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苕子

毛苕子

毛苕子是豆科野豌豆屬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營養價值很高。毛苕子播種後子葉不出土,莖葉由胚芽發育而成。根系發達,主根明顯,入土深1~2米;側根分枝多,密集分布在20~30厘米深土層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毛苕子
  • 拉丁學名:Vicia villosa Roth.
  • 別稱:藍花草、冬巢菜、長柔毛野豌豆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 亞綱:薔薇亞綱 Rosidae
  • :豆目 Fabales
  • :豆科Fabaceae
  • :野豌豆屬
  • 分布區域:我國北方廣泛栽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毛苕子播種後子葉不出土,莖葉由胚芽發育而成。根系發達,主根明顯,入土深1~2米;側根分枝多,密集分布在20~30厘米深土層中;根瘤扇形,姜形或雞冠狀,單株根瘤數50~100個。莖四棱中空,匍匐蔓生,長達2~3米,自然高度40~60厘米,基部有3~6個分枝節,每個分枝節有3~4個分枝,每株分枝20~30個,全株密生銀灰色白茸毛;葉為偶數羽狀複葉,每個複葉由狹長小葉5~10對組成,頂端有卷鬚3~5個。總狀花序,每個花梗有小花10~30朵,聚生於花梗上部的一側,花柱上部四周有長柔毛,花冠紫藍色;花萼斜鐘狀,萼齒較長,有茸毛;雄蕊二體,九合一離;雌蕊一枚,柱頭周緣有茸毛。莢果短矩形,兩側稍扁,長2~3厘米,寬0.6~1厘米,具不明顯網脈,色淡黃,光滑、易爆裂,每莢含種子2~8粒;種子圓形,黑褐色,種臍色略淡,千粒重30~40克。
毛苕子毛苕子

生長環境

毛苕子是春性和冬性的過渡類型,但偏向冬性。毛苕子的耐寒能力很強,植株生長期能忍耐-30℃的短期低溫,種子發芽出苗的適宜氣溫為18~20℃,在此溫度下播種後5~6天即可出苗,在氣溫10~15℃時播種後8~12天出苗,若在冬前氣溫5℃的條件下播種,只有部分出苗,在此氣溫下成株莖葉生長也基本停止,但仍嫩綠伸展,當氣溫稍有回升時,仍能繼續生長。不耐夏季酷熱,氣溫在20℃左右時,生長發育最快,氣溫超過30℃時,植株生長緩慢且細弱。耐乾旱,能在土壤含水量8%的情況下生長,以土壤含水量在20~30%時生長最好。在10%以下時出苗困難,達20%時出苗迅速。大於40℃時出現漬害。不耐水淹,受水淹兩天后有20%的植株死亡。對土壤要求嚴,喜砂土或砂質壤土,排水良好的粘土也能良好生長;在低溫、積水土壤生長不良,適宜土壤pH值在6~8.5之間,但可以在pH值4.5~9.0範圍內種植,在土壤含鹽量0.2~0.3%時能正常生長,而在氯鹽含量超過0.2%時難以立苗。耐瘠薄性也很強,在其他豆科牧草難以生長的鹽鹼地、貧瘠地上都能種植,並能獲得較高的產量。

