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將延長至漢口北,票價,車站,國內首用柔性接觸網,吸音隔聲屏降噪音,“雙迴路”供電系統,列車8年不用大修,體驗“江城天路”,對接公交,醞釀16載 建設10年—武漢輕軌發展史,十年建設無重大事故,超長輕軌將改變人們生活,
一期工程
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全長10.6公里,全線設高架宗關站、太平洋站、礄口路站、崇仁路站、利濟北路站、友誼路站、循禮門站、大智路站、三陽路站、黃浦路站。
二期工程
武漢市軌道交通1號線二期工程分東西兩段,正線全長18.25公里,其中西段工程從宗關至吳家山,長11.26公里設漢西一路、古田四路、古田三路、古田二路、古田一路、舵落口、額頭灣、五環大道、東吳大道9座車站;東段工程由黃埔路至堤角,長6.99公里,設頭道街、二七路、徐州新村、丹水池、新榮、堤角6座車站。二期工程與一期工程合用控制中心,並在古田新建車輛段及綜合維修基地1座,在古田二路和二七路設主變電站。工程採用與1號線一期工程相同的標準與制式。工程採用採用B型車,4輛編組,設計最高行車速度80公里/小時,系統設計最大運輸能力2.85萬人次/小時。
市民乘輕軌可從堤角直達東西湖
輕軌二期工程(堤角一東西湖)通過國家專家組的全方位測評,計畫於28日投入試運營,屆時,市民乘輕軌可從堤角直達東西湖。
輕軌二期長18,7公里,由原一期工程(黃浦路一宗關)分別向東西兩頭延伸。西段從宗關到東西湖區的東吳大道,東段從黃浦路到堤角。二期通車後,武漢輕軌一號線全長達28.8公里。武漢捷運集團介紹,武漢輕軌一號線全線列車採用全自動駕駛功能,聽從計算機指揮,可以無人駕駛;出發或遇相交軌道時,列車會自動選擇方向;行駛中,列車按運營時刻表自動控制加減速,準點抵達各站;遇緊急情況,列車緊急剎車停在安全距離內;進站“定點”停車,自動對準站台劃定的旅客上車線;跑到終點,列車自動折返。
相對於一期工程,二期在人性化程度上更進一步。
輕軌二期15個站點全部配建有公廁,男女分設有2—3個蹲位;每個站點都設計了腳踏車棚,車位總數達2000個,市民可方便地騎腳踏車到捷運站換乘。
此外,一期只有盲道和無障礙坡道,二期則在每個站增加了殘疾人使用的垂直升降 電梯,直達乘輕軌的站台;二期有13個站點設計有廣場或綠化節點,位於進出站口或站點過街天橋的上橋處;二期車輛是“鼓肚子”造型,坐車人感覺更寬敞;車輪上增由Ⅱ了防震裝置,乘坐感覺更平穩,車輛之間的車鉤設計了緩衝裝置,遇突然剎車可將撞擊的“副作用”減到最小;車輪上的吸音設計可以降噪9分貝,夜間行駛安靜。
據悉,試運營期間,輕軌二期將安排上線列車18列,行車間距6分鐘,運能9500人/小時,能滿足高峰小時最大斷面客流的需要。年內,還將增加上線列車數量,行車間距縮短到5分鐘。
將延長至漢口北
即將全線通車的輕軌1號線,還將向新城區延伸——輕軌1號線終點站將由堤角延伸至漢口北市場群,明年底可望建成通車。
按初步設計方案,輕軌1號線延長線全程高架,長約7公里,在漢口北批發第一城服裝市場設終點站漢口北站。輕軌1號線延長線通車後,漢口北市場群將與中心城區無縫對接。
今年,湖北省、武漢市領導多次視察調研漢口北地區,要求輕軌1號線延長線加快建設進度,力爭明年底建成通車。
去年以來,漢口北批發第一城開業,帶來大量人流、物流,與中心城區的交通瓶頸開始顯現。
票價
採用限時分段計價(每相鄰兩站之間為1個區間),起價1.5元,可乘坐6個區間,超過6個區間每3個區間收費0.5元(不足3個按3個算),收費全程5元)。使用“
