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葉棗

毛葉棗

毛葉棗,學名滇刺棗Ziziphus mauritiana Lam.,屬鼠李科棗屬果樹,因其產於印度,故名印度棗,又因其果形酷似蘋果,因而毛葉棗又名“熱帶小蘋果”。過去由於缺乏優良栽培品種,致使該果樹推廣種植面積較少。近年來,由於新的優良品種的選出,中國台灣發展較快,面積已達數千公頃,果價高達100元新台幣(合人民幣27元/KG)。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滇刺棗
  • 拉丁學名:Ziziphsu mauritiana Lam.
  • 別稱:毛葉棗、印度棗、台灣青棗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鼠李目 Rhamnales
  • :鼠李科 Rhamnaceae
  • :棗族 Trib. Zizipheae
  • :棗屬 Ziziphus
  • :滇刺棗
  • 分布區域:亞熱帶地區
形態特徵,產地及分布,營養特性,品種介紹,高朗1號,二十一世紀,栽培技術,建園,定植技術,科學施肥,水分管理,修剪及搭架,疏花、疏果與套袋,防治,毛葉棗主要病害,毛葉棗主要蟲害,護果技術,噴施壯果肥,疏果、保果、護果,防治病蟲害,缺鎂症,換種技術,加工技術,灌頭的加工,果脯的加工,果醬的加工,果凍的加工,果丹皮的加工,果汁飲料的加工,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或灌木,高達15米;幼枝被黃灰色密絨毛,小枝被短柔毛,老枝紫紅色,有2個托葉刺,1個斜上,另1個鉤狀下彎。葉紙質至厚紙質,卵形、矩圓狀橢圓形,稀近圓形,長2.5-6厘米,寬1.5-4.5厘米,頂端圓形,稀銳尖,基部近圓形,稍偏斜,不等側,邊緣具細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有光澤,下面被黃色或灰白色絨毛,基生3出脈,葉脈在上面下陷或多少凸起,下面有明顯的網脈;葉柄長5-13毫米,被灰黃色密絨毛。花綠黃色,兩性,5基數,數個或10餘個密集成近無總花梗或具短總花梗的腋生二歧聚傘花序,花梗長2-4毫米,被灰黃色絨毛;萼片卵狀三角形,頂端尖,外面被毛;花瓣矩圓狀匙形,基部具爪;雄蕊與花瓣近等長,花盤厚,肉質,10裂,中央凹陷,子房球形,無毛,2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2淺裂或半裂。核果矩圓形或球形,長1-1.2厘米,直徑約1厘米,橙色或紅色,成熟時變黑色,基部有宿存的萼筒;果梗長5-8毫米,被短柔毛,2室,具1或2種子;中果皮薄,木栓質,內果皮厚,硬革質;種子寬而扁,長6-7毫米,寬5-6毫米,紅褐色,有光澤。花期8-11月,果期9-12月。
本種木材堅硬,紋理密緻,適於製做家具和工業用材;果實可食;樹皮供藥用,有消炎,生肌之功效,治燒傷;葉含單寧,可提取栲膠。此外,又為紫膠蟲的重要寄生樹種。

產地及分布

產雲南、四川、廣東、廣西,在福建和台灣有栽培。生於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坡、丘陵、河邊濕潤林中或灌叢中斯里蘭卡、印度、阿富汗、越南、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及非洲也有分布。

營養特性

以2~3年齡毛葉棗(Ziziphsu mauritiana Lam.)品種高朗一號為試材,採用大田調查分析和數理統計方法,研究毛葉棗礦質營養特性,結果表明,3年齡毛葉棗在整個生長季節每株樹需要純N 156.6g,P 14.3g,K 194.5g,Ca 102.1g,Mg 29.0g,B 0.25g;不同物候期毛葉棗葉片養分含量存在著差異,N、P以營養緩慢生長期、硬核期含量較高,K含量一直在下降,Ca以采果前後期較高,Mg變化不大;毛葉棗果實養分積累為雙S型;高產區葉片N、P含量在營養生長旺盛期、花芽分化初期顯著高於低產區.
毛葉棗毛葉棗

