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作用帶

毒作用帶

毒作用帶是表示外源化學物毒作用的特點和危險性評價的主要參數。包括急性毒作用帶、慢性毒作用帶和吸入中毒的危險性指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毒作用帶
  • 外文名:toxic effect zone
急性,慢性,危險性指數,危險性分級,

急性

急性毒性作用帶(acute toxic effect zone,Zac)是指半數致死量(LD50)與急性閾劑量的比值;如果化學物的急性毒性作用帶越窄,即此值越小,說明該化學物從產生可觀察的損害到導致急性死亡的劑量範圍窄,引起急性致死的危險性就越大;反之,則引起急性致死的危險性越小。如為了使某些化學毒物的急性毒作用帶變寬,即比值變大,摻入特殊的顏色或氣味,易引起警覺而採取有效措施避免死亡的發生。

慢性

慢性毒性作用帶(chronic toxic effect zone,Zch)是指化學毒物急性閾劑量與慢性閾劑量的比值;如果化學物的慢性毒性作用帶越寬,即此值越大,說明該化學物的急性閾劑量與慢性閾劑量之間的劑量範圍大,由極輕微的毒效應發展到較為明顯的中毒表現之間發生髮展過程難於察覺,故發生慢性中毒的危險性越大,一般情況,慢性中毒的病例較難恢復,如癌症等。從產生可觀察的損害到導致急性死亡的劑量範圍窄,引起急性致死的危險性就越大;反之,則發生慢性中毒的危險性較小。

危險性指數

吸入中毒危險指數(acute imbibetoxic effect index,Iac)是指氣體性或易揮發的化學物在20℃時的飽和蒸汽濃度與半數致死濃度(LC50)的比值;如果化學物的吸入中毒的危險性指數越高,即比值越大,說明在常溫空氣中毒物濃度越高或極易揮發,引起急性吸入致死的危險性就越大;反之,則引起急性吸入致死的危險性就越小。

危險性分級

根據外源化學物毒作用帶的大小,把化學毒物對動物和人群產生的危險性分為極度危險、高度危險、中度危險和輕度危險四級(見表1)。由於外源化學物危險性除了涉及化學物本身的毒性大小,還與實際進入機體的可能性有關,而化學毒物進入機體的可能性又與使用方式和防護條件有關。因此,對危險性進行準確的定量估計是相當困難的。上述危險性分級只考慮了化學物本身對機體產生毒作用的特點,而未考慮毒物進入機體可能性的大小。
外源化學物的危險性分級
級別
急性毒作用帶
慢性毒作用帶
吸入中毒危險性指數
極度危險
<6
>10
>300
高度危險
6-13
10-5
300-30
中度危險
13-54
5-2.5
30-3
輕度危險
>54
<2.5
<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