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豌豆細菌性赤斑病

野豌豆細菌性赤斑病是侵染野豌豆屬時,使葉片、莖和莢上出現赤褐色水漬狀病斑,極似灰綠葡萄孢引致的病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野豌豆細菌性赤斑病
  • 症狀:葉等上出現赤褐色水漬狀病斑
  • 病原:丁香假單胞桿菌
  • 感染對象:野豌豆屬
症狀,病原特徵,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症狀

侵染野豌豆屬時,使葉片、莖和莢上出現赤褐色水漬狀病斑,極似灰綠葡萄孢引致的赤斑病。

病原特徵

病原菌為丁香假單胞桿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 van Hall)。此菌為革蘭氏陰性桿菌,兩端圓形,1.2-2.4微米×0.5-0.8微米,每端有1-4根鞭毛,可以遊動。單生、對生也可形成長鏈。不形成芽孢,可產生莢膜,嚴格好氧。菌落在營養瓊脂培養基上圓形,邊緣光滑,微隆起,灰白色,閃亮半透明。產生綠的螢光色素,擴散到培養基中。該菌生長的適溫為27-30℃,最高37℃,最低0℃,致死溫度49-52℃。

發生規律

病菌存活在土壤內殘體中,病株殘體和帶菌的種子是侵染來源。病菌侵入主要通過霜害造成的表皮裂縫。如有利條件存在,田間病害進一步擴展。春季冷濕的氣候條件,特別是霜凍有利於病害的發展,丁香假單胞桿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ingae Van Hall)是冰核活性菌,它也促進霜害的發生,雖然這種病原細菌的傳播也可發生於刈割期間,但在美國病害通常只發生在第一茬草上。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抗細菌性莖疫病的品種沒有防病效果,因為細菌性莖疫病的發生要有霜害,所以充分耐霜的品種應被選用防治此病。
2、管理措施 在病害嚴重的情況下,晚霜威脅過後應立即進行第一次刈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