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都洛花面狐蝠

民都洛花面狐蝠

民都洛花面狐蝠(學名:Styloctenium mindorensis)是狐蝠科、花面狐蝠屬的哺乳動物。是民都洛島特有的一種中大型蝙蝠,體長142-154毫米,前臂長92.6-103.2毫米,體重可達202克。該物種頭部像狐狸,長著裸露的耳朵,後腿短,有爪子。面部有白色的斑紋,每一道都有一個深棕色的邊緣。前臂可以飛行。

棲息于海平面至高達1800米的原始熱帶雨林中,也會出現在次生林中。獨居物種,主要食用花蜜,也以水果為食。

該物種被評估為瀕危蝙蝠,因為它是民都洛島的地方物種,發生範圍(EOO)約為4662平方千米。僅在五個地方被發現,其中兩個是緊鄰的伊林島和安布隆島(被認為是一個亞種群)。該物種受到當地社區狩獵的威脅,面臨棲息地喪失和退化,導致種群數量持續下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都洛花面狐蝠
  • 拉丁學名:Styloctenium mindorensis
  • 別名:民都洛白面果蝠
  • 外文名:Mindoro Stripe-faced Fruit Bat
  • 國際瀕危等級:瀕危(EN)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翼手目
  • 狐蝠科
  • :花面狐蝠屬
  • :民都洛花面狐蝠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亞綱真獸亞綱
  • 亞科:狐蝠亞科
  • 亞種:無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Esselstyn, 2007
動物學史,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

動物學史

民都洛花面狐蝠由於其獨特的形態特徵,它被歸入"Styloctenium"(花面狐蝠屬)。在此之前,該屬僅被描述為一種物種,即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花面狐蝠,它是該屬中第二個被發現的物種,由雅各布·埃塞爾斯廷(Jacob Esselstyn)在2007年8月號的《哺乳動物學雜誌》上正式描述。埃塞爾斯廷首先從西民都洛省薩布拉延市巴東布海描籠涯的當地人那裡聽到了有關蝙蝠存在的信息。研究人員一直對該物種的存在持懷疑態度,直到2006年2月意外地發現了一個活體標本。這隻蝙蝠無意中被他們用於調查當地動物群的一張網捕獲。民都洛花面狐蝠是菲律賓發現的第74種翼手目動物,也是該國第26種特有物種。
2006年2月,在已知的花面狐蝠屬(Styloctenium)分布以北約1200千米處,研究人員收集了4箇中型翼手目動物的標本,它們具有獨特的面部標記和不尋常的牙齒。在此,將這些標本描述為代表花面狐蝠屬的新物種。科研人員使用牙齒、顱骨、外部和軟組織特徵來將其與蘇拉威西花面狐蝠和其他公認的翼手目成員區分開來。
考慮到外部、骨學和軟組織特徵,肯定有理由承認民都洛島標本代表了一個新物種。民都洛花面狐蝠(S.Mindorensis)與蘇拉威西花面狐蝠(S.wallacei)有許多共性,但在犬齒、軟齶和體被的一些特徵上也顯示出顯著差異。其中一些特徵可能表明與錐齒狐蝠屬(Pteralopex)、細齒狐蝠屬(Neopteryx)或兩者都有密切關係。考慮到這些差異,也許有必要建立一個新的屬。然而,在缺乏明確且可靠的系統發育假說的情況下,並且存在表明與蘇拉威西花面狐蝠存在聯繫的幾個共源性,將這個新物種歸入"Styloctenium"(花面狐蝠屬)。
模式產地:菲律賓民都洛島西民都洛省薩布拉揚市巴東布哈伊描籠涯山,位於選擇性砍伐的低地森林和一片開闊地的邊緣,有一些番石榴樹(Psidium sp.),海拔約100米(12°50.09ʹN,120°55.81ʹE)。
民都洛花面狐蝠
民都洛花面狐蝠

