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生活設施齊全、教學設備先進,多媒體教室、語言實驗室和以每個教室為終端的電教閉路系統,為傳授現代知識提供了先進手段;專業權威的圖書館藏圖書雜誌資料豐富,方便快捷的電子閱覽室,寬敞明亮的圖書報刊閱覽室為師生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遍布各個角落的校園網讓時空的距離變得更近;而籃球場、排球場、健身房、散打室、形體房又是強身健體的好去處。更有熱情奔放的學生、文雅博學的教師。這裡的一切無不展現出這所新型大學的青春活力和現代氣息。 作為一所新型的高等學府,學院堅持“辦人民滿意的大學”的理念,努力實踐名師、名校、名生的“三名”戰略,以質量謀生存,以特色求發展。學院專、兼職教師齊備,且40%以上具有教授、副教授以上職稱,博士、碩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5%,還有多名國家級、省部級優秀教師。同時學院還長期聘請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專家講學;20餘位企業家、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作為特聘教授,使學院離市場更近、離世界更近、離未來更近。
專業設定
學院目前設有服裝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工業設計(藝術)、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會計學、工商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行銷、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給水排水工程、測控技術及儀器、生物工程、工業設計(理工)、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紡織工程(紡織品貿易方向)、輕化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廣告學、英語(科技貿易方向)等39個本科專業(方向),人力資源管理、國際貨運代理、物流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市場行銷、涉外會計、商務英語等10個專科專業(方向)。面向全國10餘個省市招生。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
人才培養
學院對培養人才的規格定位是:推行“1234” 特色教育(即:1.外語、2.計算機、3.專業、4.多證書)方案;熟練掌握英語聽、說、讀、寫及實際運用能力;具有較強的商業競爭能力和獨當一面開展工作的適應能力;學生具有高尚的品質和優雅的氣質,有鮮明的個性,特別是在信息處理和溝通能力方面能適應對外交往的需要。良好的積累是為了更大的跨越。目前,外經貿學院正以嶄新的姿態,穩健的腳步,努力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學院歷史
外經貿學院的前身——湖北對外貿易學校
一、建校初期的辦學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黨中央發出“加強貿易,擴大出口”的號召。湖北省外貿局為充實和加強專業人員隊伍,於1958年底抽調11名適合教學的人員籌備辦學事宜,採取開辦外貿專業班的形式辦學。於1959年9 月招收學生150人,學制3年,1961年9月,招收學生50人,學制1年(速成班),借用湖北省銀行學校和武漢市商業學校校舍辦學。這種以專業班形式的辦學,到1962年6月,因時處國家困難時期及所借學校不能繼續容納等原因而中斷。這個時期,周文彬(女)、陳繼皋同志先後主持學校工作。
隨著三年自然災害的過去,我國工農業生產開始好轉。出口貿易也開始回升,加強外貿專業隊伍建設問題,重新被提到了湖北省外貿局黨委的議事日程。1964年初,湖北省外貿局將原來辦外貿專業班的5名同志召回,由陳繼皋同志負責,組成籌備建校辦學的班子。
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於1964年9月1日在武漢市漢陽龍陽湖正式掛牌,直屬湖北省外貿局領導。學校設有黨支部,由陳繼皋任黨支部書記,招生工作由省外貿局政治處負責。這一時期共招收3期學生、舉辦職工英語短訓班一期。其中,1964年3月招收第一期學生60人;1964年8月,招收第二期學生58人;1965年11月,招收第三期學生58人。所招三期學生,都是從全省應屆高、國中畢業生中,經過考試錄取的,畢業後分配在湖北省外貿系統工作。 1966年3月,為回響“備戰備荒為人民”的號召,學校遷至湖北省隨縣大洪山。1967年因“文化大革命”學校解散停辦。
二、學校恢復後的辦學
1974年9月11日,湖北省對外貿易局向湖北省委財貿政治部呈報了“關於請示恢復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的報告”(鄂外政[1974]64號)。1975年8月12 日,湖北省革命委員會印發了“關於建立和恢復五所中等專業學校的通知”(鄂革文[1975]077號)。通知稱:“省對外貿易局恢復中等專業學校一所,定名為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由省對外貿易局直接領導。”
