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殷景仁
- 國籍:中國(東晉→南朝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390年
- 逝世日期:440年
- 職業:官員
- 代表作品:著有文集九卷
- 籍貫: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
- 官職:中書令、尚書僕射、揚州刺史
- 諡號:文成公
- 追贈:司空、侍中
人物生平,志向遠大,受帝器重,勸諫文帝,劉湛嫉妒,陰謀未逞,書信來往,病重去世,皇帝惋惜,歷史評價,個人作品,史書記載,相關詩詞,家庭成員,父祖,子孫,
人物生平
志向遠大
殷景仁,是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人。他的曾祖父殷融,是東晉太常。祖父殷茂(《南史》誤作殷茂之),是東晉散騎常侍、特進、左光祿大夫。父親殷道裕早亡。殷景仁年少時就有成就大業的胸懷,司徒王謐見到他就將女兒許配給他。殷景仁初任劉毅的後軍參軍、宋武帝劉裕的太尉行參軍。他建議朝廷命令百官舉薦人才,以其推薦的人是否賢能作為他們升降的依據。後遷任宗台秘書郎、世子中軍參軍,轉任主簿,又任驃騎將軍劉道憐的主簿。出朝補任衡陽太守,入朝任宋世子洗馬,又轉任中書侍郎。殷景仁為學但不著文章,敏捷有思致,口不談義理,深識大體,對國家典章朝廷禮儀舊的規章制度,無不抄錄撰寫,了解他的人知道他有志在當世的抱負,劉裕非常了解他,提升他為太子中庶子。
受帝器重
宋文帝劉義隆即位後,對他非常器重,不久調任侍中,左衛將軍不變。當時他與侍中右衛將軍王華、侍中驍騎將軍王曇首、侍中劉湛四人同為侍中,都在宰相府,他們幾個皆以非凡的氣度和傑出的才幹而冠絕一時,共同升遷的榮耀,在當時是無人能及。元嘉三年(426年),宋文帝親征謝晦,司徒王弘入朝掌管中書下省,殷景仁因年長正直和王弘一道執掌留守京城的重任。平定謝晦後,殷景仁代替到彥之任中領軍,侍中不變。
勸諫文帝
宋文帝的生母章太后胡道安早年去世,宋文帝侍奉章太后的生母蘇氏非常恭謹。元嘉六年(429年),蘇氏去世,宋文帝親自前往哭悼,詔令想遵照兩漢推恩的舊典。殷景仁認為:“漢代推恩加爵,當時是承襲秦朝的弊端,蔑視儒術,怕不是盛明時代所應循蹈的。晉朝依照二代,只要是與朝政有關,君主的舉措必定要加以記載,所以賢明的君王一定要謹慎。主持公道的人應該頒發獎賞而不以私情,奉行天統的人常要約束感情而申明制度,以此立誠信於萬國,留典則傳於後世。”宋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
劉湛嫉妒
陰謀未逞
元嘉十二年(435年),殷景仁又升任中書令、護軍,僕射不變。不久,又以僕射之職領吏部,護軍不變。劉湛更加怨恨殷景仁。劉義康採納了劉湛的主意,在宋文帝面前詆毀殷景仁,宋文帝卻更器重他。殷景仁曾嘆息著對親戚朋友說:“我將劉湛引薦入朝,他一來就咬人。”於是他就稱病辭職,屢次上表宋文帝但總不能被允許。宋文帝讓他在家中養病,並派黃門侍郎看望他。劉湛商議派人裝作竊賊在外面將殷景仁殺死,認為即使宋文帝知道,想必不會對他們怎么樣,因為皇帝終究不會傷了骨肉親情。宋文帝稍微覺察到了他們的陰謀,將殷景仁遷到西掖門外晉鄱陽王的宅第,並將那裡作為護軍府,嚴加防備,所以劉湛等的陰謀未得逞。
書信來往
殷景仁臥病五年,雖然見不到宋文帝,但卻與宋文帝秘密地書信往來,每天達十多封,大小朝政一定要向他詢問。但他們往來極其秘密周詳,沒有人窺破這個秘密。宋文帝逮捕劉湛的那天,殷景仁讓人給他整理衣裳,他臥病很長時間,左右手下都不知道他的用意。當日晚上,宋文帝出華林園延賢堂召見殷景仁,殷景仁仍然腳不好使,宋文帝讓他坐在小床上,將對劉湛的審判全部交給他。
病重去世
之後殷景仁代替劉義康任揚州刺史,僕射領吏部不變。宋文帝派使者授給他印和綬帶,主簿代他向宋文帝拜謝,拜完後就發現殷景仁性情變得乖錯。本來性情非常寬厚的他,突然變得嚴厲暴躁,他問左右手下人說:“今年男子結婚的多,還是女子出嫁的多?”這年冬天下雪,殷景仁坐車出廳外眺望,忽然震驚地說:“正門外怎么有棵大樹?”接著又說:“我搞錯了嗎?”病情變得非常嚴重。宋文帝認為殷景仁在州里任職對他不利,就讓他回到僕射下省。元嘉十七年(440年)十一月癸丑日,殷景仁在但任揚州刺史一個多月後去世,時年五十一歲。有人說他見到了劉湛的鬼魂。宋文帝追贈他為侍中、司空,其他的官職不變。諡號文成公。
皇帝惋惜
殷景仁死後,宋文帝在寫給荊州刺史、衡陽王劉義季的信中說道:“殷僕射生病不久,病重不治。他的識見遠大,竭誠報國,我和他感情日深,如今心裡非常痛苦。人民渴望國家出現棟樑之才,而得到是非常艱難的。我對他懷有深深的哀婉之情,不能自已。你也一樣嗎?一切都過去了,奈何?”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宋孝武帝出行經過殷景仁的墓地,下詔說:“司空文成公殷景仁品德嚴正,識見明哲,功績卓著,忠誠宏謨,為政澤民,佳譽流傳。近來瞻仰其墓地,有感到他的過去,可派使者來祭悼他。”
歷史評價
劉義隆:“其識具經遠,奉國竭誠”
劉駿:“景仁德量淹正,風識明允,徽績忠謨,夙達先照,惠政茂譽,實留民屬。”
個人作品
殷景仁著有文集九卷(《隋書經籍志注》)傳於世。
史書記載
《宋書·卷六十三·列傳第二十三》
《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