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武氏

曹州武氏

山東曹州武氏,系出於太原郡武氏,世居山西平陽府洪洞縣城南六里大武村,元代武團甲有五子,遷曹始祖武嵩是為武團甲第四子,明洪武八年(1375年)河南宜陽縣知縣武嵩,奉旨東遷山東曹州磐石鎮。居於太石潭之東,白花河之陰(今山東曹縣武老家),是為曹州(曹南)武氏之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州武氏
  • 外文名:CAOZOUWUSHI
  • 別名:曹州武氏、曹縣武氏、曹縣武圖功家族
  • 人口數量:一萬多人
  • 近支:洪洞縣武氏、菏澤武寺武氏、濮陽武氏、清豐武氏
名人:武從,字行之,明洪武年間賢良方正可科,舉進士,授官河南布政司河南府宜陽縣知縣,敕封文林郎。
武譽:號信庵,明湖廣按察司副使,誥封中憲大夫,鄉飲大賓三次,好善樂施,卒時來祭者以萬計。
武圖功:(約1557—1627年)字言爾,號雲台,自號石潭居士,明萬曆三十二年進士,初授北直隸大名府滑縣知縣,任滑縣知縣時旱災蝗災大起,萬曆三十三年,武圖功下令整治蝗災,驅除蝗蟲出境,滑縣馬城鄉境內三千頃田地每年都會被山水淹毀,百姓苦不堪言,武圖功親赴馬城,命人將下游山障清除,修水渠,竭盡心血讓農民享用數百年之利用,滑縣人為其立生祠祀之,武圖功祠在文革前還在滑縣馬城鄉,武圖功以卓異升遷入京,歷官刑部主事,刑部員外郎,刑部郎中,因在刑部大牢中有一批蒙冤犯人,武圖功上奏此事將其全部放出,因此事被朝中權奸誣陷出京,出任湖廣辰州府知府,任辰州府知府時貴陽永順之間有三千防兵,一時缺乏軍餉,士兵想要造反,統領將軍慌急無措,武圖功挺身而出,說服官兵,講明危害和原因,威望大著,升湖廣按察司副使,兼辰沅兵備道,又兼靖州兵備道整治兵備,後調任陝西按察副使,分巡兵備。天啟皇帝登基時武圖功入宮覲見皇帝,恩封中憲大夫,天啟年間魏忠賢閹黨橫行專權,武圖功因不附魏忠賢,天啟二年被降官四級,武圖功憤然離職退隱家鄉太石潭,自號石潭居士,因丁外艱家居四年,日以歌詩著述,著有《白馬集》《太石潭詩草》《黃石三百言》《二酉詩集》《黃石五百言》《五嶽詩集》等文集,天啟五年復出先任直隸河間府通判,遷刑部郎中,因不依附魏忠賢,告歸不成,改南京刑部,官至太僕寺卿。天啟七年,明熹宗駕崩,武圖功自南京連夜急馳,奔赴京城,入臨哭帝。於北京思善門返回故鄉,急流勇退,後因憂患時政而卒,追封三朝舊臣,尊稱太僕公,明清曹縣城內北門裡建有武太僕家廟為祀明太僕寺卿武圖功。
武崇功:明登海都司,誥贈明威將軍。
武國藩:明萬曆四十年武舉人,初任遼東三屯營都司,官至指揮僉事。
武韜,字三略,清順治三年一甲第二名武榜眼進士及第,武韜自幼聰穎過人,從小開始讀武經,成年後風度軒昂,臂力過人,善於騎射,拉弓能拉四石多,箭不虛發。十五歲的時候,武韜就在山東鄉試中考取全省武舉第一名的成績,清順治三年中一甲二名武榜眼進士及第,是清朝開國的第一位武榜眼,由順治皇帝在京城親自授於從三品山西蒲州游擊,升山西蒲州參將,誥授昭武將軍,順治六年二月,姜襄叛賊率數十萬騎兵圍攻蒲州。武韜率守軍開門迎敵,因姜襄重金收買武韜偏將為內應,蒲州城被攻陷,武韜在衝殺中突出重圍,但是所率將士全軍覆沒,突圍後有官船來救,武韜說:不死封疆非忠也,母在而棄非孝也。願決死以報君,武韜為精忠報國,再次沖入重圍,殺敵數百後,終因寡不敵眾精疲力盡被殺害,朝廷知道後,舉朝悲痛,奉旨入祀京城皇家忠烈祠,以忠烈載入清史,乾隆帝追封世襲罔替恩騎尉。
