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族心理
- 外文名:national psychology
- 拼音:mín zúxīn lǐ
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性格、感情、愛好以及習慣等心理特徵的總和。是構成民族這一人類共同體的特徵之一。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性格、情感、愛好、以及習慣等心理特質的總和,是民族風貌的體現。基本解釋民族心理...
主要指一個民族作為一個大群體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點,也包括該民族的成員個體身上所體現的這些心理特點。這二者的關係是共性和個性的關係。同時,民族心理是一般心理的特殊表現形式,所不同的只是在強度上、維持時間上、以及表現形式上有所...
所謂民族文化心理:是指一個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並以精神文化形式積澱下來的集體性的心理走向和精神狀態。它根植於民族的文化傳統中,在歲月更替和歷史變遷中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社會文化在傳承變遷中內化...
《民族心理學》是2019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民族心理學既是心理學的重要分支,也是心理學與人類學、民族學交叉的綜合性研究領域。在民族心理學內部,既有人類學的質性研究取向,又有心理學的量化研究取向,既有人類...
民族心理學方法(method of folk psychology),通過分析和研究語言、藝術、神話、宗教、社會風俗習慣等社會歷史產物來推斷一定的心理活動的方法。馮特提出。馮特將心理學的理論體系分為兩個部分,一為個體心理學,使用觀察法和實驗內省法來...
《民族心理學教程》是依託作者心理學和民族學專業背景、基於作者多年民族心理學教學工作和民族學田野工作基礎上而完成的一本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作者對民族心理學若干問題理論與實踐問題所進行的思考。本書儘量運用我國...
《民族心理學研究》是2005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靜。簡介 民族這種共同體,是十分複雜的社會有機體,她的系統十分複雜,從大的方面來說,民族共同體的系統包括共同的物質生活條件系統,共同的文化系統和生物系統。每種系統都有...
民族心理是指各民族在一系列共同歷史條件影響下形成的共同性格、情感、愛好、習俗、成見、信念、心理狀態等精神素質的總和。民族心理作為一個民族的內心驅動力對國家的發展、國家政策的決策以及國際關係的處理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本文從...
《民族心理調查與研究》是1992年貴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忠太,傅金芝。該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會1988年批准資助的《雲南若干少數民族心理調查之一-基諾族心理調查》的最終成果,全書共分7章,闡述了基諾族的傳統社會化、民族...
《邊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徵與社會穩定調查研究》是在2011年12月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作者是高靜文。內容簡介 《邊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徵與社會穩定調查研究》,本書圍繞社會穩定對新疆四個主要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牲展開調查。民族主要調查...
《新疆民族文化民族心理與社會長治久安》是2014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高靜文。內容簡介 高靜文編著的《新疆民族文化民族心理與社會長治久安》以全球化、現代化為背景,立足新疆的特殊區情,在對新疆四個主要民族:維吾爾族...
《音樂審美與民族心理》是2011年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林華。內容簡介 對於音樂的理解的論述,既是知識的、經驗的和感情的,也是認知的、理性的和思辨的。《音樂審美與民族心理》中,我們看到的就是林華先生對於上述問題的...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化與社會的全面轉型,我國民族地區各民族在交往過程中,存在方式的改變造成的民族心理問題日益凸顯,以民族認同、民族意識、民族情感等為核心的民族問題日益突出,這些心理問題影響著民族間的交往與地區民族關係發展。
全面小康是中國56個民族共同的全面小康,全面小康宏偉目標的實現需要56個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族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充分體現了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對於民族工作,對於民族心理與民族精神建設問題的高度重視。中央...
第三節民族教育中教師的能力結構與人際關係 第十二章民族學校領導心理 第一節民族學校領導的素質和類型 第二節民族學校領導作風和方式 第三節民族學校領導的人際關係 主要參考書目 分類與標籤 套用心理學>少數民族心理學 ...
《少數民族學生心理發展與教育研究》是2002年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萬明鋼。該書主要講述了少數民族智力、雙語、文化認同、自尊、生活發展、應對方式、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內容。內容概述 涉及到的民族有:藏族、回族、東鄉族、...
第六章 社會結構性差異及其對民族心理的影響 一 雜居區民族關係與民族交往現狀的調查 二 雜居地區民族的社會結構性差異分析 三 社會結構性差異對民族心理的影響 第七章 生計模式重構及現代交往中的文化心理 一 傳統生計方式及其解構 二 ...
圍繞遊牧文化變遷所帶來的民族心理變化,集中對“民族文化變遷與心理適應”進行深度研究,依據民族心理學原理,提出了文化變遷語境下民族心理適應的外部機制與內部機制,是一項對文化變遷與心理適應所進行的深度研究成果。作者簡介 李靜,女,...
《雲南青少年民族團結心理與教育/聯大學術文庫》是2018年3月1日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尹可麗、尹紹清、龍肖毅。內容簡介 《雲南青少年民族團結心理與教育/聯大學術文庫》採用問卷調查法、焦點小組訪談、心理傳記法、故事完成法等量...
北方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民族社會學博士,主要從事民族社會學與民族心理學研究。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省部級課題、廳局級課題、橫向課題多項。參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招標課題、教育部教育科學重點課題、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
4.1 心理安全感的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 4.2 對象與方法 4.3 研究結果 4.4 討論分析 參考文獻 第5章雲南民族大學國培學員心理健康狀態研究 5.1 教師的心理健康 5.2 雲南民族大學國培學員的心理健康狀況 5.3 雲南民族大學國...
另外,民族偏見也有積極與消極之分。實際上,民族偏見具有一種奇怪的“民族自我保護功能”,以一種排斥、拒絕、否定形式一致對外,同時以封閉的形式保證民族團體內的一致性,在這方面民族偏見發揮著很大的作用。民族偏見在民族心理中是一個很...
民族自尊心是指尊重本民族、反對外來歧視和欺侮的心理素質。它以維護民族尊嚴和民族利益為核心,堅持各民族之間一律平等,堅決反對種族歧視和外族壓迫,是世界各民族特別是弱小民族和經濟文化不發達的民族自強自衛的思想基礎。我們中華民族以...
基本內涵有兩個層面,一是相對於民族和民族社會的物質實質存在而言,指稱民族的精神存在。民族的精神存在包括它現存的精神面貌,主要表現為人類心理的不同層面及其積澱之上,因此,它與民族心理的涵義是相互溝通的。二是民族精神的狹義使用,...
民族自信心是指一個民族對自己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及其發展前途的信心。這種信心是建立在理性認識基礎上的。內容簡介 民族自信心是一個民族的肯定的、積極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一個民族由於認識到自己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平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