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緣對境,佛教術語。即日常之動作。觸於行住坐臥之緣,對於色聲等之境也。
小止觀曰:“第二明歷緣對境,修止觀者,端身常坐,乃為入道之勝要。而有累之身,必涉事緣。若隨緣對境而不修習止觀,是則修心有間絕。結業隨處而起,豈得疾與佛法相應。(中略)云何名歷緣修止觀?所言緣者謂六種緣:一行,二住,三坐,四臥,五作,六言語。云何名對境修止觀?所言境者謂六塵境。”止觀七曰:“觀行若明,能歷緣對境,觸處得用。”輔行二曰:“歷緣對境,鹹會一如。”
歷緣對境,佛教術語。即日常之動作。觸於行住坐臥之緣,對於色聲等之境也。
歷緣對境,佛教術語。即日常之動作。觸於行住坐臥之緣,對於色聲等之境也。... 小止觀曰:“第二明歷緣對境,修止觀者,端身常坐,乃為入道之勝要。而有累...
故禪書所用者,惟歷緣對境禪行耳。歷緣對境禪行亦有多分,所歷緣者有六:一行、二住、三坐、四臥、五作、六語;所對境者依六根塵而有六分:眼對色、耳...
在《怛特羅·色拉》一書中,他認為個體方法(ānavopāya)是訴諸外部實修來發展意識的,即通過身止、歷緣對境止和真言唱誦等方法來逐漸發展。所有這些活動,甚至是...
又,此五識及五意識雖在今境,仍在下文歷緣對境中明。’如同伐木須伐根,灸病須得穴,若對根砍伐,對穴下灸,則木仆病癒;觀第六識介爾妄心(即三諦三千圓具之...
他的溫良恭儉讓,他的無私無我,他的歷緣對境,都是仁心的示現,自然而然。孔子怎么會有這顆心,這顆心怎么發現,如何套用於當今生活?這是我們學習《論語》的核心...
一、坐中修止觀二、歷緣對境修止觀第三節 四種三昧第四節 十乘觀法第五節 法華懺法修持第四章 教判思想與經典判釋第一節 五時八教與六即一、五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