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趙堡太極拳

武當趙堡太極拳

趙堡太極拳形成於河南溫縣趙堡鎮,趙堡太極拳無論拳架或理論、著作都是由師傅口傳和身教。武當趙堡太極,在走技方面擅長拿、跌、擲、打、靠諸藝,又有各種擒拿與反擒拿動作,融於套路中,使其技擊特點甚為突出,在推拿方面,以二人立步推手,掤、捋、擠、按之動作,活步推手,以練采、列、肘、靠之法。理論有:王宗岳師尊的專著《九要論》《三十七古譜》《太極行功歌》《捷要論》《運天機輪》《五字訣》《撒手法》還有《論推手》《論擒拿法》和《論卸骨法》等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當趙堡太極拳
  • 形成河南溫縣趙堡鎮
  • 師尊:王宗岳
  • 特色:以練采、列、肘、靠之法
傳承簡介,歷史發展,功法特點,技擊原理,金剛三大對,大師名家,小架拳譜,大架拳譜,

傳承簡介

趙堡太極拳形成於河南溫縣趙堡鎮,它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相傳是由武當派太極拳創始人張三豐所創,由武當太極拳外傳,祖師王宗岳傳蔣發。蔣發又傳邢喜懷,傳張楚臣,傳陳敬伯,傳張宗禹,傳張彥,傳陳清萍,傳張敬芝、和兆元、牛發虎、武禹襄、李作智、李景元、任長春等。
武當趙堡太極拳
太極拳的傳播,先是由武當張三豐祖師傳於雲遊道人劉古泉傳山西的王宗岳,而由王宗岳傳於河南溫縣趙堡鎮的蔣發,同時祖籍西安霸橋官亭村的王宗還傳於同在西安府案同僚浙江溫州的陳州同,自此,張三豐之武當內家拳即分為北南兩大派在中國北部與南部而逐漸流傳下來。北派主要以趙堡太極拳及其他五派太極為主。南派太極內功由陳州同傳於張松溪,張松溪傳葉繼美,葉繼美傳單思南,單思南傳王征南,王征南傳黃百家,史稱武當松溪派。今日武當松溪派的傳人有王維鎮,金子弢(愛新覺羅·溥環)、裴錫榮等人。在廣卅稱武當太虛拳。
北派太極即從明朝流傳至今六百多年來的中國北方諸家太極拳,今考證應為雲遊道人 劉古泉傳王宗岳傳蔣發,蔣發將武當太極拳以繼承張三豐祖師原本風貌的承架為旨規而在河南溫縣趙堡鎮代代秘傳下來。蔣發傳邢喜懷,邢喜懷傳張初臣,張初臣傳陳敬伯,陳敬伯傳張宗禹,張宗禹傳張彥傳陳清平,至此七代均系單傳。
武當趙堡太極拳傳承表
張三豐祖師---雲遊道人劉古泉---王宗岳---趙堡鎮蔣發(1)---邢喜懷(2)---張楚臣(3)---陳敬柏(4)---張宗禹(5)---張彥(6)---陳清平(7)---和兆元(8)---和慶喜(9)---鄭悟清(10)---閆高旺、閆存文兄弟(11)傳外孫趙兵(12)

歷史發展

武當趙堡太極拳
由陳青萍所傳的另一個序列經由和兆元傳和敬之。和慶璽,和慶璽傳鄭伯英與鄭悟清而成
為流傳於西安的另外兩種武當趙堡太極拳,其中鄭伯英所傳稱為武當趙堡騰落架太極拳,其意為拳架起伏騰落,舒展大方;鄭悟清所傳被稱為武當趙堡代理架太極拳,其意為引進宋明理學,符合天理,其
架勢小巧緊湊,架高靈活。
武當趙堡太極拳之“承架”本意為繼承了張三豐太極拳的原風原貌,原汁原味,故名為“承架”,無論是拳架、推手、散手、擒拿充分體現了中國武術抗敵禦敵的高水平,特別是體現了武當內家“以靜制動,後發制人”、“四兩撥千斤”陰陽對立統一的上乘境界,故武當趙堡承架太極拳自張三豐傳授以來,從武當山到河南溫縣趙堡鎮,以承架為旨規繼承太極正宗功夫而代代流傳下來,

