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學理論》是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比較學理論
- 作者:張藝聲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12月
- 頁數:339 頁
- 定價:28 元
- ISBN:9787500458326
《比較學理論》是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比較學理論》是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介紹本書屬於中西文學理論的比較研究。從巨觀層面比較解讀、現代意識的學理研究、理性精神的正本清源、新馬文論的與時俱進、新美學原則的吸納創新、新意識形態的批評學理等...
社會比較理論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利昂·費斯廷格(Leon Festinger)在1954年提出來的構思,是每個個體在缺乏客觀的情況下,利用他人作為比較的尺度,來進行自我評價。費斯廷格指出,在向上的社會比較中,跟那些更社會化的人比較;在向下的社會比較中,作逆向比較。社會比較理論解釋人們為什麼嚷著模仿傳媒中的典範。社會比較...
《比較學理論中西文論闡釋大視角》是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藝聲。內容簡介 本書由八編二十八篇結構而成。第一篇“比較學理論的‘合縱編’”與第八編“比較學理的‘連橫’編”屬“導論”與“結論”的性質。首先,導論主要將中西文論的比較闡釋,既置於巨觀體系的語境,又給出個案解讀的學理...
《比較物理學》很簡單,就是要在任意參照系間設立一個同樣適用的比較基準,再一個就是改造現有的時空觀。理論的框架大致取源於牛頓力學,只是把對牛頓力學的曲解進行了更正。第一, 說牛頓力學有絕對的運動系,這種看法是不對的,牛頓力學用了伽利略的相對性原理,而伽利略的相對性原理就是說明運動都是相對的,沒有...
比較水平理論(theory of comparison level)是指由蒂博特和凱利於 1959年提出的一種社會交換理論。認為人們的相互作用能否持續和使人滿意,取決於雙方所得的“報償與代價”(愛、信息、服務、食物、金錢、地位等)的比率,如果前者大於後者或相等,則會有滿意感並將維持關係,否則就會有不滿意感或中斷關係。事實上,...
比較史學,指對不同社會環境下兩個及以上相似歷史現象的異同進行比較的理論方法與實踐。1890年法國史學家朗格盧瓦在《英國歷史評論》雜誌發表《中世紀英國和法國的歷史比較》是該概念在專業刊物上使用的較早證據。此後,比較史學獲得迅速發展。1928年,作為一門現代史學學科的比較史學誕生。20世紀下半葉以來,比較史學廣...
對於完全陌生的新知識,他主張採用說明性組織者(或陳述性組織者),利用更抽象和概括的觀念為下一步的學習提供一個可資利用的固定觀念;對於不完全陌生的新知識,他主張採用比較性組織者,幫助學生分清新舊知識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為學生獲得精確的知識奠定基礎。社會學習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在反思行為主義所...
比較利益理論主要包括大衛·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說和赫克歇爾-俄林的要素稟賦理論。實際上這兩種學說都是運用了比較優勢對國際貿易做出了解釋。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創立的古典貿易理論。該理論認為:如果一個國家出口有最大比較利益的產品、進口其最小比較利益產品,則該國就能在貿易中獲利。即使一國在生產任何產品...
比較成本學說是19世紀初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提出的一種國際貿易理論。為了能使各國的自然資源都得到充分利用,以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必須使各國都按比較利益原則進行分工。在自由放任的條件下,各國居民為了追求自身利益,都會把資本和勞動投入最有利的行業,生產與其自然和人為的條件相適應的商品,用以與他國...
比較優勢理論是在絕對成本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根據比較優勢原理,一國在兩種商品生產上較之另一國均處於絕對劣勢,但只要處於劣勢的國家在兩種商品生產上劣勢的程度不同,處於優勢的國家在兩種商品生產上優勢的程度不同,則處於劣勢的國家在劣勢較輕的商品生產方面具有比較優勢,處於優勢的國家則在優勢較大的商品...
《比較政治學理論》是1998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R.H.奇爾科特。內容簡介 這是政治科學領域最為細緻,最富挑戰性的著作之一,它將會被廣泛地閱讀和引用。――米歇爾・哈斯(《政治學雜誌》)作者簡介 羅納德・H.奇爾科特(Ronald H.Chilcote)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的政治學和經濟...
比較哲學(comparative philosophy),廣義的比較哲學是研究哲學和其他學科的關係;狹義的比較哲學則是採用比較方法研究不同文化系統或不同時期的哲學,並使之系統化、理論化的一門學科,一般指後者。德國的保爾·多伊森被普遍認為是該學科的創始人。“比較哲學”一詞則是由法國哲學家馬松—馬爾色於1923 年在《比較哲學...
理論比較法,以科學的認識這個理論的目標作為導向,對兩個以上國家的法律或者不同的法律體系進行比較研究。或稱“比較法理學”。它和套用比較法一道,來自比較法的二元的起源:前者即古希臘柏拉圖在《國家篇》和《法律篇》中對不同國家和城邦的政制和法律的比較研究,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對希臘各城邦的153個...
比較法方法論,關於進行比較法研究的諸種方法的理論和實踐的學問。概念 是比較法學的基礎。研究範圍 由於比較法不同於一般法學部門,以不同國家的法律、不同法律體系的法律等作為比較研究的特殊對象,有其特殊的目的和任務,作為法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有其特殊的研究方法,比較的方法只是其中主要的一種。歷史沿革 但由於...
故英國應專門發展紡織品生產,以其出口換取糧食,取得比較利益,提高商品的生產數量。為此,李嘉圖在進行廢除“穀物法”的論戰中,提出了比較優勢理論。(三)比較優勢的含義 在《國際經濟學》的各種版本中,對於什麼是“比較優勢”有各種不同的解釋,為了使大家更加容易地理解比較優勢,先分析一個例子,然後再給出比較...