品種介紹

高朗1號

——園藝性狀最佳的青棗品種
該品種又稱五十種。1992年育成,當時在台灣因每個芽售價50元新台幣而得名,又因該品種在台灣高朗村選出,故又名高朗1號。該品種植株生長旺盛,枝條粗壯。果實呈長橢圓形,果大,單果重一般在100-160克之間,果皮鮮綠,皮薄光滑。果肉白色,肉質細嫩,味清甜多汁,糖度120-140,口感好,品質特優。早熟、華南地區一般是11月上旬至第二年2月中旬成熟,一些地區甚至在9月下旬亦能上市。在重慶地區12月上旬開始成熟。該品種果大、豐產、品質優、成熟早,是目前台灣青棗中園藝性狀最好的品種,也是最受消費者和種植者歡迎的品種。當前市場占有率高達90%左右,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嫁接成苗30元/株。
毛葉棗毛葉棗

二十一世紀

——台灣青棗的最新品種
該品種剛從台灣引入大陸,初步表現極好,比高朗1號果更大,成熟期也稍早,其它性狀與高朗1號近似,初步判定是高朗1號的換代品種,詳細資訊待今年觀察記錄後明年對外分布。嫁接成苗60元/株。

栽培技術

毛葉棗又稱台灣青棗、印度棗、蘋果棗,屬鼠李科棗屬植物,原產於印度,是一種速生、豐產、優質的果樹,因其所具有的獨特風味和富含多種營養成分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已成為我縣迅速發展的一種新興水果。其嫁接苗於3—4月份定植後當年即可開花結果,單株當年可掛果10—20Kg,栽培3年以上的單株產量可達100Kg以上。因毛葉棗果實於11月至翌年3月冬春季成熟,恰逢淡季上市,經濟效益較高。目前我縣主栽品種有高朗一號、碧雲、新世紀、黃冠等。其栽培管理技術如下:
毛葉棗毛葉棗

建園

毛葉棗對土壤適應性廣,不論山坡或平地,各種土質均可發展種植。建園應選擇光照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避風向陽的地方,山地坡度大於30度,陰濕、霜凍、乾旱缺水、貧瘠、風大等地區不宜發展種植。

定植技術

1.定植時期:毛葉棗的定植應選擇雨季3—4月份的傍晚進行,在灌溉和氣候條件好的地區或營養袋育苗的則一年四季均可種植。
2.定植密度:山坡地、土壤貧瘠的地塊可適當密些,土壤肥沃的果園可適當疏些。一般株行距為5×5m,三年後視長勢間伐至每667m2為18—20株。
3.定植方法:定植前先按50cm見方的規格挖好定植穴,每穴施用土雜肥25—50Kg、三元複合肥(以下簡稱複合肥)1Kg、鈣鎂磷1Kg及適量的硼、硫酸鎂,有條件的可加入花生餅肥1—2Kg經充分混勻後作基肥。對於酸性強的土壤可加入適量石灰粉以中和酸性。 定植後,澆透定根水,蓋上稻草或薄膜保濕,若遇晴天應每1—2天澆水一次,直至成活。
毛葉棗毛葉棗
4.配置授粉樹:毛葉棗的自花結實率低,栽培上需配置授粉樹,授粉樹的配置應以上午開花型與下午開花型的品種搭配和盛花期相一致(如高朗一號搭配碧雲),授粉樹的搭配掌握在10—20%左右。

科學施肥

1.基肥:重施基肥,一般在采果後的3—4月份枝梢修剪回縮後結合擴穴改土穴施有機肥30—50Kg、尿素0.1Kg、鈣鎂磷0.5Kg、複合肥0.5Kg作基肥。若植株樹勢較弱,可酌情增施氮肥。
2.追肥:新定值的植株成活後,每隔15天施一次1—2%的尿素液或腐熟稀薄人糞尿,連施3次,以後每隔30天左右每株每次施75—100g複合肥,幼果期每株每次可增加20—25g尿素,果實膨大盛期每株增施1Kg腐熟花生餅或25Kg人糞尿,以提高產量和品質。二年生以上的成齡樹6—7月份盛花期前施催花肥,株施複合肥0.3Kg加尿素0.1Kg;9—10月幼果期施保果肥,株施複合肥0.7Kg,以利果肉細胞增殖;11—12月份果實膨大期施壯果肥,此次以鉀肥為主,促進果實膨大。
毛葉棗毛葉棗
在7月份開花期及10月份幼果期要依樹體長勢酌情用0.1%楊馥成活力素或0.5%磷酸二氫鉀加0.2%硼砂、硫酸鋅、硫酸鎂等溶液進行葉面噴施,以促進授粉、受精,提高座果率,促進果實膨大,且可預防缺素症。

水分管理

毛葉棗在開花前一個月及幼果期應保持土壤乾燥,不可灌水,其它時期果園應保持濕潤,當果實長至直徑1.5cm時,果實開始迅速膨大時,需要大量水分,開始灌水,保持果園濕潤,採收期忌大量灌水,在多雨及颱風季節要做好果園排水防澇工作。

