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毗盧遮那佛別行經
- 外文名:Vairocana
- 略稱:盧舍那、盧遮那、遮那
- 別稱:毗樓遮那、毗盧折那、吠嚧遮那
毗盧遮那佛簡介,經文,
毗盧遮那佛簡介
(一)
有關毗盧遮那佛,諸經之記載與各宗之解釋各異。舊譯華嚴經卷二盧舍那佛品謂,毗盧遮那佛修習無量劫海之功德,乃成正覺,住蓮華藏世界(佛報身之淨土),放大光明,照遍十方,毛孔現出化身之雲,演出無邊之契經海。梵網經卷上謂,毗盧遮那佛於百阿僧祇劫修行心地法門,成等正覺,住蓮花台藏世界海,其台周遍有千葉(即千世界),毗盧遮那佛化千身釋迦佛住千世界。於每一葉世界復有百億之須彌山、百億之日月、百億之四天下,及百億之菩薩釋迦坐百億之菩提樹下,宣說菩薩之心地法門。觀普賢菩薩行法經謂,釋迦牟尼名毗盧遮那遍一切處,成就常樂我淨之四波羅蜜,住於常寂光土。其中,舊華嚴經卷二、梵網經卷上所說之毗盧遮那佛為報身佛,觀普賢菩薩行法經所說為法身佛。法相宗立毗盧舍那、盧舍那、釋迦等三尊,稱毗盧舍那為自性身,盧舍那為受用身,釋迦為變化身。十佛名之中,有“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之稱。天台宗亦立毗盧遮那、盧舍那、釋迦等三尊,然以之次第配為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華嚴宗立十身具足融三世間之法界身雲,而謂此三尊乃同一佛身。在密教,毗盧遮那佛與大日如來同體,或為大日如來之別名,乃理法身、智法身不二之體,有除暗遍明之義。[舊華嚴經卷四如來名號品、華嚴經探玄記卷三、法華經文句卷九下、大日經疏卷一、卷十六、金剛頂經義訣卷上]((參見:大日如來)767)
經文
毗盧遮那佛別行經
清淨法身毗盧遮那心地法門成就一切陀羅尼三種悉地
爾時毗盧遮那佛。在蓮華藏世界。與百千億化身釋迦牟尼佛。說心地屍羅淨行品教菩薩法證菩提道。爾時千百億釋迦。異口同音白言。法身世尊。一切眾生。雖得心地法門。而不能專精修學。設有暫時存念。便即放舍。縱逸身心。恣行不善。或有思惟。我得諸佛深妙法門。不能精進。豈令退轉重發道意。日夜精勤。一心修學。求無上道。或有退者。更造惡業。入生死流。不復思惟心地妙法。輪迴惡趣。無有出期。如是眾生。云何調伏。
爾時毗盧遮那佛告言千百億釋迦牟尼佛。汝今諦聽。吾為汝說調伏之法。令一切眾生普得安樂。一切眾生。於心地法。有聞不聞者。俱得調伏。聞者令遣勤精進加。若不聞者。令發道意。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得心地法。不勤精進。樂造諸惡隨所好處。與作留難。令身不安。此等眾主。為苦所逼。必解思惟。重發道意。日夜精勤。一修學。何以故。譬如野馬不調。惟加楚撻。然可禁制。或有眾生。未聞佛法。承前生少福。今得人身。薄有衣食。樂造世間種種惡業。不求解脫出世之因。此等眾生。無明熾盛。不知此身如幻如化。