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權鎮

民權鎮

民權鎮,隸屬於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位於古浪縣城東部80公里處,西北與西靖鎮接壤,東北與大靖鎮毗鄰。區域面積247.08平方千米。2017年,民權鎮轄12個行政村、76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19751人。

2015年,民權鎮實現生產總值9430萬元,較2010年增加3965萬元,增長72.6%;第一產業總值達到9837萬元,較2010年增加4224萬元,增長75.25%;第二產業總值達到12135萬元,較2010年增加10138萬元。2017年,民權鎮企業個數共9個,企業從業人數46人,其中工業企業9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權鎮
  • 所屬地區: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
  • 地理位置:古浪縣城東部80公里處
  • 面積:247.08 km(2017年)
  • 下轄地區:12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935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人口數量:1.98 萬(2017年)
  • 車牌代碼:甘H
  • 地區生產總值:9430 萬元(2015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交通,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文化事業,

歷史沿革

1955年,撤區並鄉,合民權、山泉、豐泉3鄉為民權鄉。
1958年,合大靖鎮、西靖鄉邀巴束檔為紅星公社.
1961年,成立民權公社。
1982年,分為山泉、長嶺兩鄉,屬大靖區。
1984年,撤區,合山泉、長嶺2鄉為民權鄉。
2017年,撤鄉,旋婆設民權鎮。

行政區劃

1984年,民權鎮轄張興寨、長嶺、沙河沿、土溝、山灣、峽口、張家台子、民權等11個行政村。
截至2019年,民權鎮轄轄12個行政村:金星村、西川村、杜莊村、團莊村、台子村整罪照備、紅旗村、峽口村、山灣村、沙河沿村、民權村、長嶺村、土溝村。

地理環境

民權鎮位於古浪頁烏炒縣城東部80公里處,西北與西靖鎮接壤,東北與大靖鎮毗鄰。平均海拔1890米,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域面積247.08平方千米。
民權鎮

人口

1985年,民權鎮有居民3888戶,18374人,有藏、回等少數民族居民11人。
2015年,民權鎮有居民4246戶,19210人。
2017年,民權鎮常住人口有19751人。

經濟

綜述

2015年,民權鎮實現生產總值9430萬元,較2010年增加3965萬元,增長72.6%;第一產業總值達到9837萬元,較2010年增加4224萬元,增長75.25%;第二產業總值達到12135萬元,較2010年增加10138萬元。
2017年,民權鎮企業個數共9個,企業從業人數46人,其中工業企業9個。

第一產業

1985年,民權鎮修成千渠2條,長5公里;支、斗渠10條,長15公里;有機井57眼,灌溉面積7000多畝。架設農用高壓輸電線路7.5公里。全鄉共有耕地5.46萬畝,其中水澆地1.33萬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其次有洋芋、豌豆、糜、谷等。
1990年,民權鎮糧食總產量達252.4萬公斤,平均畝產67公斤經濟作物有油菜籽等。有人工造林4740畝,各類大牲畜3577頭(匹),山、綿羊10313隻,生豬存欄2914口。
2015年,民權鎮有耕地面積62920畝,其中水澆地38804畝,灘旱山地24116畝。
2015年,民權鎮引進農林科技公司,栽植枸杞4000餘畝;推進甜高愉龍潤粱新興產業發展,完成種植5534畝,占任務5500畝的100.6%;繼續擴大優勢作物種植面積,推廣高效農業節水技術36058畝,推廣旱作農業13769畝。累計建成特色林果業面積19813畝,人均達到1.01畝;累計建成設施農牧業9578.1畝,戶均達到2.23畝。

第二產業

1885年,民權鎮有鄉辦企業有農具修理、服裝加工、建築、榨油等14個。

交通

民權鎮境內有營雙高速、金色大道、S308線、S315線穿過。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1985年重淚蘭,民權鎮有鄉辦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728名;國小17所,在校學生2486名。

醫療衛生

1985年,民權鎮有衛生院詢殼陵l所,保健站12所,獸醫站1處。

文化事業

2015年,民權鎮建設4個貧困村綜合性文化廣場,完成8個貧困村文化牆建設,實施科技興農,組織幹部民眾外出參觀學習5次,現場科技培訓26次,培訓農民達到4300多人(次)。

第二產業

1885年,民權鎮有鄉辦企業有農具修理、服裝加工、建築、榨油等14個。

交通

民權鎮境內有營雙高速、金色大道、S308線、S315線穿過。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1985年,民權鎮有鄉辦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728名;國小17所,在校學生2486名。

醫療衛生

1985年,民權鎮有衛生院l所,保健站12所,獸醫站1處。

文化事業

2015年,民權鎮建設4個貧困村綜合性文化廣場,完成8個貧困村文化牆建設,實施科技興農,組織幹部民眾外出參觀學習5次,現場科技培訓26次,培訓農民達到4300多人(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