分布範圍

毛苕子原產歐洲北部,國主要主要分布在黃河、淮河海河流域,蘇北、皖北、魯南,豫東一帶。

栽培技術

(一)土壤與耕作毛苕子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性喜砂質、壤質中性土壤,也可在微酸性或微鹼性土壤、乾旱貧瘠地種植。而不適宜在低凹潮濕或積水地種植。種子田應在上年前作收穫後及時進行伏耕秋耕,在灌區進行冬季泡地,做好滅茬除草蓄水保墒工作,來年早春及時播種。複種時要邊收前作,邊整地播種。
(二)施肥播種前在翻耕、整地的同時施足有機肥,每畝1500~2500千克,並每畝施入過磷酸鈣25~50千克或磷二銨10~15千克為底肥,對牧草和種子生產均有良好效果,磷肥還能促進根瘤固氮作用
(三)毛苕子種子的硬實率高,出苗率僅有40~60%,特別是新收種子硬實率更高,播種前應進行硬實處理,方法是用機械方法擦破種皮,或用溫水浸泡24小時後再種。播種期:種子田,以早春或上年入冬時寄子播種,冬小麥種植區,也可於上年秋季播種,留苗過冬。收草或用作綠肥的,可早春、晚春、初夏或夏作收穫後複種均可。播種量:種子田,單播每畝2~2.5千克,收草地每畝3~4千克,與禾本科牧草混播比例為1:1或2:1(禾草2)。播種方法;種子田應單播、條播或穴播,條播行距40~50厘米;收草地可撒播或條播,行距為20~30厘米;播種後進行鎮壓。套複種的種子,應在播種前2~3天常用水浸種,水量以與種子齊平為宜,2~3小時翻動一次,待有50%左右的種子萌動時下種。播種深度一般2~3厘米,土壤濕潤粘重宜淺,土壤乾燥疏鬆宜深。
(四)田間管理毛苕子幼苗生長緩慢,易受雜草危害,應及時中耕除草,加強護青管理工作。種子田切忌牲畜危害,中耕深度3~6厘米,進行2~3次。當植株生長封壠後,毛苕子可抑制雜草生長。毛苕子雖然抗旱耐瘠薄,但在乾旱區適時灌水和追肥,對豐產還是重要的。在甘肅河西,早春播種的,於5月底6月初灌頭水,並適量追施氮肥,每畝施硝酸銨2.5~5千克,如生長繁茂,可不必追肥;6月下旬灌二水,7月中旬灌三水,一般全生育期灌三次即可。與小麥套種的,宜高茬收割小麥,留茬高度15~30厘米,麥收後立即灌水泡茬,並每畝追肥硝酸銨2.5千克,促進快速生長。在夏作收割後複種時,要抓緊時間搶收,邊收割,邊拉運,邊整地下種;亦可在夏作收割後,立即撒種子,再用圓盤耙耙兩遍,達到覆土,鬆土目的;播後及時灌水;待出苗后土壤適宜耕作時耙松表土。
常見病蟲害
常見病害
野豌豆葡萄孢赤斑病:植株的地上部分均可受害。葉部病斑赤褐色至鐵赤色,近圓形、卵圓形至不規則形,邊緣清晰。隨病害發展,花器上出現水浸狀病斑,花瓣變為褐色並濕腐。莢果上也可以出現圓形至不規則的赤褐色病斑。潮濕情況下,病斑迅速擴大,病組織變黑並腐爛。病部產生灰綠色霉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的分生孢子。
野豌豆鐮孢萎蔫病:植植株感病後變弱,枝梢萎蔫下垂,葉片變黃枯萎,常有紅紫色變色。
野豌豆白粉病:野豌豆白粉病胡引起病株葉片的兩面、莖、葉柄、莢果等部位都可出現白色霉狀斑。初期病斑小而呈圓形,後擴大並互相匯合,以致覆蓋葉片大部至整片小葉。由豆科內絲白粉菌引起的主要發生於葉片背面,當病斑占據葉片大部時,霉層增層呈絨氈狀。豆科內絲白粉菌的閉囊殼埋生於氈狀霉層內。
野豌豆細菌性赤斑病:野豌豆細菌性赤斑病是侵染野豌豆屬時,使葉片、莖和莢上出現赤褐色水漬狀病斑,極似灰綠葡萄孢引致的病症。
常見蟲害
草原毛蟲類:草原毛蟲主要為害莎草科、禾本科、豆科、蓼科、薔薇科等各類牧草,嚴重影響牧草生長,造成草原缺草,從而妨礙畜牧業的發展。
盲蝽:體長5毫米左右。觸角比身體短,綠色。前胸背板上有黑色小刻點,前翅綠色,膜質部暗灰色。卵:長約1毫米,卵蓋奶油色,中央凹陷,兩端突起,無附屬物。
蠐螬:蠐螬是金龜甲的幼蟲,別名白土蠶、核桃蟲。成蟲通稱為金龜甲或金龜子。危害多種植物和蔬菜。按其食性可分為植食性、糞食性、腐食性三類。
苜蓿夜蛾:體長約15毫米,翅展約35毫米。前翅灰褐色帶青色。緣毛灰白色,沿外緣有7個新月形黑點,近外緣有濃淡不均的棕褐色橫帶
小麥皮薊馬:小麥皮薊馬為害小麥花器,灌漿乳熟時吸食麥粒漿液,使麥粒灌漿不飽滿。嚴重時麥粒空秕。還可為害麥穗的護穎和外穎,穎片受害後皺縮,枯萎,發黃,發白或呈黑褐斑,被害部極易受病菌侵害,造成霉爛、腐敗。

主要價值

1.毛苕子是甘肅各類家畜,特別是豬、奶牛和雞的夏秋季高蛋白、多汁青綠飼料和冬春季的優質青乾草或草粉來源之一。
2.毛苕子根系和根瘤能給土壤遺留大量的有機質和氮素肥料,改土肥田培肥地力,增產效果明顯,可以用作肥田。
3.毛苕子花期長達30~45天,是良好的蜜源植物蜜蜂釀蜜1千克,需從60~80萬朵小花中採取蜜汁,1畝種子田約有小花2000萬朵,可供釀造25千克蜂蜜的蜜源。
4.綠化保土毛苕子根群發達,枝葉茂密,葉深綠,花藍紫而艷麗,庭院隙地與其他綠化植物配置種植,可綠化美化環境。坡地梁峁種植可保持水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