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曹南文獻錄》載:曹縣面黃河,背濟瀆,城北十餘里有積水,大旱不竭,土人名曰大石潭,武氏世居於此。故圖功嘗自號石潭居士,今黃河北徒,大石潭亦涸。
分支:明清民國三代由武老家分支,曹南武氏家族已過萬人,分別是曹縣城內武樓,曹縣城內武莊,曹縣城內北門裡,曹縣城內武家胡同,曹縣城南武莊,曹縣城內兵馬樓,曹縣城內北關,曹縣城核心桃園,曹縣城南石莊,城內姜街,曹縣城內康莊,曹縣城內散居,武橋口,武堂,諸廟,油樓,古營集,王莊,魏樓,何樓,青山集,紀樓,郭莊,河屯武莊,十里舖,七里河石莊,十里舖北門裡,北武莊,趙武堂,天爺廟,胡樓,武樓,魯村店,田莊,青山廟,北陳莊,何屯,杜莊,王集,雙鋪集,武平樓,葛河,武白莊,孫武莊,武陳樓,鹿灣,大王集,孫莊,張白莊,丁樓,大王集武莊,大郭莊,王莊寨,十里舖,鐘口,朱樓,西北官莊,青崗集,西北武莊,楊集,申樓,大楊莊,磚廟鎮,倪集,焦樓,馬樓,鄭莊,北青山,南青山,青山集,李寨,劉堂,南武莊,武莊,姚集,閻店樓,大集,張樓,仵樓,南李集,東武樓,紀廟北門裡,張心安莊,王六,劉陳莊,邵樓,東南河武莊,薛莊,祝口,李莊,劉廟,郭武莊,小壩,商丘城內,定陶城內,定陶萬福,菏澤城內武莊,寧陵縣城內,河南豫州,東北闖關東分支,其它地區分支。
名人:武從,明洪武年間舉賢良方正科進士,官河南宜陽縣知縣,敕封文林郎。
武譽,明中憲大夫湖廣按察司副使,鄉飲大賓三次(由皇帝欽命為當地德高望重者舉行的宴會)。
武圖功(約1557—1627年),字言爾,號雲台,自號石潭居士。明萬曆二十八年舉人,明萬曆三十二年進士。初任北直隸滑縣知縣,政績卓越,滑縣人為其立生祠祀之,後調任湖廣黃州推官,任官黃州三年以桌異升遷入京累官刑部主事,
刑部員外郎,刑部郎中,因在刑部大牢中放走一批蒙冤犯人被朝中權奸誣陷出京,出任湖廣辰州府知府,升湖廣按察司副使,兼任靖州兵備道,又兼辰沅兵備道整飭兵備,轉任陝西按察司副使,天啟皇帝登基時武圖功入宮覲見天啟皇帝,誥封中憲大夫,天啟年間閹黨魏忠賢橫行篡權,當時很多清官均受魏忠賢迫害,武圖功為官清正,剛直不阿,不畏權奸,因不附魏忠賢閹黨被降官四級,武圖功憤然離職,退隱家鄉四年,自號石潭居士,日以歌詩著述,著有《五嶽詩集》、《黃石三百言》、《大石潭詩草》等文集。天啟五年復出先任河間道,遷刑部郎中,因不依附魏忠賢,告歸不成,改南京刑部,官至太僕寺卿。急流勇退因憂患時政而卒,追贈太僕寺卿三朝舊臣,尊稱太僕公,明清曹縣城內建有武太僕家廟,為祀明太僕寺卿武圖功。
武崇功,明登海都司 明威將軍。
武昆源,明太僕寺卿武圖功長子,長隨父旁參謀政事,當其父武圖功遭魏忠賢迫害時助父脫險,武昆源淡泊名利,《曹縣誌》為其玄傳。
武國藩,明萬曆四十年武舉人,官遼東三屯營都司,升指揮僉事,管理中軍。
武侖源,明代國子監監生,官大理寺丞,力建曹縣大石橋。
武陵源,明代生員,清順治年間累官湖廣按察司照磨,山西按察司照磨,山西興縣知縣,湖廣孝感縣知縣,敕封文林郎。