即生即死。唯造諸惡。死入地獄。受諸苦毒。無有出期。如此之人。佛深愍念。汝等當知。此人正造惡之時。汝等須知調伏之法。時時與作重病。世間方法無能救者。如此眾生。為苦所逼。必發道意。乃可引攝令入佛道。時釋迦聞是說已。心懷慚愧。頂禮辭退。至本源世界。坐道場處。作是惟。諸佛境界難解難入。不可思議。種種方便教導眾生。凡夫無知。難可調伏。又告大眾。汝等當知。心地屍羅淨行法門。難可得聞。難可得見。汝等一切菩薩摩訶薩。及諸聲聞。若天若龍。若鬼神等。應當修學。一心精勤。憶持不忘。當得作佛。爾時大忿怒金剛。從座而起。現大相好。放難思光。照十萬剎。稽首作禮。白金剛言。大士我聞。諸佛坐道處。皆悉稱讚陀羅尼門總持法要。建立無量難思之事。不可思議。惟念眾生。薄福者多。設有受持。不得成就。惟願大士。為此等人。設大方便。令得成就。云何當得三種悉地。云何造九種之壇。云何安置身心。誦念神咒。云何從初念誦。得見何相。自知當得悉地。云何擇所居之處。云何擇吃食。云何作諸供養。云何具諸威儀。行住坐臥。當懷思念。貧窮眾生無物供養。當云何存相。當得摩訶悉地。時執金剛言忿怒軍荼利。斯可問佛。我不能答。時二金剛同聲白佛言。世尊佛說總持法門。眾生云何修學。一一具如上問。爾時佛告俈二金剛言。此可致問毗盧遮那佛。能知此事。時佛即入三昧。作神通力。令諸大眾若天若龍。若鬼若神。一切眾會。俱到蓮華藏世界。稽首作禮。白言法身世尊。我今眾生總持法要者。多所不成。縱有少功。即被毗那夜迦與作種種障難。令遣不成。復令其人即生本性。生厭離心。退意棄捨。斯等眾生。即為不知心地妙法諸佛境界。是以不成三種悉地。返被鬼神之惑亂。唯願世尊。憐愍眾生。及為我等。說持法要清淨軌則。云何當得三種悉地。云何安置身心。念誦不被諸惡鬼神與作留難。
爾時毗盧遮那佛言。汝等當知。我念往昔。初發道意。在於阿蘭若處。端坐思惟。修心地法門。為無智惠故。心不安定。諸法不現前。既不安定。種種妄想起諸攀緣。以是義故。即被鬼神之所惑亂。錯入魔境。謂是佛法。貪生愛心。將作究竟。不覺不知。經無數劫。為魔所害。後忽得本心。知是魔魅非佛法也。雖然如此。無複方計。當大發聲言。告言諸佛。佛有惠眼。何不見我為魔所惱。當時空中無數化佛即告我白言。善哉菩薩汝今諦聽。為汝說去魔之法。有大神咒。名心地咒法。誦持之者。速得一切種智。不為諸魔得其便也。我聞是語。心大歡喜。白言。諸佛願為我說。時諸化佛即為我說。我得聞之。憶持不忘。時諸魔退散。我於此時。便得無生法忍。菩提大道自然圓滿。汝等當知。此心地神咒。一切諸佛修心地法。不誦此咒而得成者。無有是處。坐道場時不誦此咒離諸魔難者。亦無有是處。諸佛不誦此咒具一切智者。無有此處。若不誦此咒諸法自在者。無有此處。若諸人天將諸餘咒。若不先誦此咒得悉地者。無有此處。若先誦此咒。後將諸咒。不成驗者。無有此處。誦此咒者。被毗那夜迦惱亂。無有此處。何以故。此咒是一切諸佛心地法要。但世間出世間法。不從心地而生者。從何而立。是故諸佛甚深境界無能入者。
爾時釋迦牟尼佛及諸大眾。稽首白言世尊。世尊唯願說之。