修剪及搭架

毛葉棗的枝梢生長量大,且細長脆弱,掛果多,極易造成郁蔽及受風害,必須做好修剪工作,才能達到高產、穩產。定植成活後,5—6月份選留嫁接口上方斜向生長、分布均勻的3—4條健壯枝條為當年主枝,剪除其它幼枝和砧木芽。一年生的植株只需將交叉重疊的枝梢剪除即可。二年生以上的樹要適當修剪樹膛內的蔭蔽枝、重疊枝,保持通風透光良好,並且需要每年主幹回縮更新一次。
毛葉棗生長勢強、結果量大,枝條易負荷過重折斷或下垂,除應及時進行修剪外,還需搭設棚架,以利其生長發育和防止風害。
毛葉棗毛葉棗

疏花、疏果與套袋

疏果一般在9月下旬—10月上旬,果實直徑0.5cm時進行,疏果要根據留優去劣的原則,疏去小果、畸形果、病蟲果等,掌握2—3節留一果,11—12月份果實直徑2—3cm時,果樹經疏果、噴一次農藥防治病蟲害後採用黃色透氣膜或白色透明食品袋進行單果套袋。生長期間注意防治病蟲害。果皮顏色褪綠轉白或黃色時及時採收。

防治

毛葉棗主要病害

1.1毛葉棗白粉病
1.1.1 發病情況
毛葉棗白粉病病菌的無性階段為粉孢菌.白粉病是毛葉棗最主要的病害,多發生於潮濕冷涼的條件下,秋冬天氣涼爽,又逢雨霧天、露水重時發病更嚴重。在台灣大社地區,一般在11月中旬至翌年1月上旬發生。而在廣東,一般於8月中下旬至9月初發病,9月中旬至11月下旬為發病盛期,12病情基本穩定,但直至翌年1月至2月仍可發生,4~7月發病較少。果園通風不良,則易發生本病。白粉病主要危害果實、葉片和幼嫩枝條等,以危害果實和葉片為主。葉片受害時,先從中下部葉片開始,逐漸向上部葉片蔓延。發病初期在葉背出現白色菌絲,隨後白色菌絲和白色粉狀物(病菌分生孢子)可布滿葉背,葉片正面出現褪綠或淡黃褐色不規則病斑。受害葉片後期呈深黃褐色,易脫落;發病嚴重時可危害幼嫩枝條,白色菌絲和白色粉狀物布滿整個枝條,嫩葉呈黃褐色皺縮,枯死;果實受害以膨大期果實為主,幼果次之。被害果實上先出現白色菌絲,隨後擴展,嚴重時白色菌絲和白色粉狀物可布滿全果。果實受害後果皮變麻,皺縮,呈褐色或黃褐色,易脫落或枯死;輕病果可繼續長大,白粉霉層脫落後,病部呈灰褐色,病部果皮粗糙、龜裂、無光澤、木栓化。花器受害較少。
毛葉棗毛葉棗
1.1.2 防治措施
中國種植毛葉棗的地區氣候溫暖,病菌無明顯的越冬現象,因而帶病植株及發開門見山雜草是病菌侵染的主要來源。因此,白粉病的防治應以農業措施為主,輔以藥劑防治。
①搞好果園衛生。可於每年采果後對果園通風透光;清除果園周圍雜草並集中處理,以減少病菌的侵染來源。
②及時進行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應及時選用50%硫膠懸劑200~400倍液,或70%硫磺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液,或0.3~0.4波美度(波美度是過去用於間接表示比重的單位,現已廢除,改用密度表示。在15℃下,波美度相當於1.007克/厘米)石硫合劑,或40%滅威膠懸劑400~600倍液,或20%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進行噴殺。硫劑是防治白粉病的特效藥。
1.2 毛葉棗棗葉黑斑病
1.2.1 發病情況毛葉棗黑斑病的病原菌是Isariopsis indica var. Zizyphi,該病是國內果樹的一種新病害。毛葉棗棗葉黑斑病一般於當年10月開始零星發生,到翌年2~3月為發病高峰期,這時病株上大部分葉片布滿黑色顆粒,部分葉片壞死脫落。隨著葉片的脫落,健壯的植株又抽出新梢新葉,新梢嫩葉上則未見到症狀。4月底至10月為病害的衰退期;但在乾熱區發生時情況又有所不同,如在雲南元謀,一經發生,蔓延很快,易使毛葉棗大面積受害。且該病的發生與雨季有很大關係,隨雨季來臨的早晚提前或推遲。多數年份在6月小雨季來臨後發病,這與濕度和風吹雨濺傳播有關。8月上旬至10月上旬雨季期間是該病發生的高峰期,所有的果園都有不同程度地受害。10月中旬雨季結束後蔓延有所減弱,但由於前期病源積累較多,危害仍十分嚴重,使大量葉片黃化脫落,不僅影響光合作用,而且抽發腋芽,使果實養分供應不足而發生落果,嚴重影響產量。
