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1983年9月,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宣布研製一種稱為“金鋼石”II型的行政機。第一架原型機於1984年6月20日首次試飛。1985年1月28日第一架生產型首次試飛。同年4月30日獲
美國聯邦航空局型號合格證。6月開始交付使用。1985年12月比奇飛機公司從三菱重工業公司和三菱飛機國際公司獲得了“金鋼石”II的生產特許權,並改名“比奇噴氣”。飛機成套組件由三菱重工業公司製造,比奇飛機公司除負責飛機總裝外,還負責發動機、內部設施、電子設備和其它裝置,並擁有除日本以外的世界範圍的銷售權。將來三菱重工業公司可能要把整個生產權都轉讓給比奇飛機公司。
比奇飛機公司在“比奇噴氣”飛機上增加了加大航程用的燃油箱和尾錐行李艙,但沒有公布其機體和性能變化情況。1986年初對飛機的內部布局進行了重新設計,並選用新型電子設備。比奇飛機公司裝配的第一架飛機於1986年5月19日出廠,一個月後即開始交付使用。
型號演變
霍克400改型
Beechjet 400
初始生產型。
Beechjet 400A
Beechjet 400T
Beechiet T-1A“蒼鷹”
霍克400XP
機型。增大了有效載荷,安裝反推力裝置,改進了裝備
設計特點
機翼:懸臂式下單翼、三菱重工業公司計算機設計的翼型,相對厚度翼根處13.2%、翼尖處11.3%。帶上反角。翼根安裝角3°。機翼負扭轉角6°30′。1/4弦線後掠角20°。化學銑鋁合金蒙皮結構。每個機翼有兩個腹板式盒形主梁,形成一個整體油箱,液壓作動窄弦富勒襟翼。緊挨襟翼前端有長翼展窄弦擾流板,用於滾轉操縱,也可作為減速板使用。每個外段後緣襟翼的外側有一個小的短翼展副翼。前緣由熱空氣防冰。
機身:半硬殼式破損安全耐疲勞增壓結構。卵形橫截面。多路傳力鋁合金結構,主要承載部位採用膠接加強板和小塊蒙皮壁板。
尾翼:懸臂式T形尾翼。所有操縱面均帶後掠角。結構與機翼基本類似。彎曲背鰭和小腹鰭。方向舵上有可調調整片。可變安裝角平尾。
起落架:液壓可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均為單輪結構並帶油-氣減震器。主起落架向內收入機身,可轉彎操縱的前起落架向前收起。有應急自由下落放起落架裝置。古德伊爾公司機輪和剎車裝置。
座艙:駕駛艙內兩名空勤人員。客艙可載8名乘客。其標準布局為8個兩兩相對且帶扶手和頭枕的斜靠背座椅。客艙後方有廁所。行李位於客艙後部,容量204千克。
動力裝置:兩台普拉特·惠特尼加拿大公司JT15D-5
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額定起飛推力12.9千牛(1315公斤)。可選用羅黑爾公司
反推力裝置。機翼整體油箱和機身油箱,總可用容量2790升。滑油容量7.7升。 系統 增壓系統最大壓差0.63×105帕(0.64公斤/厘米2)。應急使用的備用增壓系統由發動機引氣提供氣源。液壓系統壓力103.5×105帕(105.5公斤/厘米2)。用於操縱襟翼、起落架和其它裝置。液壓泵由發動機驅動,單台最大流量14.76升/分。由發動機引氣增壓的液壓油箱容量4.16升,壓力為1.03×105帕(1.05公斤/厘米2)。
機載設備:標準
航空電子設備包括駕駛員用的柯林斯公司ProLine 4電子
飛行儀表系統,該綜合系統並排地安裝著2個彩色的基本飛行顯示器、2個多功能顯示器和控制顯示器。基本飛行顯示器顯示空速、高度、垂直速度、航向、姿態和水平位置等信息。而多功能顯示器則顯示導航、雷達、地圖、檢查單和通告等信息。安裝在中央操縱台上的較小的
陰極射線管能作為獨立的導航感測器顯示器或主陰極射線管的備用顯示器。可為副駕駛員選裝基本飛行顯示器和多功能顯示器。
機型參數
機長14.76米
翼展13.26米
機高4.24米
客艙長度4.75米
客艙寬度1.5米
客艙高度1.47米
客艙容積8.6立方米
行李艙體積1.6立方米
發動機型號JT15D-5
發動機個數2個
最大燃油重量2230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7303公斤
空重4671公斤
最大著陸重量6450公斤
最大商載985公斤
可用負載2518公斤
正常巡航速度820千米/小時
高速巡航速度850千米/小時
遠程巡航速度759千米/小時
失速速度(起落架和襟翼收上)2518千米/小時
最大爬升率19.2米/秒
航程2495公里
實用升限13700米
起飛距離1203米
著陸距離82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