同年8月,省外貿局調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公司湖北省分公司黨委書記盧夢超同志負責學校全面工作(1979年5月被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正式任命為校長),並開始了恢復湖北省外貿學校的籌備工作。一是進行校址選定及基本建設。經武漢市城市規劃局同意,學校地址選定在武昌卓刀泉小何村。學校基本建設從1977年開始到1981年結束。二是邊建校邊招生辦學。1975年,由於學校剛剛恢復,教職工總共只有7人,舊校址年久失修不能再用,新校址正在選定之中。為此,學校經與省糧食局和省糧食學校協商,在省糧食學校辦一個外貿財會班,並委託省糧食學校代招,共招學生49人。1976年省外貿局政治處開始恢復學校後的首次招生,共招學生132人。由於師資力量不夠,僅開辦了進出口業務和財務會計兩個專業。1977年由於校舍未建成,暫停招生。
從1977年起,國家恢復實行“自願報名,統一考試,統一招生”的制度。學校招生與教學工作逐步恢復到正常軌道。1978年學校招收學生100人,1979年招收學生30人,1980年招收學生100人,1981年招收學生60人。1980年元月,同期還開辦了幹部輪訓進修班、外貿職工進修班等。
這個時期學校行政負責人是盧夢超,校領導成員有陳啟友、陳賢翼、項裕太。1978年10月正式成立湖北省外貿學校黨總支,盧夢超任總支書記,陳啟友任總支副書記。
三、快速發展時期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也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學校提出的辦學方向是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指針,以培養政治思想過硬,業務能力過硬,紀律作風過硬的外經貿中等人才為目標,堅持改革,保證質量,注意效益,為外經貿及社會經濟建設服務,逐步形成學校“四性兩好”的辦學特色,即思想的創造性、專業的涉外性、課程的實用性、人才的複合性,教學環境好、學校聲譽好。
為了實現以上辦學方向和培養目標,從1982年起,學校從引進人才入手,在全省範圍內大規模引進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人才,充實教師隊伍。這個時期,為適應人才市場的需要,學校一方面積極開設新專業、熱門專業,例如外貿英語專業,另一方面,進一步改造老專業,調整課程設定,如開設“市場行銷”、“外貿制單”、“電算會計”等實務課程。與此同時,強化職業技能教育培訓,積極與社會接軌,實行“多證書制”。如英語等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外銷員證、會計證、電算會計證、文秘證等,突出了中等專業學校的辦學特長,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招生規模,從歷年徘徊在300人左右到1989年首次突破千人,1994年到1999年在校生每年均保持在2000人左右。與此同時,學校大力開展多層次的聯合辦學。如1984年至1989年與武漢大學聯辦經濟貿易專業大專班,有80人畢業;1990年至1997年與華中師範大學聯辦外貿英語和經濟貿易大專班,有230人畢業; 1993年至1996年與武漢工業大學聯辦經貿大專班,有220人畢業;1994年至1997年與華中理工大學聯辦國際貿易大專班,有37人畢業; 1997年至2002年與中南民族大學聯辦國際貿易、經貿英語大專班,有604人畢業等。
從1998年起還先後與日本國際專修學校,英國倫敦工商會考試局,新加坡鑫鑫公司、加拿大多倫多國立北美文理學院等三十餘所大學聯合辦學,均取得了良好的實效。
1982年7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常務會議正式批准,省外貿學校同時掛湖北省外貿幹部學校的牌子。從1980年9月至1992年7月共開地縣科局長培訓班5期,省直業務科長培訓班7期,小型企業經理崗位培訓班5期,職工中專業務、財會班21期以及政工幹部培訓班、全國經貿審計培訓班、業務速成班等15期。培訓外貿在職幹部職工2萬餘人次。
這個時期,學校的歷任校長和黨委書記是:盧夢超、項裕太、吳逸、向華禮、陳建華。 學校的快速發展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1985年,外貿部教育局將湖北省外貿學校審定為全國3所外經貿中專重點學校之一,全國經貿中專學校紛紛前來參觀學習。省外貿學校積極為兄弟學校提供教學計畫和專業課程教學大綱,為他們培訓師資。時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國務委員、外經貿部部長於1995年12月25日致信,高度評價省外貿學校的工作:“你校培養了一大批合格人才,為繁榮和發展外經貿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並希望學校“再接再厲,積極探索,辦出特色,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主任柳隨年讚揚學校“育人三十五載,桃李滿天下”;湖北省委書記賈志傑題書學校“務實、創新,更上一層樓”;湖北省省長蔣祝平勉勵學校“放眼世界,參與競爭”。此外,有關方面的領導和專家張洪祥、鐘書樵、厲以寧、于光遠、魏傑、王林生等為學校欣然題詞祝賀。新聞媒體對學校工作也做了大量的宣傳報導。