毛葉棗毛葉棗
該病主要危害葉片,其主要症狀是先在葉背產生零星黑色小斑點,以後逐漸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形黑斑,直徑0.5~6毫米。嚴重時病斑可聯合成片,在葉片背面呈現煤煙狀的大黑斑,葉面則呈現黃褐色斑點。受達葉片呈捲曲或扭曲狀,易脫落。造成果實變小,品味下降。幼葉較易感染。
1.2.2 防治措施
①農業措施。加強土、肥、水管理,增強樹勢,培養壯枝,減少病理源,增強抗性;采果後修剪,剪除病、弱枝葉,集中處理;雨季來臨前施一次鉀肥以提高植株抗病性;控制雜草滋生。
②化學防治。在葉背出現淡黑色小斑點時,使用50%硫膠懸劑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均可有效地控制該病的發展。用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效果更佳。在葉背剛有深黑色小斑點時,噴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均可有效地使該病減退。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與硫膠懸劑混用效果更好。
1.3 毛葉棗疫病
1.3.1 發病情況
疫病的病原菌是Phytophthora palmivora。毛葉棗疫病主要在台灣發生,而且主要在12月至翌年3月間果實成熟期發生。發生時果實表面形成褐色水漬斑,後期表面布滿白色菌絲和孢囊,並造成落果。疫病的發生與降雨量有密切的關係,雨季發病較多,旱季則發病較少。果園灌溉不當,土壤過濕時,也會引起發病,接近地面的果實易感染。
1.3.2 防治措施
毛葉棗疫病的防治,除注意果園衛生外,結果時搭架或固定枝條,以防止結果部位過低,靠近地面易受病菌感染;同時應注意果園通風、排水,防止積水,減少病害發生。藥物防治可參考毛葉棗棗葉黑斑病進行。
1.4 毛葉棗黑煤病
1.4.1 發病情況
黑煤病常發生在管理不善或蟲害防治不當的果園。常常是由於紅蜘蛛、葉蟬類、粉蚧類害蟲在枝條或葉片上活動時分泌的蜜露誘發產生的。蜜露所含的糖、胺基酸和蛋白質是煤菌類的天然培養基,病菌大量繁殖在葉片上表面產生一層黑色菌絲,菌絲生長旺盛時會布滿全葉,使光合作用降低。菌絲不侵入植物的表皮細胞。
1.4.2 防治措施黑煤病的防治除運用農業措施提高植株免疫力、通過修剪把病枝葉集中處理、加強果園通風透光外,還應做好紅蜘蛛、葉蟬類、粉蚧類害蟲等的防治工作,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毛葉棗毛葉棗
1.5 毛葉棗根朽病
1.5.1 發病情況
根朽病可能是由黃蜜菇根朽病病菌Armillaria mellea所引起的。毛葉棗根朽病主要在台灣發生。受害時,新葉呈現淡黃綠色,葉片凋萎,嚴重時全株逐漸枯死。危害根部時,使根部死亡,根部表皮或皮層內部布滿菌絲,菌絲可繼續向上生長,直至樹幹基部,危害莖外圍部分的組織,使地上部枯死。
1.5.2 防治措施
挖溝阻斷病株與健株根部接觸,切斷相互感染的途徑;已枯死的病株,應挖起受害根部,並連同枯死枝幹一起燒毀。病株的植穴土壤應加以消毒,可撒石灰或淋殺菌劑消毒,也可用70%五氯硝基苯粉劑進行土壤消毒,每植穴用藥量為75~150克,拌和30~60倍細土, 均勻撒入病穴中。

