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毫
- 拼音:háo
- 本義:細小、微小
- 引申: 長度單位或重量單位
- 部首:亠
- 結構:上下
基本信息
筆順編號:41251453115
詞語
詳細解釋
3. 中國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繩:頭~。二~。
4. 中國市制計量單位,十毫等於一厘(長度、地積、重量單位);一百平方毫等於一平方厘(面積單位)。
方言,貨幣單位,角、毛。 如:一百道為一~米,十~米為一厘米。失之~厘,差以千里。
4. 數量極少,一點兒(限用於否定式):~不費力。~無二致。
5. 與某一物理量的單位連用時,表示該量的千分之一:毫米(公制長度單位,“米”的千分之一。)
出處
古籍解釋
又言物細曰秋毫,言毫至秋極纖細也。《孟子》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莊子·知北游》秋毫為小,待之成體。《前漢·高帝紀》沛公入關,秋毫無犯。
又《謝察微·算經》十絲曰毫,十毫曰釐。《禮·經解》差若毫釐,謬以千里。《晉書·虞預傳》毫釐之失。
又筆謂之毫。《陸機·文賦》或含毫而邈然。《唐書·劉知幾傳》每記事載言,則閣筆相視,含毫不斷。
又蘸筆曰濡毫,落筆曰揮毫。
又姓。漢毫康,封安陽侯。
又修毫,狗名。《西京雜記》李亨好馳駿狗,有修毫、釐睫、白望、靑曹之名。 《說文》作豪。籀文作毫。《正字通》毫、豪雖通,然《山海經》豪豬可借毫,孟子《豪傑》之士,《淮南子》智過百人謂之豪,當用豪,俗溷為一,非。
又《姓譜》毫、豪分二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