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熱

民國熱

民國熱是指在大陸網際網路社區的一些角落,以及在少數知識分子中間,出現了一種對“中華民國”的緬懷,以至於一些小圈子裡甚至形成“民國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國熱
簡介,時代背景,論調基礎,媒體評論,

簡介

每年的10月10日,是台灣地區的“雙十節”,“中華民國”那個在大陸社會中幾乎沉沒的記憶符號,這些年因種種緣由又浮現出來。是的,它不全是記憶,它還在台灣保留了一塊殘片,並在統獨問題上扮演著複雜角色。過去的一個世紀國家歷盡滄桑,大陸社會見多了,前進了,也對圍繞“中華民國”的各種元素多了些寬容。
然而在大陸網際網路社區的一些角落,以及在少數知識分子中間,出現了一種對“中華民國”的病態緬懷,以至於一些小圈子裡甚至形成“民國熱”。這種思潮的積極分子對大陸的民國時期不斷進行浪漫主義描述,稱那是個“民主”、“自由”、而且“崇尚知識”的時代。有非常少量的人宣稱他們不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十·一"國慶節,而“只過雙十節”,在小圈子裡博得掌聲。

時代背景

其實,當前的“民國熱”的根源其實最早也應該追溯到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那段時間。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這時候德裔美籍猶太學者列奧·施特勞斯的一個學生福山站了出來,高唱“歷史終結論”,即“共產主義失敗論”,是由日裔美人福山提出,在他看來,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冷戰的結束,標誌著共產主義的終結,從此之後歷史的發展只有一條路,即西方的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在他看來,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為方向的人類普遍史”。自由民主制度是“人類意識形態發展的終點”和“人類最後一種統治形式”。這種所謂的歷史在中國社會所引起的反應就是對於歷史上革命和激進主義的批評和反思。也就出現了“去革命化”現象,革命不在被視為一種高尚和神聖的東西,而是被視為一種躁動和不成熟的東西,而民國年間的那些所謂“反革命”和保守派,反而成為一種穩健和被廣泛推崇的行為。這就是民國熱興起的一個時代背景。

論調基礎

這種論調的基礎是當時中國少數高級知識分子的境遇。他們相對於當時的工農大眾掙得很多,大學教授的家庭都用得起多名僕人,鐵定屬於當時的上流社會。此外民國時期出了幾名大師級的學者,他們受到當下學術界的普遍推崇。

媒體評論

病態的“民國熱”是侮辱歷史
讚美民國作為一些人表達對現實不滿的一種方式,是有邏輯的。作為對舊時代的一種“純懷念”,也可以理解。懷舊是人類的一種基本情緒,這就像民國的國學大師王國維和辜鴻銘懷念滿清時梳辮子,中國現在還有一些人懷念“文革”時代一樣,它們都有複雜的社會原因及心理原因,成熟社會對它們的態度應是能寬容時則寬容。
然而有些人把“民國熱”當成一個意識形態甚至政治工具,來挑戰大陸社會的主流歷史觀和對現實政治的認識,他們的鼓吹就不再是小資的東西,而是在搞惡意欺騙,他們的把戲應當毫不客氣地予以揭穿。
民國真的好嗎?如果它真好,當初就不會被中國人民那么堅決地拋棄。中共以成立之初才幾十個人的“小眾”,其力量甚至不如今天微信上一個稍大點的圈子,卻用28年的時間動員了全中國的老百姓,摧枯拉朽般把國民黨的龐大國家機器打得七零八落。如果不是當時的國民黨政權爛透了,爛得我們今天難以想像,徹底失了民心,這一切怎么可能在這么大的國家裡奇蹟般發生!
今天的中國,無論在綜合國力、國際地位、民生水平以及對國民各種權利的綜合保障能力方面,都遠遠超過了當年。我們可以懷念民國時期的一首歌,一道風情,以及一些時間越久越讓我們感到親切的面孔,但歌頌那時的國家制度和它所帶來的影響,這是對中國歷史以及推動這個國家發生偉大變化的所有人的侮辱。
還是讓“民國熱”作為小資情調保持其特有的醉意吧,最好別把它帶到正兒八經的輿論場來。因為它會瞬間變得十分醜陋。稍微一扒,它裡面的無知和裝腔作勢就暴露無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