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岩群,為一套中淺變質岩系。可分為變火山岩和變沉積岩兩個非正式組級單位。李捷、朱森於1930年命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當山岩群
- 時代:Pt3
- 命名者:李捷、朱森
- 命名時間:1930年
基本信息,特徵,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武當山岩群
同物異名:鄖西群、隨縣群、鄖陽群、紅安群、應山群、兩鄖群、打鼓石群、京山群、大狼山群
湖北區域地質調查大隊,1984年改稱武當山岩群。
特徵
為一套中淺變質岩系。可分為變火山岩和變沉積岩兩個非正式組級單位。變火山岩組(暫置下部,以陝西白河等地區最為典型):其下部為含晶屑的變質凝灰岩與鈉長淺粒岩,多變為各種中淺變質片岩,夾少量凝灰砂岩、粉砂岩等夾層;中部以變沉積凝灰岩為主夾凝灰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等;上部以變火山熔岩為主夾變凝灰岩並夾有較多的凝灰砂岩、變粉砂岩、粘土岩,還有含炭、磷、鈣質的粘土岩、矽質岩及大理岩的不穩定夾層和凸鏡體,在頂部常可見有一層變凝灰質礫岩或含礫火山凝灰岩(通常稱為界牌埡礫岩);變沉積岩組:主要由厚層-塊狀的變質長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粘土質砂岩等互層組成,中夾含炭質、磷質條帶狀粘土岩或粉砂岩。該群變沉積岩組富含微古植物。其上覆為耀嶺河組礫岩及火山岩,二者接觸面多為韌性剪下(滑脫)面,尚難見到清楚的不整合接觸面,下部未見底。最厚,可達86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