四、謀求更高層次發展
2000年初,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領導和教職工開始思考學校謀求更大發展問題。當年5月26日,時任湖北省省長蔣祝平、副省長張洪祥視察外貿學校,在聽取了學校情況匯報後,他們對外貿學校謀求發展的思路給予了肯定。2001年10月,時任副省長韓忠學率省教育廳、省計委、省財政廳、省外經貿廳有關領導和職能部門領導來外貿學校,就培養高級外經貿人才問題進行現場辦公,並就提升外貿學校辦學規格問題進行了討論。同年11月武漢科技學院得知這一信息後,時任黨委書記羅兵、院長陳克強等領導非常重視,並成立專班對外貿學校進行考察。2002年5月由湖北省對外經濟貿易合作廳、武漢科技學院共簽合併協定,並分別以鄂外經貿人(2002)7號、武科(2002)14號文向湖北省人民政府請示合併事宜。2002年8月23日,經湖北省教育廳、省計委、省財政廳發文批准(鄂教發函[2002]44號),外貿學校整體併入武漢科技學院。
一、併入武漢科技學院(現武漢紡織大學)的背景
始建於1958年的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是湖北省外經貿廳所屬的省級重點中專學校和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為湖北省培養了大批外經貿專業國中級人才,對湖北省外經貿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人才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從20世紀90年代起,中等職業教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生源嚴重不足,發展舉步維艱,學校的領導和教職工開始思考和謀求學校的生存與發展。
2000年5月26日,湖北省省長蔣祝平、副省長張洪祥視察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時,對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謀求發展的思路給予了充分肯定。2001年10月,副省長韓忠學率省教育廳、省計委、省財政廳、省外經貿廳有關領導和職能部門領導到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就培養高級外經貿人才問題進行現場辦公,並就提升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辦學規格問題進行了討論。與此同時,武漢科技學院正急需在校外找一處合適的場所,籌建民辦獨立二級學院。在湖北省政府有關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經湖北省教育廳牽線搭橋,2001年11月,武漢科技學院組織專班對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進行了考察。經兩校多次磋商,初步達成了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整體併入武漢科技學院的意向。
二、正式併入並成立專科部
根據《省外經貿廳關於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整體併入武漢科技學院的函》(鄂外經貿人【2002】7號)、武漢科技學院《關於將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整體併入的請示》(武科[2002]14號)和《省教育廳、省計委、省財政廳關於同意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整體併入武漢科技學院的復函》(鄂教發函[2002]44號),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正式整體併入我校,成立武漢科技學院專科部,行政隸屬關係與湖北省外經貿廳徹底脫鉤。
學校簡介
武漢紡織大學(原武漢紡織工學院)坐落於
九省通衢的湖北省
武漢市,占地面積2006畝,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理、工、文(藝)、經、管、法、教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紡織服裝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普通高等學校。材料學院
徐衛林教授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複合紡紗技術”被譽為在紡紗技術上的革命性突破,榮獲了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連續十二年居全國服裝院校綜合積分第一名,被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授予中國“十大時裝名校”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