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藤莖、根。
性味
味苦,性涼,有小毒。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祛風解表,舒筋活絡,截瘧。
主治
風濕關節痛,腰腿痛,跌打損傷,瘧疾;外用治眼結膜炎。
相關配伍
防治瘧疾:鮮毒根斑鳩菊60g,鮮黃皮葉、鮮土牛膝各65g。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3-4日。(《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眼。
使用注意
本品有小毒,請嚴格按照規定劑量服用。過量服用可產生中毒症狀,如腹痛、腹瀉、頭暈、眼花等。
採集加工
四季可采,洗淨,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攀援灌木或藤本,長3-12m。枝圓柱形,具條紋,被銹色或灰褐色密絨毛;葉具短柄,厚紙質,卵狀長圓形,長圓狀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7-21cm,寬3-8cm,頂端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全緣或稀具疏淺齒,側脈5-7對,弧狀向近邊緣相連結,細脈明顯網狀,葉脈在下面明顯突起,上面除中脈和側脈被短毛外,無毛或近無毛,下面被疏或較密的銹色短柔毛,兩面均有樹脂狀腺;葉柄5-15mm,密被銹色短絨毛;頭狀花序較多數,徑8-10mm,具18-21個花,通常在枝端或上部葉腋排成頂生或腋生疏圓錐花序;花序梗長5-10mm,常具1-2個線形小苞片,密被銹色或灰褐色短絨毛和腺;總苞卵狀球形或鐘狀,長6-8mm,寬8-10mm;總苞片5層,覆瓦狀,卵形至長圓形,頂端鈍或稍尖,背面被銹色或黃褐色短絨毛,外層短,內層長圓形,長6-7mm,寬1-1.5mm;花托平,徑約3mm,被銹色短柔毛,具窩孔;花淡紅或淡紅紫色,花冠管狀,長8-10mm,具腺,向上部稍擴大,裂片線狀披針形,頂端外面具腺;瘦果近圓柱形,長4-4.5mm,具10條肋,被短柔毛;冠毛紅色或紅褐色,外層少數或無,易脫落,內層糙毛狀,長8-10mm。花期10月至翌年4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溝、溪邊或路旁灌叢中。分布於福建、廣西、廣東、四川、貴州、雲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