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雛

母雛

母雛雞的生理特點是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生長迅速代謝旺盛、胃容積小、消化能力弱、抗病力差、群居性強、膽小易驚群。所以蛋雞雛期的飼養管理十分重要,往往很大程度地決定著蛋雞養殖的成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母雛
  • 外文名:female nestling
  • 領域:農業科學
  • 拼音:mǔ chú
多出母雛辦法,雛雞的公母鑑別方法,飼養管理的要點,初生雛的老化,雛雞的選擇,雛雞的運輸,精心管理,

多出母雛辦法

用激素處理種蛋可控制雛雞性別, 使公母雛的出雛比例達1:1一81。方法:將入孵兩小時的種蛋取出,放入乙烯雌酚一異丙醇溶液中浸泡5一10分鐘, 待異丙醇氣味揮發後, 移入孵化機, 繼續孵化即可。浸泡前先將乙烯雌酚研成粉末 , 倒入異丙醇溶液,每毫升添加0.5一5毫克, 然後攪勻。

雛雞的公母鑑別方法

從絨毛的更新和羽毛生長形狀上區別。一般母雛比公雛換新毛要早,在孵出後第四天,母雛的胸部和肩尖已有新毛長出,公雛則無此現象。15日齡時,母雛的翅羽和尾羽部生長很快,且其翅羽呈圓形;而公雛此時的翅羽還很短,呈尖形,尾羽則完全沒有
1、根據生殖突起來鑑別。此法最好在雛雞出殼後2到12小時進行,最遲不要超過24小時,否則生殖突起萎縮,鑑別比較困難。操作方法:在雛雞出殼後絨毛乾燥能夠站立時,將其握在手中排除糞便,用中指與無名指夾住雛雞的頭部,大拇指固定其肛門上方,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按捺肛門旁邊,使肛門輕輕翻開,若見到如米粒的突起物(陰莖),則為公雛,母雛沒有或僅有殘留痕跡。也可用手指輕按其肛門,如感觸到有麻粒或油菜子大小的突出物,是公雛,否則是母雛。
2、按體型鑑別。體型較大,身體較重,眼睛圓形,喙長而尖,腳乾較粗的是雄雛。另外,在雛雞14日齡後加以比較,如果身體較長較重,腿較高,而第二趾與第四趾的長短不一樣,則可判斷為公雛;如果身體較圓較輕,腿較短,而第二趾與第四趾的長短一樣者則是母雛。
3、根據雛雞肛門括約肌的收縮情況進行鑑別。一般公雛的肛門括約肌比母雛發達,收縮力也較強。因此,在雛雞孵出當天,將雛雞握在掌中,觀察其肛門的收縮情況,如果肛門閃動一陣,停一會再閃動一陣,肛門收縮次數較少而慢,是母雛;如果肛門收縮快而有力,則為公雛。

飼養管理的要點

初生雛的老化

雛雞出殼後, 從出雛器中揀出, 其絨毛尚未全乾, 腹部柔軟, 不能站立, 要裝入雛雞盛放箱中休息2~4小時, 此過程稱為初生雛的老化。雛雞在孵化廳的待運室老化, 室內適宜溫度為28℃, 相對濕度70%以上。

雛雞的選擇

在生產中, 常有雛雞症狀不明顯的早死情況發生, 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未對初生雛進行選擇 (見母雛就留) 或選擇不嚴格造成的。7日齡前死亡的雛雞, 多數屬於弱雛和殘雛, 如腹瀉、臍部發硬、上下喙交錯、瞎眼等病症的個體。有這些病症的雛雞, 需在檢雛、性別鑑定、裝箱時淘汰, 但在管理不嚴的孵化場一般很難做到。因此, 育雛的第一關就是要把那些由不健康種蛋孵出的或在孵化過程中已感染的雛雞嚴格淘汰。重點是將體質弱、體重輕、絨毛乾枯或粘有蛋殼皮、臍部有炎症、臍部發紫或發綠、肛門有白色糞便、發育畸形或有維生素缺乏症者, 堅決淘汰並火化。