功法特點

趙堡太極拳大架細分一百零八式,小架悟清拳法有拳架七十五式,式式皆為畫圓,走圓,是本拳種的核心與特徵,整個拳架是從先轉大圈後小圈,猶如春蠶抽絲連綿不斷,里有順圈逆圈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圓,以肘化圓,以胸腹化圓,以膀化圓和以胯化圓。丹田轉動,此乃一圓化太極。
武當趙堡太極拳
拳架的演練遵循,(三直)(四順)(六合)和(意貫四梢)等規則,(三直)即頭直、身直、小腿直、(四順)即腿順、腳順、手順、身法順,六合即手與足合、膀與胯合、肘與膝合此乃外三合,內三合有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四梢)為牙為骨梢,舌為肉梢,發為血梢,指為筋梢。歷代宗師
趙堡太極拳架輕靈柔活,動作舒展大方,演練時,步活圈圓,環環相扣,無明顯發力動作,套路貫穿,有柔有剛,在掌握套路後,即逐步化圓為圈、由簡到繁,提高技巧,難度,在演練過程中,練至數趟,一經啟動,旁人觀之、見走圓畫圈,卻找不到頭與尾,猶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
外三合和內三合是練趙堡太極拳的要求。外三合是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膀與胯合;內三合是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盤與骨合。練法要求不撒不停、不流水,手、腳身體要互相配合,周身合成一。做到剛柔相,招招清楚,式式法明。
在技法上:有完整的四十八法,即上、中、下三盤秘法。上盤功夫掤捋擠按采挒肘靠攥扣鎖撅跌挫扯擲;中盤功夫起落進退騰閃園轉含拔通挺環管吞吐;下盤功夫纏跪挑撩劈壁掛蹬勾掰截點繃趾滾蜷。其上乘功夫要求凌空勁的無形彈放。真正做到以靜制動,使犯者應手即撲。

技擊原理

武當趙堡太極拳
太極拳是以道家的吐納、 咽津、導引圖、龍守、虎引、龜咽、蛇曲等仿生與功法,溶健身、技擊與意念活動為一體而發展至今,故道教思想是武當太極拳的核心。道教歷來重視養生延壽、修道成仙、追求“長生不老”。其修煉宗旨是“法天貴真、靜觀天道”,並將自己的身體與自然融為一體。“重人貴生”是道教的精義,極為重視今生,認為生長、生命、生存,是生道的本體。
養生術成了道教的精粹,立足之本。而趙堡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為此,太極拳特別講究“聽勁”,即要準確地感覺判斷對方來勢,以作出反應。當對方未發動前,自己不要冒進,可先以招法誘發對方,試其虛實,術語稱為“引手”。
武當趙堡太極拳
一旦對方發動,自己要迅速搶在前面,“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
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金剛三大對

趙堡太極拳各招式在實戰中都非常實用。良好的使用效果來源於靈敏的反應,周身的協調、發勁的完整,這些能力的具備來源於堅持不斷、規範地盤練拳架和推手練習。隨勢就勢使用招法是趙堡太極拳的原則,不要一味地追求一招一式的運用,要在整體上下功夫。實戰中形勢是乾變萬化的,只有整體素質的提高,才能在千變萬化的實戰中遊刃有餘,戰勝對手。
金剛三大對是趙堡太極拳非常具有特點的招式,言道:“做好金剛三大對,走遍天下不吃虧,只其一式終生夠用也。”可見其招法的重要。說其重要,一則實戰中經常遇到,二則摔打拿技法,全面具備,太極八法:掤捋擠按,采挒肘靠;五行: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十三勢之勁道俱在其內。
武當趙堡太極拳傳承表
張三豐祖師---雲遊道人劉古泉---王宗岳---趙堡鎮蔣發(1)---邢喜懷(2)---張楚臣(3)---陳敬柏(4)---張宗禹(5)---張彥(6)---陳清平(7)---和兆元(8)---和慶喜(9)---鄭悟清(10)---閆高旺、閆存文兄弟(11)傳外孫趙兵(12)

