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亨

毛亨

毛亨(生卒年不詳),戰國末年魯國(今山東曲阜)人,秦始皇時期為避難而從魯國隱居於武垣縣(今滄州市河間市),入籍河間,遂成本地人。據稱其詩學傳自子夏,曾作《毛詩故訓傳》,簡稱《毛傳》,以授侄子毛萇,故世人稱之“大毛公”。

基本介紹

  • 本名:毛亨
  • 所處時代:戰國末年至西漢初年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魯國(今山東曲阜) 
  • 出生時間:不詳
  • 去世時間:不詳
  • 主要作品:《毛詩古訓傳
  • 主要成就:“毛詩”的開創者
生平經歷,人物成就,家庭成員,史書記載,後世紀念,影視形象,

生平經歷

從魯國(今山東曲阜一帶)倉皇出逃,流寓河間,遂隱居於此,所以又被認為是河間人。毛亨一家逃亡河間,專家考證當是公元前212年左右,那時河間還叫武垣,是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這裡人煙稀少,水草豐茂,適合隱居。直到漢惠帝撤銷“挾書律”,毛亨才公開傳授《詩經》,並撰《毛詩故訓傳》,後來授詩毛萇。
毛亨是戰國末年魯國(今山東曲阜一帶)人。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書坑儒,整天以語《詩》為事的毛亨不知何時大禍臨頭,攜帶家眷一路倉皇地從魯地北上,流寓河間,隱姓埋名,遂隱居於此,所以又被認為是河間人。毛亨一家逃亡河間,是公元前212年左右,那時河間(今滄州市河間市)還叫武垣,是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這裡人煙稀少,水草豐茂,適合隱居。直到漢惠帝撤銷“挾書律”,毛亨才公開傳授《詩經》,並撰《毛詩故訓傳》,後來授詩於侄子毛萇
這就是後來史家有的稱其為魯人、有的直接稱其為河間人的原因所在。直到漢惠帝撤銷了“挾書律”,天下太平了,毛亨才敢光明正大地重新整理《詩經詁訓傳》,並親口傳授給毛萇。到了漢文帝辟趙地河間為河間國的時候,已經距秦“焚書坑儒”三十多年了,這時候的毛萇不論是當年附從逃亡而來,還是在武垣出生,都已經落地生根。各種史籍說到毛亨毛萇時又幾乎都是一兩句話,傳承關係未作細述,把萇簡約成“趙人”把亨簡約成“魯人”或“河間人”;因此,魯人——趙人——河間人三個不同地望,其實並無矛盾。現代某些學者望“趙”衍意,未究深切,把毛萇簡單地附會為趙國都城邯鄲人,實為謬誤,道理就同我們今天不能把所有河北籍者都說成是石家莊人一樣。
毛亨毛亨
毛亨師從荀子,是歷史上著名的大經學家。毛亨編篡注釋《毛詩訓詁傳》時,正趕上秦始皇焚書坑儒,毛亨深知李斯的為人,他用計謀害死了同門師弟韓非,再說毛亨收藏的《虞氏春秋》、《荀子》、《詩經》等書書籍較多,李斯絕不會輕易放過毛亨。
為避免《詩經詁訓集》被焚,他們暫時將詮注好的《詩經詁訓集(傳)》改名為《濰》。他便將《毛詩訓詁傳》傳於侄子毛萇。隨後,毛亨帶一部分毛氏族人逃到山東東武城,毛萇帶一部分族人遷到雞澤。西漢時,毛萇廣招生徒,傳授《詩經》(《毛詩訓詁傳》),河間獻王劉德封其為博士,史稱“小毛公”, 兩人“300篇之義,炳如日星”,享奉文廟。“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蒹霞蒼蒼,白露為霜”、“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治世之音安以樂,亂世之音怨以怒,亡國之音哀以思,從《詩經》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人物成就

據稱毛亨的詩學傳自子夏,作《毛詩古訓傳》,傳授毛萇。時人謂毛亨為大毛公,毛萇為小毛公。古時有四家為《詩經》作注。齊、魯、韓三家,齊詩出自齊人轅固魯詩出自魯人申培韓詩出自燕人韓嬰,三家都是今文詩,而毛詩是古文詩,所以說毛詩更為接近原本。三家詩雖然在漢武帝時代被立為官家正統,但是毛詩通過民間講學逐漸占據了上風,使得三家從西晉到宋先後失傳,現僅存《韓詩外傳》六卷。鄭玄作箋、孔穎達作疏,成就了《毛詩正義》。

家庭成員

侄子毛萇

史書記載

《漢書.卷八十八 .儒林傳第五十八》:毛公,魯人也。治《濰》,為河間獻王博士,授同國貫長卿。長卿授解延年。延年為阿武令,授徐敖。敖授九江陳俠,為王莽講學大夫。由是言《毛詩》者,本之徐敖。”
漢 鄭玄《詩譜》記載:“魯人大毛公為《訓詁傳》,河間獻王得而獻之,以小毛公為博士。”
三國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記載:“孔子刪《詩》授卜商,商為之序,以授魯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魯人孟仲子,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趙人荀卿,荀卿授魯國毛亨。亨作《詁訓傳》以授毛萇。時人謂亨為大毛公,萇為小毛公,以其所傳故名其詩曰《毛詩》。”
清光緒七年(1881年)湖南韶山二修族譜《源流記》記載:“自毛亨、毛萇注經訓詁,西河遺派,固深且遠矣。”

後世紀念

西詩經村
滄州市河間市西詩經村,因毛亨侄子漢博士毛萇傳授《詩經》於此而得名,毛萇的墓地就在西詩經村。與他的墓地遙遙相對的,是民國代總統馮國璋的墓,馮國璋也是西詩經村人,並且他也曾是“毛公書院”的學生。

影視形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