通機制,而且達成了共同的美好願望,這種良好的族群關係機制值得保護和推廣。”吳永輝說。
困局 “舞火狗”面臨失傳
成本過高也是阻礙“舞火狗”傳承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吳永輝表示,自2003年開始,市文化館曾多次鼓勵麻車村村民再次舉辦“舞火狗”活動,但都因經濟條件不足流產,“以去年的‘舞火狗’為例,當晚僅舞半景消耗的香竹、竹篾就達上萬斤,整個活動花費達200多萬元。”
前景 積極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至於具體的保育措施,市文化館非遺辦負責人馮佩芝表示, 首先,建立可持續的傳承保護機制,整合一批“火狗”道具的編織藝人和表演者,發展“嫡傳”等傳承人保護機制。其次,整合相關圖片資料,製作“舞火狗”活動的紀錄片。最後,出版一本“舞火狗”書籍,詳細介紹“舞火狗”的歷史淵源、編織工藝等。
“除需要政府以及相關職能部門出具專項保護資金外,若能夠採用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模式,以產業養育文化,可進一步促進此項文化活動的發展。”廣州大學松田學院嶺南行銷管理研究所所長郭松克教授表示,事隔多年,增城能再次舉辦傳統的“舞火狗”活動,相當鼓舞人心,但由於舉辦時間相隔長遠,活動時間倉促,只能滿足當地民眾傳承活動文化,難以留住外地遊客,若活動場次有所增加,形成集聚效應,相信將能帶動當地旅遊與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