爾時毗盧遮那佛。即與釋迦說心地神咒。即說咒曰。
唵蘇底瑟吒縛折羅
說此咒已。天雨寶華。十方世界所有上妙香華反諸音樂。悉皆雲集而為供養。諸天樂滿於空中。一切天龍皆曰未曾有也。時佛雖說法。眾會有聞不聞者。何以故。心得解脫者。悟三空者。得法眼者。入諸佛境界無怖畏者。於心地法無障礙者。並得聞之。善知諸佛方便所說。了一切法如幻相者。亦得聞之。不具如上智者。並不聞之。由如醉人醉酒。而臥不覺不知。
爾時毗盧遮那佛說此咒已。忽然不現。入於清淨法界同一身。遍十方剎。如大虛空。等無有異。一切眾會皆悉不見。時釋迦牟尼佛。亦隨毗盧遮那佛。入法界同一真體。一切眾會亦復不見。時文殊。普賢。觀音。彌勒。金剛藏等五大菩薩。總隨侍釋迦。入深法界。聽毗盧遮那佛說心地法要之門甚深境界。一切眾會皆悉不知我本師釋迦牟尼佛及大菩薩今在何處。
爾時毗盧遮那佛。在於何清淨法界。入無處所。惟與五大菩薩。說持心地神咒法門軌則威儀悉地之相。佛告言。汝等當知。若持此心地神咒。欲學禪定智惠。入一切三昧。證無生法忍者。當知先誦心地咒百萬遍訖。然後結跏趺坐。右手押左手。閉眼觀無處所。斷一切念。亦不離於念。斷一切諸緣。亦不離於緣。先觀四大五陰無所有。作是觀已。乃誦此心地咒二十一遍。即自然得入無量三昧。得無生法忍。如是境界證者。乃知不可說也。當誦此咒。不令口舌咽喉等動。令心念之。仍須入無念之念。是名真念。告言。汝等當知。樂大乘之人。修學禪定智慧者。若宿世無因鈍根之輩。不能前次第安心者。但能空誦心地神咒。滿百萬遍。自性智惠性開。速證無生法忍。若先世曾修學。暫時廢忘宿智惠故。更不煩多誦。但依前安置心地。誦二十一遍。即得禪定智惠。此人能入諸境界。無有怖畏。般若波羅蜜多自然圓滿。如是境界諸者乃知。言。汝等若有人。持三部神咒。欲得此心地神咒助法成者。我今為汝分別解脫之。持佛部咒者。當先誦心地咒百萬遍。若持菩薩咒者。當誦心地咒二百萬遍。若持金剛部咒者。當誦心地咒三百萬遍。若人但依此遍數滿者。隨持本咒。皆得成就。何以故。此心咒是一切諸咒之母。是故諸咒神等無敢違逆。若所作者不遂心者。但心念心地咒二十一遍。當得大驗。一切諸咒神奔星走來。無敢違不順敕驅使。又言。汝等當知。若人持三部咒。未得悉地者。為是凡夫無明熾盛。忽生退轉之心。造諸非法。貪著五欲。於所持咒而令間斷。或經多時。於後忽然自發開悟菩提之心。重持本咒。我為此等說緒勛心神咒。令諸眾生無間斷性。共本不退一種。即說緒勛咒曰。
曩牟波伽伐帝烏瑟尼沙唵部林盤陀曳娑婆訶怛他揭都娑婆曳娑婆訶缽頭摩尼娑婆曳娑婆訶跋折羅摩尼娑婆曳娑婆訶摩尼摩尼摩尼俱羅曳娑婆訶怛侄他[合*牛]吽叭吒摩尼達哩[合*牛]叭吒唵[合*牛][合*牛]歌歌叭吒摩尼伐折哩[合*牛]叭吒