比較優勢理論源於古典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李嘉圖認為不同國家生產不同產品存在著勞動生產率的差異,即勞動成本的差異,各個國家應專門生產並出口其勞動成本相對較低的產品,進口勞動成本相對較高的產品,就能獲得比較利益。這個結論的積極意義在於,不論一個國家處於什麼階段,經濟力量是強還是弱,都能確定各自的相對...
2.方法。方法,是當代比較政治研究最為重要的一點,任何比較政治研究都必須首先確定方法,有了方法才有理論。比較政治研究的方法很多,最著名的方法有“結構--功能”分析法;“政治系統”分析法;“政治團體”分析法等。3.分類和模式。分類是將對象分為不同類型和不同的級別;模式則是將一些不同的和相同的事實歸納...
近年來,比較經濟分析方法在一些新興學科中得到廣泛運用,推動了比較經濟學同這些學科結合進而形成新的分支。簡介 比較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有:比較經濟學的性質、歷史和方法論;經濟制度比較理論;經濟結構比較理論;經濟政策比較理論;經濟成長比較理論;經濟機制與模式比較理論等。比較經濟學早期著重於資本主義制度與...
比較心理學運用有控制的實驗室方法,並通過野外觀察,來研究動物行為模式及其功能、動物行為的機制、動物的學習行為和動物行為起源等,並對動物的行為進行分類、描述和分析。發展簡史 1、理論起源:比較心理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2、萌芽時期:19世紀中期 。3、發展初期:19世紀國中後期 。4、發展中期:19世紀...
《歷史比較語言學理論:從同源論到親緣度》是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艷。內容簡介 同源還是親緣,學界爭論不休。《歷史比較語言學理論:從同源論到親緣度》在《超級語系:歷史比較語言學的新理論》的基礎上繼續探討了國外學者對世界語言的分類研究。傳統的歷史比較法已遠遠滿足不了現今的歷史...
邊際產業擴張理論比較符合日本的國情和20世紀六七十年代特定歷史條件下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的實踐,較有說服力地解釋了日本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動因,也較好地說明了美國出口貿易條件惡化、出口量減少的原因。邊際產業擴張理論指出,無論是投資國還是東道國都不需要有壟斷市場,企業比較優勢的變遷在對外直接投資方面起著決定性的...
《當代比較政治學理論》是2001年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同順。內容簡介 比較政治學是政治學的一門分支學科,研究內容涉及政治學的各個領域,沒有特定的研究對象和範圍,主要研究不同政治體系的政治發展、政治文化、政治過程、政治參與等問題,其主要特點是不受國家、地區等行政區劃的地理限制,進行跨國別、...
《比較教育基本理論》是201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時見。內容簡介 本書從比較教育的存在本體入手,對其本體論、認識論、知識論、價值論、範式論以及方法論六個方面進行了全面探討。比較教育本體論主要研究比較教育的“存在”問題,探究其何以“存在”的本質和基本特徵;認識論是對比較教育認識本身的反思,...
比較成本是指設定不同廠商、不同生產地域、不同季節、不同流通地域、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國家等等參數後的成本比較。指導意義 比較成本論比絕對成本論更加具有指導意義。比較成本理論是在絕對成本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英國古典經濟學家李嘉圖進一步發展了斯密的觀點,他認為每個國家不一定要生產各種商品,而應該集中...
自覺原則成了自覺對比法的重要的教育學理論基礎。前蘇聯語言學認為,語言是由語音、辭彙、語法三要素組成的。語音是物質外殼,辭彙是建築材料,語法是結構框架。掌握語言就等於掌握語音的物質外殼,辭彙的建築材料加上語法的框架。根據史達林的語言觀,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沒有語言的赤裸裸的思維是不存在的。自覺對比...
因此,在比較法研究中需要運用社會學的方法即功能的比較,將不同國家執行者同一功能的不同法律規範(有時還包括非法律規範)進行比較。另方面,在法社會學研究中運用比較的方法也具有重要意義,將不同國家的法律制度與社會制度之間的關係加以比較,可以在更廣泛的意義上概括和驗證法與社會的一般理論,同時為法社會學研究提供...
《比較文學理論與實踐》是2004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的編寫宗旨非常明確,那就是要針對比較文學教學的實際要求來實際接受能力和知識結構,教材如何既能培養學生一種新人文主義精神和開放式的全球意識,同時又能給學生一些實際具體比較文學研究的最一般的方法,能通過自己努力去嘗試進行比較文學的研究...
比較利益是古典經濟學家李嘉圖提出的理論。認為某國的某種商品生產比較另一國家耗費勞動較少,那么就應集中力量生產這種產品,而避免在其耗費較多的另一種產品的生產中浪費其資源。西方現代經濟中將這種概念用在某一種產品或某一種勞務,相對地有利的經濟利益的比較上。一般用於對外貿易中,一個國家在比較利益原則下...
第二,用人類學的方法研究比較教育。包括對社會化過程的比較研究,對帶有特定社會文化背景的機構——學校的比較研究,把學校放在多種文化背景或某一社區中進行研究,用人類學的理論與方法建構學校人種學理論和領域。加拿大學者梅斯曼的《比較教育的人類學方法》和《比較教育研究中的批判人種學》,以及道格拉斯·福利的《...
自20世紀改革開放起,比較文學學科在中國經歷了“偉大的復興”,在引進與吸收,消化與融會的過程中,中國比較文學學科理論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作者簡介 王向遠,1962年生,山東人,文學博士。1987年起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1996年晉升教授,2000年起任比較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東方文學學會會長、北京大學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