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隔閡是民族之間互相猜忌、互不信任、互相戒備的心理感情及其在言語行動上的表現。這是由民族壓迫等原因造成的,不利於各族人民的團結和爭取解放的事業。
民族隔閡是民族之間互相猜忌、互不信任、互相戒備的心理感情及其在言語行動上的表現。這是由民族壓迫等原因造成的,不利於各族人民的團結和爭取解放的事業。
民族隔閡是民族之間互相猜忌、互不信任、互相戒備的心理感情及其在言語行動上的表現。這是由民族壓迫等原因造成的,不利於各族人民的團結和爭取解放的事業。...
隔閡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gé hé,一指彼此情意溝通的障礙或是情意不通,思想有距離,彼此之間有間隔,又指阻隔、隔絕。...
民族識別是指對一個民族成份的辨認。 是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落實民族政策的一項基本工作。 在舊中國,由於存在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許多少數民族的民族成份不能確定。...
民族團結的對稱。在廢除民族壓迫制度的條件下,聚集部分民族勢力或反動勢力,接受國際勢力的直接或間接的支持與資助,以脫離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整體為...
民族意識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質,民族特徵之一。指各民族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凝結起來的表現 在民族文化特點上的心理狀態。民族共同心理素質是在民族共同地域、民族共同經濟...
民族團結是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各民族內部的團結。中國共產黨處理民族關係問題的一項準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
《當代中國民族問題解析》是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本書以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為指導,詳盡地展示了當代中國民族問題的表現形式、性質特徵和解決途徑,提出了一...
月氏(yuèzhī,舊讀rùzhī或ròuzhī)是匈奴崛起以前居於河西走廊、祁連山古代遊牧民族,亦稱“月支”“禺知”。月氏於公元前二世紀為匈奴所敗,西遷伊犁河一帶,後...
《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發展與族際交往》是2012年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戎。...
散雜居民族理論是在中國革命、建設以及改革開放中逐步形成與發展起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理論,主要經歷了孕育、形成、發展等階段。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為...
兩性隔閡(Gender gap)指男女兩性之間彼此情意溝通的障礙或是情意不通;思想有距離,彼此之間有間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少數民族與漢族通婚問題的答覆是最高人民法院於1951年01月22日發布,自1951年01月22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規。...
新中國6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的民族政策適合中國國情,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的擁護,是正確和行之有效的。在這一政策指引下,中國各族人民維護了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