此是緒勛神咒。亦名心地根本神咒。能滅重罪。此罪業。能誦此咒。悉能滅之。亦能破一切諸咒功能。復成諸咒功能。不用具論。俱有誦持。獲驗無量。若人持咒。中間斷絕。復欲理。隨力先誦本持之咒。少多遍數純。發願稽首毗盧遮那佛。弟子某甲。先誦某咒若干遍數。中間廢闕。今又誦得若干遍。請諸佛。與我前緒所誦功課。及今時所誦者。通洞無間斷。即誦緒功神咒一千八遍。又重準前發願。即共本來不退無有異也。毗盧遮那言。守持莫流轉此咒於無智之人。何以故。此無智人見是諸佛方便所說。便生貪著懈怠。不勤精進。生五欲想。退菩提意。何以故。此人為根性不堅牢故。少智惠故。入生死流。復更修學。終無有益。何以故。如人故將新衣污惡已後復如洗之。何以本來不污。是故此咒亦如之也。若本來不退者。誦此咒助法速成。
爾時觀世音菩薩白言法身世尊。其持咒之人。求三種悉地相者云何。上悉地相云何。中悉地相云何。下悉地相云何。唯願世尊。為我等說。令一切菩薩摩訶薩及諸人天普得成就。得不退轉地大三摩地。證菩提道。成等正覺。度天人眾。令入涅槃永離生死。不受諸苦。
爾時毗盧遮那佛告。汝欲知三種悉地者。吾為汝說。汝等當知。三部共同上中下悉地相。三部各有三種悉地。若有善男子等。欲得成上悉地者。當須清淨護淨內外清淨身三口四意三煩惱業清淨者。先誦所持之咒。依本經上遍數滿足。乃誦心地咒亦遍數滿足。於閒靜之所。淨草座具上坐結跏趺坐。燒上妙香供養。廣發大誓願。啟告十方諸佛諸大菩薩諸大金剛一切諸天冥宦眾聖。普願證明。弟子某甲。為欲受持其咒。唯願世尊菩薩金剛天等。誠為證明。速得成就。三發是願已。即閉目而坐。先誦所持之咒八百遍。自想本身是本咒神身。一一身分莊嚴相好。及身上有光無光。坐立形勢。嗔喜舉動。一一依本經上畫像莊嚴。作如是觀。想自身極須了了分明訖。次想無量諸神部落使者。前後圍繞。恭敬隨侍。一一依本土所說。作此想觀。大順分明。如是訖已。心誦所持之咒二十一遍。遍遍自口中有文理之光。從自口中而出。入諸神口中。光入盡已。想一切諸神。復總入自口中。至心王中安置。如是一日三時作想。必須明了。都滿三七日。每日依次第作之。必得成就上悉地也。於後非但本經上說事。意欲作種種難思議之事皆得成就。所作事意舉動運為。皆共本說神咒一種。得大自在。不可說。學者知之。凡欲為事。每思惟心念。我是大聖自在之身。今且化作凡夫人。於俗眾之中。度苦眾生。令不識。若須諸神驅使者想。從自心王。化作百億萬眾。前後圍繞。住所為種種無礙。此非是人之自力。是心地神咒之力。能令一切諸神與自在神識合為一體故知。如是若持佛部咒及菩薩咒。取上悉地。若持金剛已下咒。莫取上悉地。何以故。金剛諸天藥叉神咒為性猛烈惡。若能成就上悉地者。為得自在故。不生慈悲。傷一切鬼神故。若能起大悲。普愍一切不生害心。亦不嗔怒者。亦任取上悉地。若不能如者。持莫違流佛語。當得大罪。知之。若持佛頂咒得上悉地者。即共諸佛一種。何以故。雖身是凡夫。心得自在辨才無礙。智惠無滯。能與一切天人世間為師。具一切種智一切神通。說不可盡。是故應知。與佛無異。更有難思議事。不可具說。證者乃知。若持菩薩部者。得上悉地者。隨持本咒。與本說咒菩薩一種。無有異也。何以故。將此凡夫之心。以菩薩運度及咒力莊嚴種種方便。令此凡夫得共菩薩之心一種。菩薩有萬行。饒益眾生。及有神通大自在。此持咒之人悉得如是。當知即是菩薩一種無有異也。護持佛法。降伏諸魔。若持金剛咒得上悉地者。亦如本說法。金剛一種。何以故。金剛者不壞之身。持咒之人。身心不壞。所得神力。共本說咒金剛無有異也。能護持佛法。降伏諸魔。令入正道。持咒之者。悉能得如是。更有諸事。爾時普賢菩薩白言法身世尊。持三部咒成悉地者。各得如本尊一種。何以凡夫能如是得以佛菩薩金剛之身在於凡俗之類。毗盧遮那佛告言普賢。汝等當知。諸佛化作凡夫。可真是凡夫。持咒之人得悉地者。亦復如是。
