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殭屍銀行
- 外文名:Zombie Bank
- 類別:金融機構
- 最早時間:1987年
對美國的影響,應對方案,
對美國的影響
遺憾的是,由於我們當前這場銀行業危機被視為一場流動性危機,而非償付能力危機,美國可能正在重蹈日本的覆轍。迄今遞交的多數提案都想當然的認為,一旦金融市場信心恢復,銀行就將重振旗鼓。 但如果他們的假設是錯誤的,我們將面臨美國“殭屍銀行”長久存在、以及美國經歷“失落的十年”的風險。
我們應該採取果斷行動。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問題涉及的範圍。財政部必須與美聯儲(Fed)一起迅速分析美國各大銀行的償付能力。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提出的“壓力測試”也許會收到成效。但任何分析都應包括最壞的局面。我們可以抱最好的希望,但應該做好最壞的準備。
接下來,我們應該把銀行分成三類:健康的、毫無希望的和急需資金的。別去管那些健康的銀行,馬上關掉那些毫無希望的銀行。對急需資金的銀行應該進行結構重組和資本重組,最好是利用私人投資或者債轉股,但若有必要也可以動用公共資金。是時候對銀行進行分診分治了。
為了防止出現銀行擠兌,那些接受資本重組的銀行所有儲戶都應得到充分保障,即使他們的存款超過了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 25萬美元的存款保險上限。不過,銀行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應該進行更換,很遺憾,股東們將面臨投資虧損。最理想的情況是,債券持有人也將被清理出場。但債券市場可能出現的崩盤風險意味著,債券持有人可能只會遭遇債券價值削減。這一切的確很殘酷,但如果我們希望最終能讓金融行業恢復市場紀律,這一切就是必不可少的。
這並非在呼籲進行國有化,而是在呼籲使用公共資金進行臨時性的注資,以清理問題銀行並使其儘早恢復私有。作為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總統的財政部長,我對政府控股的想法深惡痛絕——無論是部分控股還是完全控股——即使只是暫時的。遺憾的是,我們可能別無選擇。但我們必須非常小心。政府持股的時間不應超過重組銀行、恢復其正常放貸和收回至少一部分納稅人投資所必需的時間。
在以新的私人管理者替換銀行管理層後,政府不應在銀行的日常運營上擁有任何發言權。
為了避免銀行擠兌並遏制市場混亂,財政部應在同一時間宣布這些決定。華盛頓還需與其它主要國家政府——尤其是西歐和東亞的國家政府——協調此項行動。最樂觀的情況是,這將鼓勵他國對自己的銀行體系採取類似措施。最低限度,他國政府也可為隨著決定宣布而出現的金融混亂做好準備。
這種方式既不好看也不容易。它將耗費大量資金,其中最大一部份將來自美國納稅人——至少在短期至中期內如此。但另一種選擇——懷著未來局勢會逐漸改善的模糊希望,零敲碎打地向資不抵債的銀行注入更多公共資金——也許才是真正的歷史性愚蠢之舉。
有朝一日,我們的銀行和經濟將開始復甦。當這一天到來時,我們要懂得去避免日本所犯的另一個錯誤——提高稅率。為了應對由於政府刺激計畫而日益攀升的債務,日本在1997年提高了稅率。該國消費因之下滑,經濟也出現了崩潰。
應對方案
我們應對銀行業危機的權益之策幫助金融機構掩蓋了損失、偏袒了銀行股東而損害了納稅人、讓銀行高管免嘗自身過錯的惡果。最糟糕的是,它讓我們的信用體系陷於癱瘓,而此刻正是美國和世界都需要健康信用體系的時候。 許多人應對當前局面負責,但我們沒時間進行指責或作黨派之爭。這場危機需要一套務實而全面的應對方案。我們決不能再以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矇混過關。
上世紀90年代,美國官員時常敦促他們的日本同僚,在殭屍銀行對日本經濟造成更多損害之前殺死它們。今天,如果我們不聽取自己的建議,那將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譯者/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