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縣是湖北竹谿縣的古稱。西漢置,屬漢中郡,治所在今湖北竹谿縣東、竹山縣西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陵縣
- 隸屬:漢中郡
- 今日所在:今湖北竹谿縣東、竹山縣西北
- 撤銷日期:貞觀十年(636年)
武陵縣是湖北竹谿縣的古稱。西漢置,屬漢中郡,治所在今湖北竹谿縣東、竹山縣西北。
武陵縣,古代縣名,治今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據《隋書·地理志》載,開皇九年(589年)隋滅陳後,廢陳在武陵郡所置的沅州,改武陵郡為朗州,並臨沅、漢壽、沅南...
武陵縣是湖北竹谿縣的古稱。西漢置,屬漢中郡,治所在今湖北竹谿縣東、竹山縣西北。...... 武陵縣是湖北竹谿縣的古稱。西漢置,屬漢中郡,治所在今湖北竹谿縣東、...
竹溪縣,隸屬於十堰市,位於鄂、渝、陝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區,西接陝西省平利、鎮坪、旬陽三縣,南交重慶市巫溪縣,東鄰本省竹山縣。竹溪縣是漢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頭...
武陵郡,中國西漢時設定的郡,在今湖南省、湖北省、貴州省、重慶市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境。“武陵”這一地名,最早出現在西漢初年。西漢武陵郡治,歷來有二說。 一曰...
武陵鎮位於賓陽縣城東南面,東鄰中華鎮,南與甘棠鎮、陳平鄉交界,西與蘆圩鎮相連,北與大橋鎮接壤。全鎮土地面積151.4平方公里。轄13個村委,1個社區委會,104個...
歷史上的武陵郡管轄武陵山區域和雪峰山區域(中國這兩大山脈之間在懷化地區境內還有沒有正式命名的、人戲稱的“武雪山脈”,從沅陵縣到接近廣西龍勝縣),不能把裡面...
武陵,位於湖南北部、常德中部偏北,地處洞庭湖西部,是位於湘西北的一座歷史文化古城,是常德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常德市乃至湘西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秦蜀郡守張...
武陵村坐落於莫乾山屋脊頭崗頂上,地勢高 曠景觀壯美,自成天地.附近有問津亭、滴翠台、旭光台、古天池等景點,並有千張包子、筍乾、白扁豆、豆沙棕、湖羊等特色美食...
武陵鎮位於賓陽縣城東南面,東鄰中華鎮,南與甘棠鎮、陳平鄉交界,西與蘆圩鎮相連,北與大橋鎮接壤。全鎮土地面積151.4平方公里。轄13個村委,1個社區委會,104個...
桃源縣,隸屬於湖南省常德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西與沅陵縣、張家界市的慈利縣、永定區交界,東與常德市的臨澧縣、鼎城區接壤,北枕石門縣,南抵益陽市的安化縣。...
武陵一詞,源於逶迤在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境的武陵山脈之名。其地土著人多為苗族、土家族,並與少數漢族錯居,古稱“武陵蠻”,為反苛政常聚而起事。西漢甫...
武陵鎮是全國文明村鎮、國家級生態鎮、國家級環境優美鎮、三峽庫區全淹全遷移民一類重點集鎮、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示範中心鎮、重慶市中心鎮、重慶市衛生鎮。武陵地...
武陵山(山脈或山系)海拔在1000米左右,峰頂保持著一定平坦面,山體形態呈現出頂平,坡陡,谷深的特點,最高峰鳳凰山海拔2572米,位於貴州省銅仁地區江口縣(湖南境內...
武陵風景區位於台中縣的武陵森林遊樂區和武陵農場合稱為武陵風景區。武陵風景區素以景致清幽、四季變化明顯著稱。春季的花海艷麗繽紛;新鮮味美的高山水果為炎夏增添...
武陵道,是存在於中華民國湖南省的一個行政區。岳常澧道改稱武陵道,治常德(武陵縣),1914年6月2日,北京政府劃湖南為湘江道、衡陽道、武陵道、辰沅道四道,湘江...
廣東省廉江市境內武陵河發源於和寮馬牯嶺,經西埇、六鳳、武陵、上壩,至合江流入九洲江。全長31公里,集雨面積203平方公里,屬九洲江一級支流。 ...
常德縣(廢棄行政區劃),曾改屬湘江道,旋湘江道亦廢。1988年元月,國務院以國函[1988]18號檔案批准,撤銷常德地區,建立省轄常德市,實行市領導縣體制。4月18日,...
桃源縣,隸屬於湖南省常德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西與沅陵縣、張家界市的慈利縣、永定區交界,東與常德市的臨澧縣、鼎城區接壤,北枕石門縣,南抵益陽市的安化縣。...
竹溪縣,隸屬於十堰市,位於鄂、渝、陝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區,西接陝西省平利、鎮坪、旬陽三縣,南交重慶市巫溪縣,東鄰本省竹山縣。竹溪縣是漢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頭...
桃源村,春秋戰國時期,桃源地域屬楚。郡。西漢時為臨沅縣的一部分。...... 東漢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桃源地域從臨沅縣析出,置沅南縣,隸屬武陵郡。三國、兩...
十堰地區有房陵縣(今房縣),鍚縣(今鄖陽五峰),武陵縣(今竹谿縣),上庸縣(今竹山上庸),長利縣(今鄖西觀音)屬漢中郡。長利縣(今鄖縣西北),武當縣(今丹江口)屬...
竹谿縣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局歷史沿革編輯 編輯 竹溪,西周屬古庸國。東周楚莊王三年(前611年)滅庸,置上庸,竹溪屬上庸。西漢高祖元年(前206年)析上庸地,置武陵縣,...
民國3年(1914),岳常澧道改稱武陵道,治常德(武陵縣),原常德府、直隸澧州各縣由武陵道直轄。民國5年,湖南省將武陵道裁撤,澧縣劃歸湘江道管轄;民國11年,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