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吻花(毒根)

鉤吻花

毒根一般指本詞條

鉤吻花(學名:Gelsemium elegans (Gardn.et Champ.)Benth.),纏繞常綠藤本,枝光滑。葉對生,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漸狹或近圓形,全緣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淡黃色;花冠漏斗狀,內有淡紅色斑點。蒴果卵形。種子有膜質的翅。花期8-11月;果期11月至翌年2月。類似於金銀花,劇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鉤吻花
  • 拉丁學名:Gelsemium elegans (Gardn.et Champ.)Benth.
  • 別稱:大茶藥、斷腸草、胡蔓藤、毒根、毒野葛
  • :植物界
  • :馬線科
  • :胡蔓藤屬
  • :鉤吻花
  • 分布區域:中國南方,中南半島、緬甸、印度、印度尼西亞等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歷史記載,毒性作用,

形態特徵

斷腸草”又名“鉤吻”,根淺黃色,有甜味。它全身有毒,尤其根、葉毒性最大。在實際生活中,市民往往容易把“斷腸草”誤看成金銀花,但“斷腸草”和金銀花之間並不是不能辨別。首先看枝葉的外形。斷腸草“ 斷腸草”一般枝葉較大,葉子呈卵狀長圓形,葉面光滑。而金銀花枝葉較細,較柔,枝條上常帶有細細的白色絨毛。其次,看花朵的著生方式。斷腸草的花一般生長在枝條的關節處和枝條的頂端,而且其花是呈簇狀生長,一個關節處往往有多朵花。而金銀花主要生長在枝條的關節處,花朵成對狀,一個關節處一般只生長兩朵小花。另外,花朵的形狀和色彩有所不同。斷腸草花冠黃色,花形呈漏斗狀,是合瓣花,長1~1.6厘米。而金銀花的花冠呈唇形,花朵呈喇叭狀,是離瓣花,花筒較細長,花也比斷腸草的花小,並且金銀花初開時花朵為白色,一兩天后才變為金黃,新舊相參,黃白襯映,故名“金銀花”。
鉤吻花

分布範圍

生於丘陵、疏林或灌叢中。
分布於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雲南;中南半島、緬甸、印度、印度尼西亞等。

主要價值

鉤吻花毒素的作用機理主要表現在抗炎症、鎮痛等方面,鉤吻花毒素有顯著的鎮痛作用和加強催眠的作用。鉤吻花的藥用價值已在我國許多領域廣泛套用。
鉤吻花的成分用於治療頑癬、瘡腫毒、疥癬都一定療效。
神農草堂展出的這株斷腸草枝很光滑,葉子為對生的卵狀長圓葉,開小黃花,花冠有些像漏斗的形狀,花的內面分布著淡紅色的斑點。

歷史記載

神農嘗百草的時候,嘗的正是這種植物。
據文獻記載,當年神農嘗百草,就是因為誤嘗斷腸草而死。其實,此斷腸草又名鉤吻,還稱胡蔓藤、大茶藥、山砒霜、爛腸草等。它全身有毒,尤其根、葉毒性最大。此斷腸草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省份,它喜歡生長在向陽的地方。
人常常將鉤吻誤認為金銀花而誤食。其實,金銀花黃白相間,而且花比鉤吻花要長得多。“如果在這些地方看到類似的植物就一定要注意了,以防誤食,因為誤食鉤吻而中毒的案例已經不在少數。”
《神鵰俠侶》中,楊過因為中了情花毒而痛不欲生,幸虧情花園邊的斷腸草救了他。先不說小說中描寫的斷腸草是否是鉤吻,就看他以毒攻毒就已經夠神了。
很早以前,斷腸草就已經被人們認識並套用。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斷腸草”人誤食其葉者死。李時珍所說的“斷腸草”就是“鉤吻”。

毒性作用

全株有劇毒,根、嫩葉尤毒。本植物在我國歷代本草中均列為毒品,劇毒,並可迅速致死。一般不作藥用,但有些地區仍用來治療風濕痹痛等難症。極少量葉混入蔬菜而誤食或藥用過量以及服毒自殺等情況往往造成死亡t3—o。
內服鉤吻莖葉10g(2—12葉)或根2—8g或嫩芽10—38個即能引起中毒。
偶有用根3克或嫩芽7個煎水內服或咽下而死亡者。
還有報導食人其莖、葉的液汁約30滴,在1小時內發生死亡。
據採掘過鉤吻根的人介紹:鮮根初聞似乎有芳香之味,繼之則有令人昏迷之感,再聞則有非退避片刻不可之懼。雲南某一中毒事例中,有4人分別服用莖1—38後出現睜不開眼,視物模糊,全身無力而沉睡2—3日。鉤吻花粉亦有劇毒,人食用含有花粉的蜂蜜亦可發生嚴重中毒症狀,甚至死亡[35,36]。
鉤吻對神經系統的作用很強,主要症狀有眩暈、言語含糊、肌肉鬆弛無力、吞咽困難、呼吸肌麻痹、共濟失調、昏迷,還可見復視散瞳眼瞼下垂等,甚至出現沉睡。其次,消化系統症狀:口腔、咽喉灼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或便秘、腹脹等。循環和呼吸系統症狀:面紅、早期心跳緩慢,呼呼快而深,繼之心搏加快、呼吸慢而淺、不規則,漸至呼吸困難和麻痹,體溫及血壓下降、四肢冰冷、面色蒼白、虛脫,最終呼吸麻痹而死亡。
上述中毒症狀出現的快慢程度與服入方法有關,但與服用劑量的關係不明顯,根煎水服或食新鮮嫩芽,多數立即出現症狀,在1—8小時內死亡。我國民間解毒方法用新鮮羊血趁熱灌服療效甚佳,已得到臨床驗證。不少農村用以殺滅害蟲。豬、羊食其葉不但無毒,而且還有令其毛澤光潤、增肥和防瘟之效。
本草綱目》曾謂:“斷腸草”人誤食其葉者致死,而羊食其則大肥,但羊血中是否含對抗或中和鉤吻毒的化學物質尚需進一步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