形態特徵

民都洛花面狐蝠是一種典型的果蝠,擁有用於飛行的改良前臂、短爪後腿和大耳朵。該蝙蝠與其屬的其他物種有許多共同的解剖學特徵,而該蝙蝠最初僅描述為一個物種。其中包括整體橙色皮毛、蝙蝠喙中央的白色條紋以及眼睛上方的白色斑點。民都洛花面狐蝠與其屬的其他成員的區別在於它擁有多尖的下犬齒和上犬齒。
民都洛花面狐蝠是一種小型飛狐,具有獨特的面部標記。該物種在總體外觀和大小方面與蘇拉威西花面狐蝠相似,但在一些牙齒、顱骨和外部特徵上存在顯著差異。
民都洛花面狐蝠的毛皮比蘇拉威西花面狐蝠的毛皮更亮。面部毛髮的遠端部分是鋅橙色至赭橙色,除了眼上斑點和吻部條紋是白色的。蘇拉威西花面狐蝠的面部皮毛更接近赭色淺黃色;白色眼上斑點中的字元和白色喙條紋同樣明顯,但深色邊緣增強了它們的效果。民都洛花面狐蝠的吻端條紋(約5-8毫米)比蘇拉威西花面狐蝠的吻端條紋短(約11-15毫米)。兩種物種的嘴角處都有一塊白色的毛髮,但在民都洛花面狐蝠的下緣,延伸至喉嚨的棕色毛髮增強了這一點,形成了一大塊黑色的毛髮。在蘇拉威西花面狐蝠中,嘴角處的白色斑塊被薄薄的棕色邊緣所增強,但這並沒有延伸形成喉嚨斑塊。在這兩個物種中,構成吻部條紋、眼上斑點和嘴角斑塊的毛髮都是均勻的白色,並且缺乏頭部和身體大多數其他毛髮所特有的深色基底。
民都洛花面狐蝠的耳朵較低,邊緣呈圓形。它們整體呈蒼白,但底部更明顯,遠端變暗,形成棕色邊緣。蘇拉威西花面狐蝠的耳朵呈均勻的淺棕色。在這兩個物種中,頭頂的毛皮明顯分為面部的橙色毛髮和後腦勺和肩胛上區域的淺色毛髮。民都洛花面狐蝠的背毛範圍從白色到遠端橙色,基部為火星棕色到木乃伊棕色。蘇拉威西花面狐蝠的毛皮區域遠端為奶油色至赭橙色,底色為普勞特棕色至黑色。在肩胛上區域,兩個物種都有三帶狀毛髮。在民都洛花面狐蝠中,深色基底帶大約占毛髮長度的四分之一;中帶是白色的,大約占頭髮長度的四分之三;長度小於1毫米的微小遠端帶是黑色的;蘇拉威西花面狐蝠的基帶為黑色,中間為奶油色,遠端為黑色且長(約1-3毫米)。3隻雄性民都洛花面狐蝠(雌性除外)的背部中線都有一條微妙的深色條紋;在蘇拉威西花面狐蝠的任何標本上都沒有發現背側條紋。