大師名家

鄭悟清
曾用名 鄭梧清(1895-1984)字 鳳臣,男,漢族,河南溫縣趙堡鎮人,武當趙堡太極第十代宗師。1938年―1947年間,任西安警備司令部、黃埔軍校七分校(授少校軍銜)、國民黨軍政部西安辦事處、西北補給處司令部、陝西省政府等處任國術教官;並任西安國術館委員。1949年後,任西安市體委委員。
鄭悟清先生自而立之年因患不治之疾(童子癆、胃出血)醫藥無效,從學於趙堡太極拳名師和慶喜。先生立志鑽研、刻苦修煉、持之以恆,得太極之真諦。並結識享盛譽於黃河兩岸的堪輿家安伯一先生,鄭悟清先生在理、數、象學方面受益於安先生。鄭悟清先生深究易理,博覽群書,將儒、釋、道、醫、兵、書法、文史等諸子白家學說融於太極拳。
運用經絡學說,人體力學,根據自己的實踐心得,進一步升華太極拳養生延年之功效,使自己三十歲的不愈之體,至九十歲無疾而終,生命又延續了六十年,並將養生健身之法傳給眾人,使更多人受益。鄭悟清先生對太極理論有獨到見解,拳藝上有革新精神,主要理法為:修煉太極拳以修心煉性為宗旨,順應自然,輕鬆靈活:以形順氣,以氣正形;忌用滯力,尤忌用意;小而舒展,大而緊湊;正腰正身,自身平衡;中正平圓,輕靈圓活;周身相隨,整體協調;無處不生,無處不用,小巧近快靈;擊人不露形;修煉以鍊氣為主。既保持傳統木色,又具有自己的特色。先生拳藝精湛、內功深厚,從未穿過滑冰鞋,卻能穿滑冰鞋在冰上練拳,運停自如;釘不入肉;水中投石不起花波;點穴非凡……。
技擊運用,擊人不露形,與人試技,以微妙之變化,擊人於丈外。慈禧的衛官宋三、鏢師尚成俠,自有功夫以來培未遇敵手,卻終一日拜跪在鄭悟清先生面前……。 “其拳法超出象外,得其環中,變化雲譎波詭,意趣環生,有人所不知而已獨到之妙,遂以高超拳藝噪武壇”(《太極拳師鄭悟清先生紀念碑》碑文),在武術界享盛譽為“西北太極二鄭”之一。先生的崇高品德更受世人尊崇。先生授太極拳四十餘年、從學者遍及各行各業,脫穎而出者不計其數。
1984年先生逝世,西安市體委給溫縣體委的電文:鄭悟清先生為趙保太極拳的繼承和創新做出了貢獻。
1987年先生國內外諸弟子在趙堡鎮建立“太極拳師鄭悟清先生紀念碑”,中國武術協會領導人,著名武術家李天驥敬題橫額:太極拳名家鄭悟清先生碑記,發揚武當精華。《武當》雜誌社,武當山拳法研究會撰聯:“為趙堡太極拳一代宗師鄭悟清謝世三周年志悼 情寄西京桃李流芳名四海;拳精武當英威遺世壯中華”(譚大江撰書),1994年,在趙堡鎮舉行“隆重紀念太極拳一代宗師鄭悟清先生逝世十周年暨百歲誕辰年”紀念活動,原西安市體委主任、武協主席、老武術家劉俠僧書題“內功泰斗”、李天驥等致電、函紀念。
先生諸弟子在國內外成立了眾多的武術團體,多以先生的名字命名。經先生家鄉的領導提議,在趙堡鎮成立“溫縣趙堡太極拳鄭悟清拳法研究會”(先生之次子鄭鈞任會長)。諸團體為研究、弘揚先生的太極拳理法,先生的弟子中已有幾部太極著出版。《中國人民日報》、《中國體育報》、《中華武術》、《武當》、《中國太極拳》、《武魂》、義大利等國內外報刊及武術專著有專題介紹。傳略載入《中國當代武術家辭典》、《中華人物辭典》、《國華精英大會》等典籍。
鄭悟清50年代有尚姓者曾為開封某鏢局鏢師,武功高強,走訪全國各地,未遇勁敵。聞西安鄭悟清之威名,隨往訪之,以較其技。鄭先生有高足三人聞之,乃告與師,師歡迎光臨。但三位弟子皆為師捏汗一把,並備擔架一副,套用藥物所備齊全,以防不測。在一弟子後院相見,見面時,一弟子人高馬大為使尚某換座上位,即連人帶椅將尚某挪於上位。尚某待挪穩後,渾身一抖擻,一把太師椅皆為碎片,同時邀請三人齊上,三人瞬間倒地一對半。三弟子皆瞠目結舌,乃勸師不可再比,以防一輩英名毀於一旦。此時尚某邀鄭先生下場,三個回合,未見鄭先生出手,一而再,再而三,俱將尚彈發於丈外。尚始先不服,三個回合後,乃跪地叩頭,曰:“真乃神人矣!”自此,三弟子在人前皆不敢言己謂練拳者也。
趙堡太極拳十一代明師鄭鈞先生
閆俊文,男,曾用名閆高望。1927年出生,祖籍河南省溫縣北冷村。現定居於西安市東城區公安家屬院,青年時曾隨趙堡太極忽雷架名家李富州先生習練太極拳。而立之年時因忙於生計而奔走西安。其後在西安拜趙堡太極拳第十代宗師鄭悟清為師,習練太極拳,械。為鄭悟清先生早期的入室弟子。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從事公安系統工作。閒暇時牢記恩師教誨,深研拳理,苦練不輟,數十年如一日。其敬師如父,愛護同們。深為鄭師及師兄弟所愛戴和敬重。
六十年代開始,先後在西寧,鹹陽,河南等地傳授太極拳。其中在鹹陽辦過多次培訓班。徒弟眾多,在西安武術界有很高的聲望。先後被聘為西安武當趙堡太極拳研究會常任理事,鹹陽趙堡太極拳研究會名譽會長,廣州武當趙堡太極拳鄭悟清拳法研究會名譽會長。老先生現年已有八十五歲的高齡,仍身體矯健,精神抖擻,天天練習太極拳。