毛葉棗主要蟲害

危害毛葉棗的蟲害種類很多。據溫宏治等1987~1988年在高雄、屏東二地的調查,在台灣省危害毛葉棗的蟲害就達28種之多,其中以柑橘紅蜘蛛、毒蛾、棗尺蠖、棗粘蟲、金龜子、介殼蟲、棗葉蟲、棗食心蟲等。
2.1 柑橘紅蜘蛛
2.1.1 發生情況
柑橘全爪蟎(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一年約發生25代。除4~5月樹幹更新外,其他時間均有發生。9~10月氣候逐漸乾旱時,其密度逐步增加,12月時達到高峰。紅蜘蛛以口針刺吸葉片汁液。雌蟎在葉片中脈基部、兩側、葉柄、嫩枝、果面產卵,卵孵化後以若蟎、成蟎食害葉片,被害處葉綠素消失,呈褐色或紅褐色,葉片變為黃色,最終導致大量落葉;危害果時,使果面產生粗糙的褐色疤痕,對外觀、品質影響較大。
2.1.2 防治措施
①保護和利用天敵。注意對食蟎瓢蟲等天敵的保護,利用天敵來控制其大量發生,這是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
②藥劑防治。可選用20%三氯殺蟎醇乳油800~1000倍液、73%克蟎特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滅掃利)乳油2000~3000倍液進行噴殺。紅蜘蛛大量發生期正值果實採收期,因此,應注意農藥殘留問題,並在採收前10天停止施藥。
2.2 小白紋毒蛾
2.2.1 發生情況
危害毛葉棗的毒蛾有多種,其中以小白紋毒蛾發生較多。該蟲寄主較廣,危害多種果樹,一般一年發生8~9代,周年可見。成若晝伏夜出,產卵於葉片邊緣,呈塊狀,上覆雌蛾的黃尾毛。初孵幼蟲群聚取食葉片表皮,3齡後各自離散,尋找新的部位如葉片、花穗、果實等取食危害。幼蟲的毛有毒,觸及皮膚會發生紅腫癢痛。
2.2.2防治措施
①人工措施。在卵期摘除卵塊並燒毀。
②藥劑防治。發生數量多時,可用90%晶體敵百蟲600~800倍液,或40%樂果乳劑1000~1500倍液,或2.5%敵殺死乳油(溴氰菊酯)3000倍液防治。也可用5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
2.3 白斑星天牛
2.3.1 發生情況
白斑星天牛(Anoplophora maculata Thomson)一年發生1代,在台灣成蟲出現在4~9月,以5~7月最多,此時正值毛葉棗主幹更新不久,大部分主幹暴露,易引來天牛產卵。成蟲產卵於樹幹較低部位,樹幹較粗大的,則產卵部位上移,每縫產卵1粒。卵孵化後幼蟲隨即侵入毛葉棗樹皮危害,幼蟲在樹皮內蛀食韌皮部時,被危害的樹皮雖已枯死,但在外觀上難以判斷,只有侵入木質部,排出木屑後,才可判斷其危害。
2.3.2 防治措施
①人工防治。根據成蟲清晨飛翔能力較弱,易於捕捉的特點,進行捕殺成蟲。根據排出的木屑尋找蛀孔,然後用鐵絲等鉤殺幼蟲。
②藥劑防治。以棉花沾80%敵敵畏乳油或40%樂果乳油5~10倍液,塞入蛀孔內,或用注射器進行蟲孔灌藥,再用濕泥土封口,以毒殺幼蟲。也可用1/8~1/6片磷化鋁塞入蟲孔,再用濕泥封堵。
2.4 柑橘粉蚧
2.4.1 發生情況
柑橘粉蚧(Planococcus citri Risso)一年約發生10代,以乾旱季節發生較為嚴重。雌成蟲橢圓形,蟲體長滿無數短毛,毛上布滿白蠟粉,明顯可辨。雌成蟲成熟後,自尾端分泌棉絮狀的白蠟質的卵囊,並產卵於卵囊內,卵期12~13天,成蟲和幼蟲都聚集於枝、葉、葉腋、果實或潛伏於鬆脫的皮層下。被害葉捲縮,生長不良,並排泄粘液,誘發煤煙病,引來螞蟻
2.4.2 防治措施
①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廣腹細蜂等天敵,內寄生低齡若蟲,寄生率較高,防治效果顯著。
