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慶宮

毓慶宮

毓慶宮,古代宮殿建築。位於北京故宮內廷東路奉先殿齋宮之間,系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明代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添建大殿1座並遊廊、抱廈,嘉慶六年(1801年)繼續擴建,光緒十六年(1890年)和二十三年(1897年)加以修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毓慶宮
  • 建立時間:1679年
  • 地理位置:北京
  • 位於:廷東路奉先殿齋宮之間
  • 類型:宮殿建築
基本信息,建築,歷史,建築現狀,地圖信息,

基本信息

建築

毓慶宮是由長方形院落組成的建築群,前後共四進。正門前星門,門內為第一進院落,有值房3座,西牆開陽曜門與齋宮相通。過院北祥旭門為第二進院落,正殿惇本殿東西配殿各3間。
第三進院東西兩側各有圍房20間,直抵第四進院,正殿即毓慶宮,建築為工字殿。前殿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前檐明間開門,次間、梢間為檻窗,後檐明間接穿廊與後殿相通。穿廊面闊1間,進深3間,東西兩側均為檻窗。後殿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前檐明間與穿堂相通,廊檐安小板門,次間、梢間為檻窗,後檐均為檻窗。後殿室內明間懸匾曰“繼德堂”,西次間為毓慶宮之藏書室,嘉慶皇帝賜名“宛委別藏”,東山牆接懸山頂耳房1間與東圍房相通。東耳房內懸嘉慶皇帝御筆匾曰“味余書室”,其東側圍房內“知不足齋”匾亦為嘉慶皇帝御筆。毓慶宮內裝修極為考究,尤其是後殿內以隔斷分成小室數間,其門或真或假,構思精妙,素有“小迷宮”之稱。
毓慶宮
最後一進院內有後罩房,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懸山頂,前檐出廊,明間開門,次間、梢間為檻窗,東西兩側有耳房,與東西廡房轉角相接。

歷史

毓慶宮是康熙年間特為皇太子胤礽所建,雍正以後不再預立皇太子,改為皇子居所。乾隆皇帝12歲到17歲間一直居於此宮。嘉慶皇帝5歲時曾與兄弟子侄等人居於此宮,後遷往擷芳殿,乾隆六十年(1795年)退位後又遷回毓慶宮。同治光緒宣統三位皇帝的讀書處,光緒皇帝曾在此居住。宣統皇帝溥儀在他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對他在毓慶宮隨英文老師莊士敦學習的情況有較細的記述。
毓慶宮局部毓慶宮局部

建築現狀

不對外開放

地圖信息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故宮博物院附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