爾時文殊菩薩白言法身世尊。其上悉地者已知。中悉地者云何。唯願說之。普令眾生而得安樂。毗盧遮那佛告言文殊。中悉地者。隨持三部咒。各有本尊畫像之法。一一復依本經所說。身分莊嚴。及諸洛眷屬等。一一分明。記取先誦遍數滿足。然又準前誦心地神咒。亦遍數滿足。或于山間。或於廣野。或在城郭市肆之中。或於伽藍舍等之內。須閒靜處。或於空地。或在房中。唯須靜坐。燒眾名香。供養諸佛菩薩金剛諸天等及本咒神。即發大誓願悔過。先世之罪及今時所造之罪。住深心悔過。頂禮三訖已。即跏趺坐。手把念珠。閉目定想。思念本尊神等。在於目前。對面而立。作此想觀。必須分明。想觀成已。誦所持咒八百遍。唯心念勿令口舌等動。遍遍想自口中有白光出。入本咒神口中。光無令斷絕。持誦咒已滿。必須分明。想觀咒神口中光不令間斷。誦咒畢已。又更發願。作香華印。供養都了。即起禮拜。如法發遣神。如是一日三時夜三時。時別準此。都滿七日。成中悉地也。若人持三部神咒得此中悉地者。大不可思議。依本經上所說功能皆得成就。佛部中成者。三部總成。菩薩部中成者。諸菩薩咒總成。及金剛部中已下諸天夜叉鬼神等咒。無不自成也。金剛部中成者。非但本法。諸金剛已下天龍鬼神咒總成也。菩薩不成佛部咒金剛咒。不成菩薩咒。何以故。從心至頂為上。從臍至心為中。從至臍為下。是故諸法不可逆行。持咒之人善須分明上中下咒。此是三部都說中悉地軌則知之。
爾時觀世音菩薩白言法身世尊。中悉地者已知。下悉地云何。毗盧遮那佛告言。汝等當知。若人持三部神咒欲得下悉地者。先誦遍數。及誦心地咒。神咒準前說之。誦遍數滿已。於靜處坐。燒安悉香供養。即誦大輪金剛印咒二十一遍。稽首告言。唯願金剛速垂降此。弟子為持其咒。求某願欲得成就大驗。為弟子某乙貧窮。無諸供養。唯願大聖為弟子。於此鋪設大曼荼羅法壇。一一依經中。無令缺少。發是語已。閉目而坐。想觀金剛。於前鋪設大曼荼羅壇。上妙之物以為供養。想此壇已。次想四壁及地皆是七寶合成。即結手印。諸本咒神降起道場。授弟子供養。誦所持咒百八遍訖。自發心愿。如是日夜六時。一一次第想念分明。都二七日。成下悉地也。想此道場及壇。了了分明。不得錯觀。毗盧遮那佛告白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及五大菩薩等。此三種悉地成就之相。若人持三部神咒得此三悉地者。當知是人成佛不久。何以故。此是諸佛有大方便。說總持門最要之法甚深境界難解難入不可思議。又告之言。得悉地者所有功能德。不可具說。證者乃知。何以故。若我具說此法門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何以故。諸佛境界等覺地位。不然知之。豈況凡而不驚怖。