②農業措施。剪除被害枝梢、葉片,集中燒毀。
③藥劑防治。可選用40%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速撲殺乳油1000倍液,或松脂合劑10~15倍液噴霧防治。
2.5 棗尺蠖
2.5.1 發生情況
一年發生1代,主要在3月下旬危害毛葉棗的嫩枝、芽、葉。食量大,嚴重時將芽全部吃光,嚴重影響產量和樹勢。
2.5.2 防治措施
集中消滅3齡前的幼蟲,可選用90%晶體敵百蟲300~4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劑15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劑3000倍液,或20%速滅殺丁乳劑2000~30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1000倍液,或10%滅百可乳油2000倍液,或24%萬靈水劑1000~1500倍液等藥液等藥劑噴霧。
2.6 毛葉棗葉蟬
2.6.1 發生情況
毛葉棗葉蟬(Ouadria parkistanica Ashmead)體小,很像危害一般作物的小綠葉蟬,但其軀體呈黃色,翅上有許多斑點。在台灣,寄主作物目前只發現毛葉棗1種。毛葉棗葉蟬除3月主幹更新枝葉量少外,終年可見其危害。7月後逐步增加,到9月達到高峰期,以後隨著氣溫的下降,密度逐漸降低。危害時,主要以成蟲和若蟲在葉背刺吸汁液,初期在葉面上產生黃色斑點,嚴重時葉片枯萎,同時還分泌蜜露,誘發煤煙病,影響光合作用。
2.6.2 防治措施
可選用50%馬拉硫磷1000~15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20%葉蟬散乳油800~1000倍液,或25%速滅威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10%滅百可乳油2000~3000倍,或20%速滅殺丁乳油2000~3000倍液等藥劑進行噴霧。一般每隔10天左右噴1次,連續2次,以後視具體情況再決定噴藥與否。
2.7 毛葉棗盲椿象
2.7.1 發生情況
毛葉棗盲椿象(Compylomma lividicoms Reuter)蟲體較小,發生危害初期,成蟲和若蟲躲在嫩梢縫隙里,不易為肉眼所發現,這種情況常導致防治時期的貽誤。該蟲整年均會發生,但在乾旱而涼爽的時節、秋冬或春夏之交時發生較多,平均一個芽體就有一隻蟲。該蟲主要刺吸危害枝條、項芽、嫩葉,常造成新芽或幼葉萎縮、變形甚至停止生長。
2.7.2 防治措施
可選用90%晶體敵百蟲600~800倍液,或10%滅百可乳油1500~2000倍液,或40%樂果乳劑1500~2000倍液,每10天噴1次。敵百蟲是防治椿象的特效藥。
2.8 棗粘蟲
2.8.1 發生情況
棗粘蟲(Ancylis sativa Liu)又叫粘葉蟲、棗卷葉蟲等。主要以幼蟲在夏初危害葉片。成蟲於早晚活動,有極強的趨光性,雄蛾對雌蛾分泌的性外激素也有極強的趨性。幼蟲有吐絲下垂轉移危害的習性。
2.8.2 防治措施
①生物防治。在成蟲發生期設定黑光燈或性誘器捕殺成蟲。在第2代與第3代成蟲產卵初期、初盛期和盛期各釋放鬆毛蟲赤眼蜂1次。
②藥劑防治。可選用5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600~8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800~1000倍液,或24%萬靈水劑800~1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2000倍液,或青蟲菌、殺螟桿菌100~200倍液等藥劑噴霧。