近種區別

民都洛花面狐蝠腰部區域的毛髮為淡赭色淺黃色至赭色淺黃色,然後在足部後方逐漸變為赭色橙色。蘇拉威西花面狐蝠的這一區域的毛皮顏色稍淺,足部顏色從淺棕色到赭橙色。這些遠端色帶大約占據下背部毛髮長度的二分之一,並逐漸延伸至遠端四分之三,直至民都洛花面狐蝠腿部毛髮的整個長度,而在蘇拉威西花面狐蝠中,遠端色帶占據僅大約是下背部和腿部毛髮長度的四分之一。下背部的毛髮長度約為11-12毫米;民都洛花面狐蝠的一些針毛接近20毫米。蘇拉威西花面狐蝠的下背部毛長約7-12毫米,一些針毛接近16毫米。民都洛花面狐蝠腹部毛髮的遠端部分範圍從赭色淺黃色到赭色橙色。
在蘇拉威西花面狐蝠中,這些毛髮的遠端部分的顏色變化更大,從淺黃色到赭橙色。在這兩個物種中,這些顏色沿著腹部中線最深,沿著側面較淺。民都洛花面狐蝠和蘇拉威西花面狐蝠的腹毛基部呈木乃伊棕色。民都洛花面狐蝠的腹部有2條毛,但上胸部有3條毛,中間的毛帶為白色。在蘇拉威西花面狐蝠中,腹部和胸部的毛髮只有2條色帶。民都洛花面狐蝠喉嚨上的毛髮很長,在深色喉嚨斑塊中達到約17毫米,而腹部的毛髮只有約9-10毫米。在蘇拉威西花面狐蝠中,喉嚨和腹部的毛髮長度(約9-11毫米)和顏色相似。背部,蘇拉威西花面狐蝠和民都洛花面狐蝠均存在白色肱骨斑點。這兩個物種在前臂長度的大約一半處都有中等密度的、凹陷的白毛。前臂附近的斜側翼和前側翼上有稀疏的淡赭色橙色至赭色橙色毛髮。斜側翼和前臂的下側沿著前臂也有赭色橙色毛髮。這兩個物種的翅膀上都斑駁著半透明的斑點和帶狀圖案。半透明帶通常與手指平行。
從頭顱上看,民都洛花面狐蝠結合了強壯和纖細的特徵。例如,嘴部較寬,牙齒較大,但相對於蘇拉威西花面狐蝠,其眶後突起較小,後者具有更纖細的嘴部和較小的牙齒。在民都洛花面狐蝠中,I1和I2都具有舌扣帶,其中12的舌扣帶更為突出。蘇拉威西花面狐蝠的上門牙缺乏扣帶回。在這兩個物種中,頰齒,尤其是臼齒和最後一顆前臼齒,色素沉著為紅棕色,而門牙和犬齒的色素層似乎較薄,在所有檢查的標本中,色素層都已部分磨損。與蘇拉威西花面狐蝠錘骨的不明顯突起相比,民都洛花面狐蝠錘骨的喙突較長。在下頜,民都洛花面狐蝠的冠突比蘇拉威西花面狐蝠的冠突更加直立。民都洛花面狐蝠的冠突前緣稍微突出,但蘇拉威西花面狐蝠的冠突前緣相對較直。與蘇拉威西花面狐蝠相比,民都洛花面狐蝠的髁突水平前后冠突更寬。

生活習性

該物種最初是在西布拉山(Mt.Siburan)被發現,在那裡它是在選擇性砍伐的低地森林和散布番石榴樹(Psidium sp.)的開闊田野的邊緣被捕獲的。伊格利特-巴科山國家公園、卡林塔安省、西民都洛島,在靠近草原和卡因金地區的受干擾的低地森林中均有發現。在西民都洛島帕魯安的卡拉維特山野生動物保護區,在次生低地森林中觀察到它以榕樹為食,在西民都洛島薩布拉揚的塔盧拉山峰地區(海拔140-180米)。生於半常綠結構的低地森林中。也出現在伊林島和安布隆群島,這是西民都洛島(菲律賓民都洛島西側)最南端的一個小島,棲息地是石灰岩上高度擾動的低地森林。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擴大和完善對物種生態學的理解。
獨居物種,主要食用花蜜,也以水果為食。

分布範圍

僅分布於民都洛島西側(5866平方千米)、伊林島(47平方千米)和安布隆群島(EOO為4662平方千米)的五個地點。它是民都洛島的特有種,僅在珠穆朗瑪峰有記載。西民都洛島的伊格利特-巴科山國家公園,卡林丹(250米)。西民都洛島的塔盧拉峰(Tallulah Peak),薩布拉揚(Sablayan)(180米),西民都洛島的卡拉維特野生動物保護區,帕魯安(海拔300-400米),西布拉島(海拔100米;典型產地)、西民都洛島的伊林島和安布隆群島、聖何塞(海拔100米)。
民都洛花面狐蝠
民都洛花面狐蝠分布圖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9年ver3.1——瀕危(EN)。

種群現狀

該物種僅分布在民都洛島的四個地區,並受到當地居民為了食物而進行的自給性狩獵、棲息地喪失和退化的威脅。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來為減輕威脅的保護行動提供信息。如果該物種依賴於低地森林,那么其種群數量必定因棲息地喪失而嚴重減少。現階段該物種面臨的確切威脅尚不清楚。
關於該物種種群狀況的信息知之甚少,因為僅從五個地區捕獲了有限數量的個體。由於對該物種的持續狩獵以及其棲息地範圍和質量的下降,人們認為成熟個體的數量正在下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