武張聯, 明末清初名士,明末由禮部尚書李悅心推舉做官未去,清順治二年考中會試第一名,科舉考中後不願做官,研究理學,著有明心錄,遊歷全國各地結交隱居名士,明崇禎十四年曹縣發生大瘟疫,武張聯在曹縣城北大茶庵建施粥房和病房,建立曹縣同善會,為救濟曹縣百姓,出銀二千兩,醫病人,養殘疾,育孤嬰,人稱武善人,張釋再世,因朝廷重重催任,才任官湖廣武昌府通判,武張聯晚年隱居曹縣城北武樓(今水岸城邦),清禮部尚書王澤弘為其撰寫碑文。
武韜,字三略。明崇禎九年武舉人,清順治三年一甲第二名武榜眼進士及第。武韜善於騎射,常佩弓箭,科舉及第者由皇帝親授官職,並有皇帝設宴授官,皇帝親自到午門前舉行大典,兵部設宴席宴請武進士,命大學士范文程主持鷹揚宴,是為清朝開國第一位武榜眼,順治帝親授山西蒲州參將,誥授昭武將軍,順治六年二月,叛賊數十萬騎兵攻擊蒲州,武韜身先士卒,開城門迎戰大破敵軍,不幸遇叛黨內外合擊,城陷突圍後英勇奮戰,直至全軍覆沒,突圍後有官船營救武韜,但武韜卻說不死封疆非忠也,母在而棄非孝也,願絕死戰以報君,親自復入重圍殺賊數百人後,被叛黨所害,朝臣上奏其事,奉旨議恤評之曰:武韜出身世官之家豈能守命不渝視死如歸矣,朝議痛惜,舉朝悲,下旨入祀京城忠烈祠,以忠烈載入清史,乾隆帝奉旨追賜爵世襲罔替恩騎尉
武獻,清雍正七年經魁,清雍正八年進士。初授江南五河縣知縣,改任鳳陽縣知縣,任鳳陽縣知縣九年,賑災五次,著有賑務規條,刊行江南省,令州縣以此為法,百姓感恩為其立生祠祀之,雍正十年乾隆九年同任科舉考官為國家選取了大批人才,乾隆九年升六安直隸州知州,未至任卒於鳳陽縣縣衙,百姓知道後農耕者哭于田地,祭奠者道道相望,路祭百里送行。
武若愚,清乾隆六年五經魁,清乾隆七年進士。是清代有名的循吏,武若愚智勇超人,初任陝西華陰縣知縣,調任陝西渭南縣知縣,歷任邠州,乾州,商州,鄜州直隸州知州,武若愚為官賢明所任各地的百姓都讚頌他的政績,他常常分析奇案,斷案如神,官至西安府知府,武若愚一生善於理政卒於西安官署,卻無錢料理喪事,屬下及當地百姓集資將它送回家鄉,別人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而他卻事死後連賣棺材的錢也沒有,當地百姓為他立祠悼念,家鄉民眾也稱其為武青天,武若愚以循吏入名宦祠。
曹南武氏家族有清一代州級以上官員十餘多人,有萬曆進士武圖功、順治武榜眼武韜、雍正進士武獻、乾隆進士武若愚。生員,貢生,京城國子監,舉人數百人。他們為國為家奉獻了巨大的功勳。
祠堂:武老家武氏祠堂,又稱老武氏家廟,建於明洪武年間,在今武老家村,毀於1966年。城內武氏祠堂,又稱武太僕家廟,建於明末,為祀明太僕寺卿武圖功,在今曹縣城內北大街路西,毀於1966年。普連集武氏祠堂,約建於清代,在今普連集武堂村,毀於1966年。
字輩:步歷照素首。
公議命名字(字輩):步履昭素守,臨體顯開祥。安懷如衍慶,廣傳時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