雛雞的運輸

經過性別鑑定的母雛, 在接種馬立克氏病的疫苗後, 要裝入專用的雛雞運輸箱內待運。所有運輸用具均需嚴格消毒, 運輸途中防止過熱過冷, 勤檢查, 車速不能過快, 以減少損傷。

精心管理

1. 防止腹部受涼。
育雛開始1周內, 最好在保姆傘下鋪上消過毒的耐用紙, 這樣可以預防雛雞腹部受涼, 減少拉稀和誘發其他疾病, 對於早期雛雞死亡的減少都有益處。注意勤換墊紙, 至少2~3天換1次, 將用過的墊紙燒掉。
2. 防重於治。
嚴格執行防重於治的原則, 按程式做好免疫工作, 儘可能防止或減少雛雞感染疾病。對於細菌病, 需結合雞場具體情況, 選擇有效的預防藥物。施藥時, 劑量要準確, 防止中毒。每周帶雞消毒1次。
3. 剩餘卵黃營養。
剛孵出的雛雞體內還存有未利用完的卵黃, 約有6克, 大約在6日齡左右被雛雞吸收利用完。卵黃囊柄與腸相通, 它是雛雞前期主要的營養物質來源, 且雛雞可從中獲得抗體, 幫助其抵抗疾病, 直到建立自己的免疫力。影響雛雞從卵黃囊內容物中獲得抗體的因素:一是在從孵化器檢雛、性別鑑定和選擇或將雛雞拋入雛雞箱時用力過度, 卵黃囊受損或破裂;二是管理不善所造成的應激, 可使卵黃囊周圍的血管收縮, 從而妨礙雛雞吸收卵黃物質。凡是卵黃囊中營養物質沒有被吸收並殘留在腹腔中的雛雞, 生命力均弱。因此, 要儘量減少應激, 確保雛雞正常的生長發育。
4. 雛雞的印象期。
剛孵出的小雞有一個短暫的印象期, 最初產生的印象能較長久地被雛雞“銘記”, 故可將育雛和育成期要使用的飼餵用具等放入育雛舍, 讓其熟悉, 以減少應激。
5. 飼糧和飲水衛生。
開食後最初幾天, 飼料是撒在食料盤或塑膠布上, 供雛雞自由採食, 但這樣也很容易使飼料粘上糞便, 因此要少餵勤添, 注意飼糧和飲水衛生, 每天洗和消毒飲水器與飼料用具等。
6. 強化日常管理。
管理包括溫度、濕度、光照、通風等一系列育雛條件的具體施行過程。對其中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位並認真記錄工作。在育雛期, 特別是最初幾周內, 飼養管理佳, 雛雞能充分發育, 長勢較好。因此, 從育雛開始需每2周稱重1次, 每次稱50~100隻。體重是健康的標誌, 根據稱重結果, 可以發現問題, 及時採取相應措施, 調整飼管管理。
7. 勤於觀察。
加強觀察, 及時淘汰弱雛和病雛。開食後1~2周, 是最易辨別的時間。需淘汰有以下表現的雛雞:開燈後或投料時, 呆臥或站在保姆傘下, 或呆站雞群中不去採食者;遠離雞群, 縮著脖子, 兩翅下垂, 嗉囊中無食或充氣或水囊, 腹瀉者;看不出症狀, 但體重輕, 腳爪乾癟者。投料是最好的觀察時間, 每天、每次飼餵時堅持觀察, 將有隱患的雛雞及時剔除, 這對減少發病率十分重要。要將淘汰的雞放入置於育雛舍外的專門收集箱中, 由專人負責將雛雞燒掉;收集箱使用後要嚴格消毒。
8. 更換飼糧。
當6周齡體重達不到該品種要求標準時, 要繼續飼餵育雛飼糧, 絕不能機械地按周齡更換飼糧。凡沒有定期稱重的養雞戶, 在6周齡或更換飼糧前必須稱重, 並在與標準體重比較後, 方可決定是否調整飼糧營養濃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