護果技術

毛葉棗,又名印度棗、滇西棗、西西棗、台灣青棗,是鼠李科棗屬果樹,因葉背有茸毛,故稱毛葉棗。毛葉棗粗生快長,進入結果期時間短,定植後80天左右,就可開花結果,是木本果樹中生長結果最快的樹種之一。毛葉棗果實一般在冬春季節成熟,正值水果生產淡季,市場看好。
毛葉棗一年有兩批果,第一批成熟於8—9月,第二批成熟於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中旬。因此,現在是毛葉棗保果、護果最適時期,其措施如下。

噴施壯果肥

毛葉棗每年主幹更新生長的枝梢需要消耗大量的養分;加上植株生長迅速,生長量大,掛果多,肥水管理跟不上,易結小果、劣果,直接影響產量和品質。這個時期施肥,在於促進果實迅速膨大,故以氮鉀肥為主,每株可施腐熟雞糞15公斤,複合肥0·5公斤,尿素0·2公斤或氯化鉀0·35公斤。若遇乾旱,施肥後應淋水。對結果多的樹,應在掛果期間加施漚熟的花生麩水肥或人糞尿2—3次。此外,還要進行葉面施肥,以促進果實膨大,可用華南農業大學生產的促豐寶噴施。

疏果、保果、護果

1.疏果、保果
毛葉棗著果數量多,常常超過樹體營養所負擔的能力。果多不但不利於豐產、穩產,反而使果變小,品質變劣,降低商品價值。因此,疏果是為了保果,提高產量和品質。據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試驗表明,每一結果枝留果數與其葉數比例應當是4—10片葉留1個果。通俗點說,一般每節或隔一節只留1個果。首先疏除萎黃果、病蟲果、畸形果,原則上是去小留大,去劣留優,然後考慮留果節位應儘量靠近枝條基部。
2.護果
①果實套袋:毛葉棗的果實套袋,能明顯提高商品性。套袋材料,目前採用塑膠膠袋,一般結合定果時,一邊疏果定果,一邊套袋。為防止袋中積水,塑膠袋要打幾個小孔,以利於排水。在采果前30天左右剪袋,以提高果實含糖量。
②搭架固定果枝:毛葉棗枝梢長而脆弱,結果枝常被折斷;枝梢上有刺,不固定果枝會隨風擺動,常把果皮劃傷,致使表皮留下傷痕,影響到果實外觀。因此,在用林、竹打樁搭架的基礎上,要將果枝綁縛固定,以防止風吹擺動。

防治病蟲害

毛葉棗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疫病、根朽病、輪斑病等。主要蟲害有紅蜘蛛葉蟬黃毒蛾等。現僅將常見病害白粉病和常見蟲害紅蜘蛛危害症狀及防治方法簡介如下。
白粉病
主要為害葉片、果實及幼嫩枝條。大樹染病時,抽出的新梢及嫩葉覆蓋一層白粉。病梢節間縮短。葉片上卷狹長,漸變褐色。病果在果皮上產生白粉病斑。果皮變為淡褐色,粗糙無光澤,嚴重時全果病變造成落果。防治方法:抓好早期藥物防治,可選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稀釋液,或25%多菌靈500倍稀釋液,或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0—800倍稀釋液,或60%代森錳鋅400—600倍稀釋液,或25%敵力脫乳油2000—2500倍稀釋液,或0·3波美度石硫合劑,或40%滅病威500倍稀釋液防治。
紅蜘蛛
成蟲體呈卵圓形,紅色至紫紅色。主要為害葉片、果實。雌紅蜘蛛產卵於葉中脈基部、兩側、葉柄、嫩枝、果面。卵孵化後,若蟲、成蟲危害葉片,被害處葉綠素消失,變成褐色,最後葉片轉成黃色脫落。為害果實時,在果面產生粗糙褐色疤痕,影響果實外觀。因為毛葉棗葉背有毛,紅蜘蛛的卵、若蟲均藏於絨毛里,藥物難於直接與蟲、卵接觸,噴藥效果較差。如果嚴重發生,就很難控制。因此,要勤檢查,當發現少量蟲口,就應及時用藥物防治。可用20%三氯殺蟎碸可濕性粉劑600—800倍稀釋液,或20%殺蟎酯可濕性粉劑600—800倍稀釋液等防治,其他藥劑,如20%三氯殺蟎醇克蟎特代森鋅等均可防治。生物防治可利用食蟎瓢蟲和捕食蟎。

缺鎂症

毛葉棗缺鎂初期,葉色淡綠,後逐漸出現淡綠色斑塊或變黃褐色,邊緣出現火灼狀壞死。影響葉片葉綠體合成,樹體養分積累少,因營養不足,果實小,品質差。
防治方法:在缺鎂果園中應增加有機肥施用,加強土壤管理,適當增施鎂肥。酸性土應施用石灰鎂(0·8—1公斤/株);微酸至鹼性土則應施用硫酸鎂。鎂鹽可與堆肥混施。土壤中鉀、鎢對鎂的拮抗作用非常明顯。因此,在鉀、鎢有效性很高的果園,施鎂量必須增加。酸性土施用適量石灰均有助於矯治缺鎂,也可用0·1%—0·2%硝酸鎂噴葉2—3次來矯治缺鎂。

換種技術

毛葉棗容易發生芽變和自然雜交,產生新的良種,生產中優良品種不斷推出,品種更新換代極快,再加上毛葉棗特有的每年春季截乾重修剪,因此,果園高接換種極普遍。1 毛葉棗品種簡介目前毛葉棗品種繁多,命名混亂,即使同一個品種在不同的地區也有不同的名稱。從果形上分,主要有長圓形和圓形兩類品種,長圓形主要以高朗一號為代表,圓形主要以福棗及脆蜜為代表。高朗一號系列品種生長勢旺盛,枝條粗壯,枝刺少,果形長大,口感好,抗白粉病,但不抗煤煙病,11月至翌年 1月上市。福棗果實圓形,產量高,口感稍差,目前已極少栽培.