小架拳譜

武當趙堡太極拳小架拳譜
武當趙堡太極拳
第一式 預備勢
第二式 金剛三大對
第三式 攬插衣
第四式 右白鶴亮翅
第五式 單鞭
第六式斜 金剛三大對
第七式 左白鶴亮翅膀
第八式 斜行
第九式 高探馬
第十式 躍步
第十一式 斜行
第十二式 高探馬
第十三式 躍步
第十四式 上步金剛三大對
第十五式 伏虎
第十六式 擒拿
第十七式 串錘
第十八式 肘底看捶
第十九式 倒攆猴
第二十式 左白鶴亮翅
第二十一式 斜行
第二十二式 閃通背
第二十三式 右白鶴亮翅膀
二十四式 單鞭
第二十五式 雲手
第二十六式 左高探馬
第二十七式 右插腳
第二十八式 右高探馬
第二十九式 左插腳
第三十式 旋腳蹬根
第三十一式 躍步三錘
第三十二式 青龍探海
第三十三式 二起插足
第三十四式 分門樁抱膝
第三十五式 旋腳蹬根
第三十六式 分馬掌
第三十七式 研手捶
第三十八式 抱頭推山
第三十九式 右白鶴亮翅膀
第四十式 單鞭
第四十一式 前後照
第四十二式 野馬分鬃
第四十三式 玉女穿梭
第四十四式 轉身攬插衣
第四十五式 右白鶴亮翅膀
第四十六式 單鞭
第四十七式 雲手
第四十八式 雙風灌耳
第四十九式 掃堂腿
第五十式 左金雞獨立
第五十一式 右金雞獨立
第五十二式 雙跌腳
第五十三式 倒攆猴
第五十四式 左白鶴亮翅
第五十五式 斜行
第五十六式 閃通背
第五十七式 右白鶴亮翅膀
第五十八式 單鞭
第五十九式 雲手
第六十式 十字單擺蓮
第六十一式 金剛三大對
第六十二式 攬插衣
第六十三式 右七星下勢
第六十四式 擒拿
第六十五式 吊打指襠捶
第六十六式 回頭看畫
第六十七式 右白鶴亮翅膀
第六十八式 單鞭
第六十九式 左七星下勢
第七十式 擒拿
第七十一式 跨虎
第七十二式 雙擺蓮
第七十三式 彎弓射虎
第七十四式 金剛三大對
第七十五式 合太極(收式)