爾時普賢菩薩從坐而起。白言法身世尊。諸佛如來以大慈為本。云何諸陀羅尼說有操惡威德自在傷害鬼神及諸外道天阿修羅。毗盧遮那言。汝今諦聽。吾為汝說。有二義應善知之。云何為二。一者諸佛方便說法導引眾生。二者顯此猛烈操惡之身。降伏眾魔令入佛道。汝等應知。此亦是方便。持咒之人見有此事。即心生忿怒。降伏鬼神。未得悉地不然成驗。又不知諸佛方便所說。欲知此者。降伏自心。種種顛倒忘想攀緣作諸不善。或生餓鬼之心。或生外道之心。或生修羅之心。或生諸惡鬼神羅剎之心。以是義故。念念相生皆是諸惡鬼神天阿修羅。及諸外道羅剎鬼要從心而生。雖不即生受如是報。諸法所說摧伏鬼神者。以是咒力能滅心中如是惡念。無此惡念。不受惡身。故當知降伏者。若能先降自心諸惡鬼神者。一切天魔外道天阿修羅藥叉羅剎諸惡鬼神。自然歸伏。無敢違逆。若不自降伏噁心。能降伏諸餘天鬼神者。無有是處。普賢菩薩又白言。云何法中說有治病救眾生苦。云何於餘部經中。即說不許病合和湯藥。其義云何。毗盧遮那佛言。治病亦爾。與前不異。自治心病。既可能治諸病。若自有病。能治彼病。無有是處。說不許持病者。為自病故。說有許者。為斯咒力。令彼解脫者。心無有病。有病者不名解脫。持咒之人自有心病。終不能治諸病。縱治亦不。普賢菩薩又言。世尊云何聞陀羅尼能滅重罪。又能救地獄苦。其義云何。毗盧遮那言。此有二義。一者真聞。二者耳聞。真聞者。深達法性。知法如幻。罪體亦爾。了不可得。如是之人是真悉地。能救地獄。何以怪之。耳聞者。假諸因緣合和聞之。諸佛以此方便。令此聞者漸漸薰修自識本性。以是因緣。眾罪消滅。承諸佛力亦然。救地獄苦。毗盧遮那佛言。若人不能成就三種悉地者。但能誦心地神咒一百萬遍。所持之咒當得大驗。持諸咒人。若不如法。被本咒神嗔。誦心地。自皆歡喜。爾時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金剛藏王菩薩。彌勒菩薩。同聲說偈贊毗盧遮那佛曰。
諸佛難思議 甚深法亦爾
我今得聞之 亦復知深義
法身不說身 報應身亦爾
三身俱不說 是名真說義
說不說皆空 非一亦非二
說者及聽聞 此皆如幻義
如幻不可得 佛方便如是
是諸菩薩說此偈已。坐而聽法。觀世音菩薩白言。世尊我為求悉地之人。或在深山曠野之中。持誦咒法。未得成就。乏少糧食。以是義故。令退菩提之心。我今為此等善男子。說諸天廚神咒。即說咒曰。
南牟喝羅怛那多羅那夜闍羅摩訶闍羅逗遛摩訶逗遛吽急速訶尼攝唵急速訶尼攝速
先以淨水洗缽。置缽淨巾上。復以淨灰於巾下。灰上鋪巾。含水噀缽。閉目誦咒。一百八遍。心念上妙天廚。於時諸天遣天童。奉送上妙之食。於缽中滿。即起頂禮彌勒世尊。次禮觀世音菩薩。即當食之。余者散施一切眾多生。若人同食不可盡。得此食吃。自然證悉地也。將此咒咒人間食飲二十一遍。施與餓鬼。鬼得是食。免餓鬼苦。得生彌勒天宮。若至饑荒之年。以此咒咒人間飲食千八遍遍。可眾人食之。令無盡。饑荒之年十五日。白月圓滿。燒香仰面。向天視月。誦此咒咒月千八遍。當念言。月光所照眾生普得飽足。無饑渴想。十五日午時。咒日亦得。準前發願。每日常誦此咒千八遍。發願言。諸天王等。願以餘食。遣諸天神十方界所有餓鬼。普與食之。食已便離彼苦。若人能於三年。日日不闕作此法者。其利廣多矣。舍此身已。得生西方淨土。現世生中增益得福。持諸餘咒悉得成就。