加工技術

在儘可能保證果實營養成分不受損失的前提下,充分保存毛葉棗固有的風味,針對該果實特性,加工成罐頭、果脯、果醬、果凍、果丹皮、果汁飲料等系列產品。因毛葉棗果實果膠含量很高,製作果凍可不加增稠劑,凝膠效果也相當好。

灌頭的加工

⑴加工工藝
選料→去皮→修整→預處理→漂洗→裝罐→排氣→封罐→殺菌→冷卻→成品。
⑵操作要點
選擇新鮮、果形大而飽滿、完整度好、成熟度適中的果實。清洗瀝乾後用6%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化學褪皮,漂洗修整後用1%氯化氫溶液浸泡,撈出後漂洗,再用3%氫氧化鈣溶液硬化處理;漂洗完後將果瀝乾,分級裝罐,加入80℃ 以上熱糖水,加熱排氣、密封、殺菌,冷卻後即為成品。

果脯的加工

⑴金絲棗的加工
工藝流程:選料→清洗→劃縫→浸硫→漂洗→瀝乾→煮製→烘乾→整形→裝袋→成品。
操作要點:選擇新鮮、肉質肥厚、完好的果實。清洗後在每個果實上劃縫30--40條,深入果肉2/3,不改變果形,然後放入亞硫酸鹽溶液中浸數小時,充分漂洗後瀝乾,加45%糖溶液煮製後瀝出,接著再以不同濃度的熱、冷糖溶液分次調製,使糖液濃度達65%以上,浸果48小時,烘乾、整形、包裝後即為成品。
⑵蜜棗的加工
工藝流程:選料→清洗→曝曬→刺孔→浸硫→煮製→烘乾→整形→包裝→成品。
操作要點:選擇果形中等、完好的果實。在陽光下曬至果皮深紅色,在果實上刺孔,放入亞硫酸鹽溶液中浸數小時,漂洗瀝乾後,配45%--50%糖溶液加熱煮製,維持10--15分鐘,再加糖,待濃度為62%時,煮製5--10分鐘,浸泡48小時,烘乾、整形、包裝即為成品。

果醬的加工

⑴工藝流程
選料→清洗→去皮→去核→軟化→打漿→調糖度及pH值→濃縮→裝瓶→排氣→殺菌→冷卻→成品。
⑵操作要點
選擇新鮮、成熟度高、完整的果實。清洗後用氫氧化鈉溶液褪皮,擠壓果實,取出果核。將果肉預煮軟化,用打漿機打漿,按漿料重量稱60%的白砂糖,分批加入,並加入檸檬酸調整酸度,待濃縮至可溶性固形物達65%以上時起鍋,裝瓶、排氣、密封、殺菌、冷卻後即為成品。

果凍的加工

⑴工藝流程
選料→清洗→去核→取果汁→調整糖酸→加熱濃縮→裝罐及密封→殺菌冷卻 →成品。
⑵操作要點
選擇完好的毛葉棗果實。去果核,按果肉重量的1.5倍加水煮沸20分鐘後,過濾、澄清得到加工果凍所需的果汁。按所取果汁量加入60%白砂糖,調整pH值至3—4,加熱、濃縮至可溶性固形物達65%,起鍋,趁熱裝罐密封(80℃以上),然後在85℃下殺菌20分鐘,冷卻後即為成品。

果丹皮的加工

⑴工藝流程
選料→清洗→去皮→去核→蒸煮→製漿→調製→攤皮→烘乾→包裝→成品。
⑵操作要點
揀出果中雜物及爛果。清水洗滌,去皮、去核後在不鏽鋼鍋中加入果肉及水,煮到果肉軟化後送去製漿。把軟化好的果肉用打漿機製漿,在漿料中加入其重量60%的白砂糖,並加入檸檬酸調整酸度,進行煮製,不斷攪拌待濃縮至稠糊狀即可起鍋。把果泥用勺舀入有木框模子的鋼化玻璃上,用木板壓刮平整,攤成4毫米厚薄層,將已攤好的果泥在65--75℃下烘至不粘手,趁熱揭片,將烘乾冷卻後的果丹皮摺疊為一定形狀,切成所需大小,用玻璃紙包裝即為成品。

果汁飲料的加工

⑴工藝流程
選料→清洗→去核→加熱糖水浸提→浸提汁→調配→封蓋→貼標籤→成品。
⑵操作要點
挑選完好的毛葉棗果實。洗後去核,加入與果肉重量相同的40%糖液煮沸20分鐘後浸48小時,過濾澄清後即得浸提汁。取浸提汁按10%—5%入冷開水或消毒水中,加糖至可溶性固形物達10%—12%,並調整pH值至3—4為毛葉棗果汁飲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