武漢通”、儲值票的乘客可以享受8折優惠,老年儲值票5折優惠(需與老年證同時使用)。
車站
國內首用柔性接觸網
武漢
輕軌列車使用了柔性接觸網,以確保輕軌供電安全。據悉,這種供電方式在國內輕軌中尚屬首次。
據了解,接觸網一般分柔性、剛性兩種。武漢輕軌採用了柔性接觸網,它具有很好的彈性,能提供更穩定的電能,保證列車運行時的安全。
同時,供電鋼軌帶有750伏的高壓電,特意採用下面裸露,其他三面絕緣,以避免觸電事故發生。
吸音隔聲屏降噪音
輕軌通車後,沿線居民將不會受到噪音影響。專家解釋,這是由於輕軌沿途的軌道兩側設定了吸音隔聲屏,特別是在經過的居民區、醫院等路段,隔音屏最高達到2米,且呈封閉狀,能有效阻礙聲音傳播。
同時,輕軌全線採用彈性整體道床、無縫鋼軌,並減少軌道接縫,使車輪柔和地接觸鋼軌,大大降低了震動。
“雙迴路”供電系統
武漢軌道公司專家透露,武漢輕軌有兩個獨立電站輸電,採用“雙迴路”供電系統,即使遇到停電,也能保證其正常運營。
其供電硬體採用了雙組變電站供電模式,即每條線由兩個獨立的主變電站供電,分別由不同的市屬變電站輸電。兩個變電站可實現越區供電,如出現其中一個主變電站停電,系統將自動切換,由另一主變電站來擔負全線的供電任務。
就算兩個主變電站同時停電,也不會導致輕軌“失控”。輕軌的指揮系統,如調度電話、通訊系統等在停電情況下仍能正常使用,它們全部由蓄電池供電。指揮中心可迅速下達指令,通知司機、車站執行緊急疏散預案。
列車8年不用大修
武漢軌道公司負責人稱,武漢輕軌列車整體採用全封閉結構,並配備了閃光地圖、目的指示器、數位化信息系統、電動塞拉門等先進設備。
車體間由帶裝飾的貫通道連線,採用進口材料,若不出現重大意外,列車可保證8年無大修。此外,隔聲、防水、隔噪等性能均達到歐洲標準。
武漢輕軌列車車體為國內首次採用的鋁合金結構,強度高、耐腐蝕,適合武漢潮濕的氣候,同時減輕車體重量1—2噸,提高了行駛速度。
司機室裝備有自動駕駛系統、自動防護系統和無線通訊系統。列車的監控系統可隨時監控列車設備的運轉狀態,並將狀態反饋給控制中心。
體驗“江城天路”
蜿蜒於世界屋脊的青藏鐵路.被譽為“天路”:即將全線運營的武漢輕軌1號線.以高架形式穿梭於漢口城區.平均高度相當於5層樓高.最高點達24米.因而有江城天路之稱。23日上午.在武漢捷運集團組織下.各大媒體記者登上一列嶄新的輕軌二期列車.對即將開通的輕軌1號線二期西段作了體驗.零距離感受“江城天路”的風采。 列車很快到了一期終點宗關站.宗關站發車時間為ll:05,沿途所經車站雖然沒有乘客上下,但列車仍然停車、開門、關門。11:20,列車抵達終點站東吳大道。據了解。從宗關到東吳大道近12公里.列車運行只花了15分鐘。整車減重2.5t,不僅有利於節能降耗。也有利於減輕整車噪聲。在二期列車車輪內還專門嵌入降噪阻尼環。車輪降噪聲為9.17分貝,降噪效果明顯。記者還注意到,凡二期工程附近有居民區的,輕軌橋粱均安裝了隔音屏。 二期車輛車廂內人性化設計隨處可見:增加了車廂中部的橫扶手。方便站在中部的乘客;在司機室的拖車後部設定了殘疾人輪椅停放區;每個車廂兩端設定了播放滾動字梁的LED顯示裝置;車門上方設定了動態地圖顯示裝置,動態顯示列車到達的每一個站點;列車上安裝了兩通道列車廣播系統和多媒體播放系統.乘客可同步收看電視台播出的節目:車廂和司機室均設定了360°的攝像頭、緊急對話裝置、緊急逃生錘和滅火器。 空調系統方面,選用了全封閉臥式渦旋壓縮機.有效降低了整機高度,並且能自動進行多級能量調節製冷;空調機組不同於一期的兩端布置方案,而是布置在車廂車頂。減少了送風距離,降低了送風壓頭。能有效降低空調機組噪音.