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喬木,通常高8-15米,大樹高達30米,
胸徑約1米,老樹的樹皮縱深裂且甚厚,
芽鱗、一年生枝、
葉柄、
葉背及花序軸均密被棕色或紅褐色稍粗糙的長絨毛,二年生枝的毛較少。
托葉寬卵形,寬達7毫米,頂端略鈍,有多數的縱細脈,常較遲脫落。葉
革質,長橢圓形或長圓形,或兼有倒披針狀長橢圓形,長9-18厘米,寬3-6厘米,頂端急尖,或甚短尖,稀圓形,基部心形或淺耳垂狀,少有圓形,全緣,很少在頂部葉緣有甚淺裂的1-3個細裂齒或淺波浪狀,
中脈在葉面明顯凹陷,
側脈每邊14-18條,稀較少,在葉面裂縫狀凹陷,網狀葉脈明顯或纖細,葉背紅棕色(嫩葉),棕灰色或灰白色(成長葉);葉柄粗而短,長2-5毫米。
雄
穗狀花序常多穗排成
圓錐花序,花密集,花被裂片內面被短柔毛,雄蕊12枚,雌花的花被裂片密被毛,花柱3枚,長不及1毫米。果序長6-12厘米,果序軸與其著生的枝約等粗,橫切面徑達12毫米;殼斗密聚於果序軸上,每殼斗有堅果1個,連刺徑50-60毫米,整齊的4、很少兼有5瓣開裂,刺長10-20毫米,在下部合生成多束,被短柔毛,殼壁厚3-4毫米,外壁為密刺完全遮蔽。堅果扁圓錐形,高12-15毫米,橫徑15-20毫米,密被伏毛,果臍占堅果面積約1/3。
花期3-4月,果次年9-10月成熟。
產地生境
在中國浙江,毛錐主要分布在浙江南部的
慶元、龍泉、遂昌、松陽、景寧、文成、泰順、平陽、蒼南等縣,垂直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在湖南,其主要分布在湘南、湘西南地區,垂直海拔分布在500-1000米;在江西省主要分布於南部25°40′N的南嶺山地丘陵,垂直海拔分布在300-700米;在福建,其主要分布於海拔200-1000米的閩浙山地至南嶺山地及其低山丘陵,而以海拔700米以下的溝谷地帶分布較為普遍。毛錐是中國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典型的常綠闊葉林。毛錐林類型不多,純林幾乎沒有發現,常與
羅浮栲、鹿角栲、栲樹、鉤栲、
木蓮等組成
混交林。
繁殖方法
播種與覆蓋:3月下旬
種子萌動時應及時播種。每袋播種一粒,播種後蓋土1-2厘米,最後再覆蓋一層木質鋸屑,以保持苗床濕潤。
栽培技術
管理:苗期應注意澆水與除草。播種後保持苗床濕潤,切不可積水,出苗後保持適當土壤濕度。5-8月高溫季節要勤澆水。在7、8月份,可每隔10天對整個苗床灌水1次,但不可淹到苗木地上部分。9月中旬之後,要注意控水。遵循“拔早、拔小、拔了”原則,對營養袋的雜草用人工拔除,在雨後傍晚或是澆透水的傍晚進行。
追肥:5、6月份當幼苗長出2-3片葉、幼苗側根開始生長時,進行第一次追肥。將尿素泡水後,採取噴壺澆施。7、8月份用複合肥追肥,同樣為將複合肥泡水後採取噴壺澆施。三種配比基質苗木一半採用每隔10天澆施一次,另一半採用每隔20天澆施一次。
遮陰:4月中、下旬,幼苗出土後,要搭蔭棚遮陰。在9月下旬後逐漸拆去遮陰物,以加強苗木木質化。
病蟲防治
根部害蟲主要有地老虎等,可在營養基質配好後,用90%的敵百蟲或52%的
馬拉松乳劑500-600倍液進行噴灑並充分攪拌均勻。苗木長葉後,主要是防止尺蠖類危害。發現蟲害,可用50%
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90%敵百蟲噴施。
主要價值
毛錐是萌生林的先鋒樹種之一。樹皮厚,暗灰褐色,外皮粗糙,內皮紅褐色,韌皮纖維發達。心邊材分明,心材紅棕色,年輪分明,半環孔材,木質部僅有細木射線。材質堅重,有彈性,結構略粗,紋理直,在紅錐類材質較次,為中國南方較常見的用材樹種,但常遭砍伐,大樹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