轅固生(轅固)

轅固生

轅固一般指本詞條

轅固,又名轅固生,西漢齊郡西安縣(今淄博市桓台縣)人,早年是清河王劉乘太傅,景帝時為《詩經》博士。轅固開漢是西漢《詩經》的《齊詩》詩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轅固
  • 別名:轅固生
  • 國籍:中國(西漢齊人)
  • 民族:漢
  • 出生地:西漢齊腄縣(今煙臺棲霞市)
  • 出生日期:公元前194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104年
  • 職業:太傅
  • 代表作品:西漢《詩經》的《齊詩》
人物簡介,歷史貢獻,人物評價,正史傳記,參考譯文,人物故事,

人物簡介

〖轅固生〗(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04年)即轅固,西漢齊(今屬山東)人。景帝時為博士。曾與道家黃生辯論“湯武革命”是“受命”還是“篡弒”於景帝前。依據孟子關於桀紂失民心而失天下,湯武得民心而得天下,湯伐弒是為百姓復仇,武王伐紂救民於水火之中,君主不行仁義,殘害百姓就是一夫而已,民可殺之的論述。

歷史貢獻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五經博士,向全國各地徵召賢良。90多歲高齡的轅固以賢良身份到了都城長安,他告誡也在這批賢良之中的齊人公孫弘(後官至丞相)說:“公孫子,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 後來,轅固因年齡太大,諸儒又對他心存嫉妒,不久便罷歸故鄉。
轅固在儒家學說的發展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司馬遷在《史記》中說:“言《詩》,於魯則申培公,於齊則轅固生,於燕則韓太傅;言《尚書》自濟南伏生;言《》自魯高堂生;言《》自菑川田生;言《春秋》,於齊魯自胡毋生,於趙自董仲舒。”轅固不但精通儒家經典,而且師徒繁衍,桃李滿天下,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以齊人為主的《齊詩》學派。史稱“諸齊以《詩》顯貴,皆固之弟子也”。他的弟子魯人夏侯始昌最為知名,始昌後來傳授後倉。後倉傳授翼奉、肖望之、匡衡;匡衡傳授琅邪師丹、伏理斿君、潁川滿昌、君都;滿昌傳授九江張邯、琅邪皮容。

人物評價

西漢文、景之時,儘管儒學的影響正在逐漸加強,但卻是黃老之學盛行並達到鼎盛的時期。一個好黃老之言的竇太后、便迫使漢武帝推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行動。同時,此時又是內道家向儒家嬗變的開始。轅固生參加的這次爭辯,說明占統治地位的道家跟儒家在某些問題的交鋒中已處於下風,而儒家的地位正在逐漸上升,並占有一定的優勢。它標誌著儒家取代道家地位的日子即將來臨,成為漢武帝獨尊儒術的先兆。

正史傳記

轅固,齊人也。以治《》孝景時為博士,與黃生爭論於上前。黃生曰:“湯、武非受命,乃殺也。”固曰:“不然。夫桀、紂荒亂,天下之心皆歸湯、武,湯、武因天下之心而誅桀、紂,桀、紂之民弗為使而歸湯、武,湯、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為何?”黃生曰:“‘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必貫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紂雖失道,然君上也;湯、武雖聖,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不正言匡過以尊天子,反因過而誅之,代立南面,非殺而何?”固曰:“必若雲,是高皇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於是上曰:“食肉毋食馬肝,未為不知味也;言學者毋言湯、武受命,不為愚。”遂罷。
竇太后好《老子》書,召問固。固曰:“此家人言矣。”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書乎!”乃使固人圈擊彘。上知太后怒,而固直言無罪,乃假固利兵。下,固刺彘正中其心,彘應手而倒。太后默然,亡以復罪。後上以固廉直,拜為清河太傅,疾免。武帝初即位,復以賢良征。諸儒多嫉毀曰固老,罷歸之。時,固已九十餘矣。公孫弘亦征,仄目而事固。固曰:“公孫子,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諸齊以《詩》顯貴,皆固之弟子也。昌邑太傅夏候始昌最明,自有傳。(選自《漢書·儒林外傳第五十八》)