同時保證製冷均勻;各座椅下均設定了電採暖裝置,可提高冬季乘坐舒適性。 二期車輛還採用了數字模擬式混合制動系統和移動閉塞信號控制技術,具備無人駕駛和自動駕駛、自動折返完善功能.達到B型車國內先進水平。 輕軌l號線一期車站由於建設時間旱,均未建廁所.乘客深感不便。故在二期車站建設時,每個站均配建廁所。 在該站,除了自動扶梯外,記者還發現了一處垂直電梯,專供殘疾人輪椅乘坐。在站台上,鋪設了盲道,方便盲人乘車。目前,一期車站也在進行改造,增加無障礙設備。 二期車站的導向標識系統也非常完善。乘客上下車、進出站均有標識指引。每個車站除告訴乘客當前車站站名外,也顯示下一站即將到達的車站站名。車站LED顯示裝置還預告下一列車進站的時間。 二期工程從2007年7月正最開工,今年7月通車.總工期僅3年.由於拆遷困難,最後一個車站今年元月才完成拆遷,真正留給土建的施工時間很少;同時為了貫徹捷運加物業的戰略,有物業開發的站點工程量大。這就導致部分車站裝修工程不能在本月底完成.需適當延後。不過,這不會對市民乘坐輕軌造成大的影響。 至於竹葉海車站,是因為過去本沒有此車站,去年8月才正式決定預留竹葉海車站.該站去年10月才施工,目前土建工程沒有完工。
對接公交
軌道交通一號線將於28日全線運營,為解決輕軌與常規交通換乘難,昨日武漢市公交管理辦決定,28日起6條公交線路改線與輕軌銜接。
據了解,公交銜接調整方案將分“三步走”。第一階段主要依託現有公交場站和道路調整新辟25條,第二、三階段則結合沿線道路及換乘樞紐建設情況實施。
為尊重市民出行習慣,讓市民逐步適應軌道交通加常規公交的換乘出行方式,第一階段公交線路調整將分三批進行,第一批在28日調整6條。擬新辟的線路基本集中在第二批次,屆時將新辟線路通往軌道1號線兩端點,即開通新線路將乘客輸送到軌道東吳大道(東西湖方向)、新榮村(江岸二七方向)站點。而擬取消的線路,將根據實際客流情況在第二、第三批次中進行。
以下為6條與輕軌銜接的線路的新走向。
527路:去行馬池中路、環湖中路、馬池路、姑李路、姑嫂樹路、唐家墩路、新華路、友誼路、京漢大道、前進一路、三民路、民族路、沿河大道、沿江大道:回行從三民路起改走友誼路、新華路,其他不變。
595路:由發展一村至武漢客運港。去行漢西路、發展大道、新華路、友誼路、京漢大道、前進一路、三民路、民族路、沿河大道、沿江大道;回行不走前進一路,其他不變。
604路:常青花園、常青路、紅旗渠路、姑嫂樹路、唐家墩路、建設大道、寶豐一路、礄口路、月湖橋、琴台大道。
716路:後湖大道、金橋大道、發展大道、黃孝河路、解放公園路、惠濟路、澳門路、解放大道、礄口路、月湖橋、江城大道、漢陽大道、陽新路、攔江路。
711路:由武漢動物園至牛皮嶺。沿途經動物園路、馬滄湖路、漢陽大道、攔江路、晴川橋、友誼南路、中山大道、北京路、勝利街、三陽路、澳門路、三眼橋路、發展大道、姑嫂樹路、後湖大道。
717路:新榮村客運站、後湖大道、百步亭小區、解放大道、長江二橋、和平大道、中山路、糧道街、中華路、臨江大道、紫陽路、中山路、白沙洲大道、江國路;回行從紫陽路起改走解放路、民主路、中山路,其他不變。
醞釀16載 建設10年—武漢輕軌發展史
2000年4月,鐵四院完成總體設計。12月,武漢輕軌一期工程開工。
2002年6月,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主體工程基本完工。
2003年1月,武漢交通1號線輕軌一期開始鋪軌。
2003年5月,輕軌1號線一期鋪就全程軌道,投資額19億元。