武獻:(?—1744年)字原陟,號月溪,雍正七年鄉試經魁,次年聯捷進士。初任江南五河縣知縣,改鳳陽縣知縣,在任九年,辦賑五次,吏無侵漁民沾實惠。所撰《賑務規條》,督撫刊行江南全省,令州縣以法規遵循,百姓感恩為其立生祠祀之,雍正十年乾隆九年同任科舉考官為國家選取了大批人才,乾隆九年升六安直隸州知州,未至任卒於鳳陽縣縣衙,百姓知道後農耕者哭于田地,祭奠者道道相望,路祭百里送行,著有《忙裡閒吟詩集》《澡意齋詩草》。
武若愚,字智齋,號琦亭,乾隆六年舉人,清乾隆七年聯捷進士,是清代有名的循吏,武若愚智勇超人,初任陝西華陰縣知縣,調任陝西渭南縣知縣,歷任邠州,乾州,商州,鄜州直隸州知州,武若愚為官賢明所任各地的百姓都讚頌他的政績,他常常分析奇案,斷案如神,率丁壯,捕殺盜賊,散其餘黨,盜賊一空,民賴以安,摘奸除惡時有武青天之譽,官至西安府知府,武若愚一生善於理政卒於西安官署,卻無錢料理喪事,屬下及當地百姓集資將它送回家鄉,別人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而他卻事死後連賣棺材的錢也沒有,當地百姓為他立祠悼念,家鄉民眾也稱其為武青天著有《四書制藝》《四書論文》《學庸解要》等文集。
分支:明清民國三代由曹縣武老家分支,曹南武氏家族已過萬人,分別是曹縣城內武樓,曹縣城內武莊,曹縣城內北門裡,曹縣城內武家胡同,曹縣城南武莊,曹縣城內兵馬樓,曹縣城內北關,曹縣城核心桃園,曹縣城南石莊,城內姜街,曹縣城內康莊,曹縣城內散居,武橋口,武堂,諸廟,油樓,古營集,王莊,魏樓,何樓,青山集,紀樓,郭莊,河屯武莊,十里舖,七里河石莊,十里舖北門裡,北武莊,趙武堂,天爺廟,胡樓,武樓,魯村店,田莊,青山廟,北陳莊,何屯,杜莊,王集,雙鋪集,武平樓,葛河,武白莊,孫武莊,武陳樓,鹿灣,大王集,孫莊,張白莊,丁樓,大王集武莊,大郭莊,王莊寨,十里舖,鐘口,朱樓,西北官莊,青崗集,西北武莊,楊集,申樓,大楊莊,磚廟鎮,倪集,焦樓,馬樓,鄭莊,北青山,南青山,青山集,李寨,劉堂,南武莊,武莊,姚集,閻店樓,大集,張樓,仵樓,南李集,東武樓,紀廟北門裡,張心安莊,王六,劉陳莊,邵樓,東南河武莊,薛莊,祝口,李莊,劉廟,郭武莊,小壩,商丘城內,定陶城內,定陶萬福,菏澤城內武莊,寧陵縣城內,河南豫州,東北闖關東分支,其它地區分支。
祠堂:武太僕家廟,明末朝廷為祭祀太僕寺卿武圖功而建,在曹縣城內北門裡路西,毀於文革。
老家武氏祠堂,建於明初洪武年間,在武老家村,毀於文革。
普連集武氏祠堂,建於清初,在普連集武堂村,毀於文革。
字輩:二十代至三十九代,步履昭素守,臨體顯開祥。安懷如衍慶,廣傳時樹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