參考譯文

清河劉承的太傅轅固生,是齊國人。因為研究《詩經》,孝景帝時做了博士。他和黃生在景帝面前爭論。黃生說:“湯王、武王並不是秉承天命繼位天子,而是弒君篡位。”轅固生反駁說:“不對。夏桀、殷紂暴虐昏亂,天下人的心都歸順商湯、周武王,商湯、周武王贊同天下人的心愿而殺死夏桀、商紂,夏桀、商紂的百姓不肯為他們效命而心向商湯、周武王,商湯、周武王迫不得已才立為天子,這不是秉承天命又是什麼?”黃生說:“帽子雖然破舊,但是一定戴在頭上;鞋雖然新,但是必定穿在腳下。為什麼呢?這正是上下有別的道理。夏桀、商紂雖然無道,但是身為君主而在上位;商湯、周武王雖然聖明,卻是身為臣子而居下位。君主有了過錯,臣子不能直言勸諫糾正它來保持天子的尊嚴,反而借其有過而誅殺君主,取代他自登南面稱王之位,這不是弒君篡位又是什麼?”轅固生答道:“如果非按你的說法來斷是非,那么這高皇帝取代秦朝即天子之位,也不對嗎?”於是景帝說:“吃肉不吃馬肝,不算不知肉的美味;談學問的人不談商湯、周武王是否受天命繼位,不算愚笨。”於是爭論停止。此後學者再無人膽敢爭辯商湯、周武王是受天命而立還是放逐桀紂篡奪君權的問題了。
竇太后喜歡《老子》這本書,召來轅固生問他讀此書的體會。轅固生說:“這不過是普通人的言論罷了。”竇太后惱怒道:“它怎么能比得上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詩書呢!”於是讓轅固入獸圈刺殺野豬。景帝知道太后發怒了而轅固直言並無罪過,就給予他鋒利的兵器。他下到獸圈內去刺殺野豬,正中其心,一刺,野豬便應手倒地。太后無語,沒理由再治他的罪,只得作罷。過了不久,景帝認為轅固廉潔正直,拜他為清河劉承太傅。很久之後,他因病免官。當今皇上剛即位,又以品德賢良徵召轅固入朝。那些喜好阿諛逢迎的儒生們多有嫉妒詆毀轅固之語,說:“轅固老了。”於是他被罷官遣歸。這時轅固已經九十多歲了。他被徵召時,薛邑人公孫弘也被徵召,卻不敢正視轅固。轅固對他說:“公孫先生,務必以正直的學問論事,不要用邪曲之說去迎合世俗。”自此之後,齊人講《詩》都依據轅固生的見解。一些齊人因研究《詩經》有成績而仕途顯貴,他們都是轅固的弟子。

人物故事

學術思想的發展,總是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秦代循名責實,嚴刑酷法,橫徵暴斂,怨聲載道。陳勝吳廣振臂一呼,這個空前強大的帝國,就像紙房子一樣倒塌了。秦王朝的覆滅,標誌了法家暴力統治思想的破產。漢高祖劉邦不敢再步亡秦的後塵,改而與民休養生息,奉行道家黃老的無為而治。這種道家無為政策的推行,造成了漢初“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的局面。但是,“無為”並不真能像《老子》書所說的那樣“無所不為”,還在漢文帝時期,各種社會矛盾就日益激化,北方匈奴外患嚴重不說,內部,淮南厲王也圖謀造反。“清靜無為”的黃老思想,已經難以適應漢家天子統治國家的需要。在這樣的形勢下,儒生賈誼陸賈之後指出:“禮禁將然之前,而法禁已然之後。”要求朝廷仁義與法治結合,敬士愛民,對老百姓施行仁義;同時運用權勢法制,打擊、鎮壓那些飛揚跋扈,與朝廷對抗的地方諸侯王。遺憾的是,漢文帝沒有接受這種主張,一味強調無為而治,對於地方諸侯王縱容遷就,造致他們的勢力惡性澎漲。漢文帝去世僅僅4年的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就爆發了以吳王劉濞為首的“吳楚七國之亂”。
法家的暴力統治思想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中破滅了,道家黃老的清靜無為思想,在吳楚七國之亂中也破滅了。而經過陸賈、賈誼等人宣揚、闡釋的儒家思想,則得到了包括漢景帝在內的眾多統治集團中人的注目。這時,秦代“挾書之禁”已被廢除,躲過秦代焚書浩劫,藏存於民間的一些古籍,陸續開始在世面上流傳,舊秦博士伏生獻出了他偷藏起來的《尚書》28篇,漢文帝派晁錯去濟南師從他學習。此外,傳授《易經》的,有淄川(今山東省淄博市)田生;說《詩》的,於魯有申培公,於齊有轅固生,於燕,還有另一個韓太傅;言《禮》,有高堂生;研習《春秋》,有董仲舒胡毋生。他們都被漢廷立為博士,成為皇帝的顧問之官,儒家文化和儒家的學術,得到廣泛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轉而接受和信奉儒家學術思想。
但是,儒家思想與儒術的復興和傳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其間,走過的是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漢景帝年青,朝廷大事,往往是由他母親,也就是漢文帝的皇后竇太后作主的。漢文帝行黃老之術,貶斥賈誼長沙王太傅。竇太后雙目失明,是個瞎子,也“好黃帝、老子言”,漢景帝和她竇氏族人,都不敢不研讀《老子》,尊崇道家的那一套。最為令人觸目驚心的是,那一天,黃生與《詩》學博士轅固生在漢景帝面前爭論“湯武革命”問題。轅固生說桀、紂荒亂,天下歸心湯武,湯武因天下之心而誅桀、紂,是受命,是正義的。黃生從法家的立場出發,說桀、紂雖然失德,總是君王,成湯周武王造夏桀和殷紂王的反,是犯上作亂。漢景帝偏袒轅固生,竇太后召問他,這儒生說黃生是奴僕僮隸之言。惹得那竇太后勃然大怒,說是如此尖牙利舌,何不下欄斗豬!要他與捉來關在欄圈裡的野豬決鬥去。漢景帝明知轅固生言之有理,卻又眼見竇太后生氣,不敢勸阻,只好發給這秀才一口上等利刀。轅固生持刀下欄斗野豬,一刀剌中,那畜牲應聲而倒,竇太后默然說不出話,難為這儒生才免了一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