爾時金剛藏王菩薩言。諸有情持三部咒。未得成就。有少功效。即而為防護。即說咒曰。
怛他唵跋折羅娑婆耶娑婆訶
若持咒之人覺有不安。當知即是諸魔夜迦等惱亂。即急誦此咒。我與十方藏王及諸眷屬。至彼作護。一切諸夜迦魔鬼眾忙怕自死。若得蘇息。遠走他方。不敢住也。爾時釋迦牟尼佛言。善哉善哉。汝等諸菩薩等。能為一切眾。問是諸事。及說神咒。令諸有情普受安樂。又言。普當知。此心地法門甚深經典。是無量無數無邊恆河沙諸佛所說。難可得見。難可得聞。若人曾於去無量劫中。供養諸佛。深樂佛法。厭離世間生死往返。曾聞諸佛所說深法。以是義故。今始得聞此心地經典及陀羅尼。又更精勤一心讀誦。如是人等真是佛子。何以故。此人不久得無上正覺菩提。當知此經是諸經中王。此咒是諸咒中王。汝等諸菩薩摩訶薩。當須流布於閻浮提。與諸眾生作大利樂。令持咒者速成悉地。
爾時毗盧遮那佛言。流布此經。先觀根性。然後付囑。何以故。智惠之人聞之深信。無智之人必生驚怖。復有疑心。令彼眾生返招其罪。死入地獄。為謗此經及諸佛等。獲如是報。當說此經。眾會不聞。為在清淨法界中說。時釋迦牟尼佛及五大菩薩。頂禮毗盧遮那佛已。辭退而至閻浮提菩提樹下。為眾說法。此後滅度後。付五大菩薩。流傳於世。為諸聲聞。不聞佛說見諸菩薩眾。流布此經。深心驚疑。不信不受。時觀世音菩薩言。汝等聲聞。此經非汝境界。非汝所知。是毗盧遮那佛與千百億化身釋迦及大菩薩而說。是故非汝所知。時諸大眾同聞。聞已悲泣而淚。嘆未曾有。爾時眾會歡喜信受。作禮奉行。
毗盧遮那佛別行經一卷
(點本雲)。
秘錄雲。復題雲毗盧遮那別行經(曉)。
常曉進宦錄雲。大毗盧遮那三種悉地法一卷。
秘錄雲。清淨毗盧遮那三種悉地一卷(曉)。
私雲。秘錄題與本錄題少相違如何。
或人云。慈鎮和尚被尋菅原為長之處。俈字非古文也。正作嚳字形也。急告也。甚也(云云)帝嚳王名也。古文卜雲。事來勘之。
(點書雲)。
建久五年八月二十二日。大原御自筆本寫之畢。
嘉歷二年三月四日。於心城房書寫了。即日一校了。
師曰普普缽五(云云)。
建武元年六月十六日 於心城房兩點畢文明十三年(辛丑)五月二十八日 於東坂本宗聚寺。以東塔東谷正覺房救舜法印本。偏為弘通利生寫之。
(再校雲)三部都法大阿闍梨昌俊記之。
於時寬永十五(戊寅)二月二十三日 感得之。
睿岳止觀院北澗八部尾竹林院盛憲。
元祿元(戊辰)十一月七日 令書寫畢。
三部都法大阿闍梨豪珍
元文三戌年八月二十一日 以紅葉溪藏本寫之。 自在金剛韶真
寶曆二壬申四月十三日 以大僧正韶真本。寫延曆寺東塔南澗吉祥之室中。諳生生奉行。 實靈
明和七年庚寅七月四日 以大僧都實靈本。寫於東睿山寶勝院念誦窟中。 吉祥金剛貫亮
文政六年癸未十月 以圓福寺元瑜闍梨本。令書寫之。自手一校了。 龍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