大架拳譜

第一式 預備勢
第二式 領落
第三式 翻掌
第四式 攬插衣
第五式 如封似閉
第六式 單鞭
第七式 領落
第八式白鶴亮翅
第九式 摟膝斜行
第十式 開合
第十一式 琵琶
第十二式 摟膝拗步
第十三式 上步十字手
第十四式 摟膝斜行
第十五式 開合
第十六式 收回琵琶勢
第十七式 摟膝腰步
第十八式 上步十字手
第十九式 摟膝高領落
第二十式 束手解帶
第二十一式伏虎
第二十二式 擒拿
第二十三式 指因捶
二十四式迎手捶
第二十五式 肘底看捶
第二十六式 倒攆猴
第二十七式 白鶴亮翅
第二十八式 摟膝斜行
第二十九式 開合
第三十式海底針
第三十一式 閃通背
第三十二式 如封似閉
第三十三式 單鞭
第三十四式 雲手
第三十五式 腰步
第三十六式 高探馬
第三十七式 轉身
第三十八式 右拍腳
第三十九式 再轉身
第四十式 左拍腳
第四十一式雙風貫耳
第四十二式 旋腳蹬根
第四十三式 三步捶
第四十四式青龍探海
第四十五式黃龍轉身
第四十六式 霸王敬酒
第四十七式 二起拍腳
第四十八式 跳換腳
第四十九式 分門樁
第五十式 抱膝
第五十一式 喜鵲登枝
第五十二式鷂子翻身
第五十三式 裹膝
第五十四 再裹膝
第五十五式 研手捶
第五十六式 迎面肘
第五十七式 抱頭推山
第五十八式 如封似閉
第五十九式 單鞭
第六十式 前招
第六十一式 後招
第六十二式 勒馬式
第六十三式野馬分鬃
第六十四式 右高探馬
第六十五式 白蛇吐信
第六十六式 玉女穿梭
第六十七式 轉身攬插衣
第六十八式 如封似閉
第六十九式 單鞭
第七十式 雲手
第七十一式 跌岔
第七十二式 掃腿
第七十三式 轉身
第七十四式 右金雞獨立
第七十五式 左金雞獨立
第七十六式 雙震腳
第七十七式 倒攆猴
第七十八式 白鶴亮翅
第七十九式 摟膝斜行
第八十式 開合
第八十一式 海底針
第八十二式 閃能背
第八十三式 如風似閉
第八十四式 單鞭
第八十五式 雲手
第八十六式 腰步
第八十七式 高探馬
第八十八式 十字手
第八十九式 單擺蓮
第九十式 指襠捶
第九十一式 領落
第九十二式 翻掌
第九十三式 攬插衣
第九十四式 右七星下勢
第九十五式 擒拿
第九十六式 回頭看畫
第九十七式 進步指襠捶
第九十八式 黃龍絞水
第九十九式 如封似閉
第一百式 單鞭
第一百零一式 左七星下勢
第一百零二式 擒拿
第一百零三式 進步砸七星
第一百零四式 退步跨虎
第一百零五式 轉身
第一百零六式 雙擺蓮
第一百零七式 搬弓射虎
第一百零八式 領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