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歸來集:頭上的星空
-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 頁數:389頁
- 開本:32
- 品牌:安徽文藝出版社
- 作者:錢捷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64268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歸來集(卷一):頭上的星空》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錢捷,在軍隊大院裡長大,種過地,開過車床,在歐洲求學時也打過零工,最終成為一個職業的思想者(對外現稱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專業思索的領域為形上學、認識論和歐洲近代哲學史,但總以為再專門的學問終究也還是為了理解人生的意義。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 作為一種認識論的康德超絕論證的實質
一、作為明示性證明的超絕演繹
(一)超絕演繹的本質
(二)作為“客觀演繹”和“主觀演繹”之統一的超絕演繹
二、什麼是康德的超絕論證
(一)問題的提出
(二)作為明示性證明的超絕論證
(三)超絕論證的語義學特點
三、康德“超絕的”概念的“元”性質——兼談transzendental的漢譯名
四、判斷邏輯與康德的範疇形上學演繹
五、從生產性想像力到知性運作——關於康德的“超絕圖型法”
(一)從第一版超絕演繹看超絕圖型法對演繹的意義
(二)超絕圖型法和超絕的時間圖型
(三)作為內感官形式的實踐
(四)兩種綜合與感性形式的“知性化”
(五)康德對超絕圖型法的最後認識
第二部分 當代視角中的康德純粹直觀學說
一、彭加勒和康德的空間意識學說之比較
(一)驗前的直觀形式:康德的空間學說
(二)彭加勒的約定主義空間學說
(三)彭加勒,向康德致意
二、彭加勒的數學直覺主義
(一)背景
(二)數和數學的意指
(三)數學的直觀基礎
(四)康德—彭加勒—布勞威爾的直覺主義“連續統”
第三部分 科學的認識模式——溯因推理
一、康德“經驗類比”的構成性
二、判斷力的功效——論康德對休謨問題的回答
(一)康德在什麼意義上回答了休謨問題
(二)“經驗的類比”和類比的科學方法
(三)規定的判斷力和反思的判斷力
(四)構成性的和范導性的
(五)康德對休謨的回答,確證的不可能性和證偽主義
三、因果律的休謨詮釋和康德詮釋
(一)因果律休謨詮釋
(二)因果性的康德詮釋
四、什麼是康德的“第二類比”
(一)“第二類比”的任務是什麼?
(二)“第二類比”中所論述的因果性範疇的含義是什麼?
(三)“第二類比”是如何充當康德對休謨問題的回答?
(四)什麼事“第二類比”的真正困難?
五、笛卡爾“普遍數學”的方法論意義初探
(一)問題的提出
(二)《原則》中對“普遍數學”的定義
(三)“普遍數學”的形上學根據
(四)作為方法的“普遍數學”
(五)“普遍數學”:科學發現的邏輯
六、溯因推理:笛卡爾、康德和皮爾士
(一)皮爾士的“知覺判斷”
(二)康德的困難
(三)朝向笛卡爾的回歸
(一)
第四部分 認識與真理——走向一種本體論
附錄
第一部分 作為一種認識論的康德超絕論證的實質
一、作為明示性證明的超絕演繹
(一)超絕演繹的本質
(二)作為“客觀演繹”和“主觀演繹”之統一的超絕演繹
二、什麼是康德的超絕論證
(一)問題的提出
(二)作為明示性證明的超絕論證
(三)超絕論證的語義學特點
三、康德“超絕的”概念的“元”性質——兼談transzendental的漢譯名
四、判斷邏輯與康德的範疇形上學演繹
五、從生產性想像力到知性運作——關於康德的“超絕圖型法”
(一)從第一版超絕演繹看超絕圖型法對演繹的意義
(二)超絕圖型法和超絕的時間圖型
(三)作為內感官形式的實踐
(四)兩種綜合與感性形式的“知性化”
(五)康德對超絕圖型法的最後認識
第二部分 當代視角中的康德純粹直觀學說
一、彭加勒和康德的空間意識學說之比較
(一)驗前的直觀形式:康德的空間學說
(二)彭加勒的約定主義空間學說
(三)彭加勒,向康德致意
二、彭加勒的數學直覺主義
(一)背景
(二)數和數學的意指
(三)數學的直觀基礎
(四)康德—彭加勒—布勞威爾的直覺主義“連續統”
第三部分 科學的認識模式——溯因推理
一、康德“經驗類比”的構成性
二、判斷力的功效——論康德對休謨問題的回答
(一)康德在什麼意義上回答了休謨問題
(二)“經驗的類比”和類比的科學方法
(三)規定的判斷力和反思的判斷力
(四)構成性的和范導性的
(五)康德對休謨的回答,確證的不可能性和證偽主義
三、因果律的休謨詮釋和康德詮釋
(一)因果律休謨詮釋
(二)因果性的康德詮釋
四、什麼是康德的“第二類比”
(一)“第二類比”的任務是什麼?
(二)“第二類比”中所論述的因果性範疇的含義是什麼?
(三)“第二類比”是如何充當康德對休謨問題的回答?
(四)什麼事“第二類比”的真正困難?
五、笛卡爾“普遍數學”的方法論意義初探
(一)問題的提出
(二)《原則》中對“普遍數學”的定義
(三)“普遍數學”的形上學根據
(四)作為方法的“普遍數學”
(五)“普遍數學”:科學發現的邏輯
六、溯因推理:笛卡爾、康德和皮爾士
(一)皮爾士的“知覺判斷”
(二)康德的困難
(三)朝向笛卡爾的回歸
(一)
第四部分 認識與真理——走向一種本體論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