2004年7月28日,武漢輕軌進入觀光試運營,輕軌一期全長10.234公里,設站點10座。2007年6月25日,武漢輕軌1號線二期工程東段開工建設,西段開始鋪設管道,為開工做前期準備。按照國家發改委的批覆,武漢市輕軌1號線二期全長18.448公里,全線高架,總投資51億元。
2010年4月21日,輕軌1號線二期橋樑澆注成功,成為國內最長輕軌橋樑。
2010年6月,輕軌1號線二期鋪軌完畢,正式成為國內最長輕軌。
2010年6月12日,輕軌1號線二期全線試車。輕軌1號線的最高時速可達到80公里,平均時速36.5公里。目前1號線一期運行時速為60至70公里。
2010年7月20日,輕軌1號線試運行。
2010年7月28日,輕軌1號線試運營。
該集團老捷運人介紹,以上十年大事記只是輕軌工程建設的歷史,其醞釀及設計,應上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
1984年,武漢市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醞釀武漢軌道交通。
1992年10月,武漢市軌道交通建設辦公室(公司)成立,編制《武漢市輕軌交通一號線首期工程項目建議書》,跨出實質性一步。
1993年8月,北京市城建設計院編制了《武漢市輕軌交通一號線一期、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1994年6月,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對北京城建設計院的“一號線預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評估。
1998年11月,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完成《武漢輕軌交通一號線一期工程綜合規劃》。
1999年10月,國家計委批准立項。12月,市軌道辦委託鐵道部第四勘測設計院為一號線一期工程總體設計單位。
由此可見,武漢軌道交通歷史,遠遠不止10年,而是26年。
十年建設無重大事故
除了是國內最長的城內輕軌,武漢輕軌還被行業內人士稱為最安全的重點建設工程。據市城建委安全站官員介紹,從2000年動工,到即將全線通車。該工程建設施工過程中,未發生過一例重大事故,創造了國內、省內重點工程安全施工的奇蹟。
有意思的是,輕軌上還建有國內唯一的陸上輕軌“彩虹橋”。這緣於輕軌建設中的兩大難題:如何穿越長江二橋和江岸貨場鐵路上空?
長江二橋下的鐵路,曾令輕軌穿越二橋的規劃幾易其稿。最終敲訂的方案是下穿二橋,降低目前黃浦大街高度,從上到下形成二橋、輕軌、馬路三層的格局。
目前,江岸貨場仍在使用,輕軌越過鐵路上方,中間不能架橋墩,只能架設超長跨度橋。其中兩跨長50米,正中的一跨達105米,而武漢輕軌橋樑平均跨長僅為30米。這么大跨度的橋樑,要保證其安全,不僅橋樑厚度比其他路段要厚近30厘米,上方還將修建鋼拱,以分擔橋樑巨大的壓力。
超長輕軌將改變人們生活
中國管理科學院武漢分院城市交通研究所所長鬍潤洲認為,作為武漢首條快速軌道交通,輕軌將大大改善沿線交通,對居民購房、消費、就業、就醫等產生深遠的影響。
首先,出行難題解決之後,人們會選擇輕軌兩端房價較低的地段購房,給兩端樓盤帶來升值潛力;隨之而來的將是沿線居民消費習慣的改變,居民到鬧市區消費將產生明顯的“鐘擺式”客流;交通的時間成本降低後中,沿線的企業招聘將變得更容易;將有更多的市民湧向同濟、協和等市內大醫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