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各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一、強化政策引導,全力以赴保居民就業
(一)穩定各類就業崗位。對裁員(減員)率不高於5.5%的企業,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繳納
失業保險費按100%予以返還;對裁員(減員)率高於5.5%的企業,按70%予以返還;對參保職工在500人以下(以下含本數,下同)的企業,可直接按100%予以返還。對暫時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但堅持不裁員或者少裁員的參保企業,適當放寬其穩崗返還政策認定標準,重點向受疫情影響企業傾斜,返還標準可按不超過6個月的當地月人均
失業保險金和參保職工人數確定。(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市商務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總工會,各區人民政府〈含開發區、風景區管委會,下同〉)
(二)促進重點群體就業。發揮企業吸納就業主渠道作用,對吸納高校畢業生、
農村勞動力、貧困勞動力、下崗失業和
就業困難人員的企業,符合條件的給予1000元—2000元/人的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對介紹各類勞動者到企業就業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符合條件的給予1000元/人的就業創業服務補貼。將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全年籌集25萬個以上的企業崗位用於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其中國有企業要從新增就業崗位中拿出不低於60%的崗位專門用於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結合社會治理,增加2000個社區工作崗位。加大就業見習力度,增加5700個就業見習崗位。增加“三支一扶”崗位至500個。增加2020年全市公務員、選調生招錄計畫,將事業單位空缺崗位主要用於專項招聘應屆畢業生。全力做好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和新業扶貧。(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區人民政府)
(三)兜底就業困難人員。對城鎮零就業家庭成員中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在10個工作日內推薦上崗,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開發一批城市和農村
公益性崗位,用於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對從事公益性崗位政策期滿仍未實現穩定就業的就業困難人員,政策享受期限再延長1年。對補貼期滿後仍然難以通過其他渠道實現就業的大齡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重度殘疾人等特殊困難人員,再次通過公益性崗位予以安置。全年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7萬人以上。(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區人民政府)
(四)推進創業帶動就業。支持創業孵化園區、示範基地降低或者減免創業者場地租金等費用。對已發放的個人、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可按照規定向貸款銀行申請臨時性延期償還。對金融機構發放的普惠性小微企業首次貸款,市財政部門按首次發放貸款額度的0.5‰予以獎勵。簡化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手續,申請人提交場所合法使用證明即可登記。推進返鄉創業,深入推進“我興楚鄉、創在湖北”返鄉創業行動,按照規定對自主創業的人員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市場監管局,各區人民政府,人行武漢分行營管部)
二、守住基本底線,全力以赴保基本民生
(一)保障困難民眾基本生活。對受疫情影響無法外出務工、經營和就業,收入下降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城鄉居民以及生活困難的新冠肺炎患者及其家庭,按照相關規定及時納入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簡稱低保)和特困人員供養範圍。2020年4—6月,暫停開展低保對象退出工作,低保家庭中有成員病亡的,暫不降低該家庭保障水平;對疫情後外出務工、返崗復工、個體經營的低保及低收入對象,2020年4—6月不計算收入,7—12月減半計算收入;對低保新申請對象,簡化審核審批程式,可以實行容缺審批;從4月1日起,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至830元/月和680元/月。2020年3—6月,提高困難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將失業保險金標準提高至當地月
最低工資標準的90%,對領取失業保險期滿仍未就業的失業人員,按不同情形可申領失業保險金或者失業補助金。(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區人民政府)
(二)積極開展臨時救助工作。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貧困家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孤兒(含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困難民眾,按照城鄉低保標準的6倍給予臨時救助。對我市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中無法外出務工的靈活務工人員,按照城鄉低保標準的4倍給予一次性臨時救助。加大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力度,充分發揮臨時救助救急救難功能,針對急難情形,可積極開展先行救助。(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各區人民政府)
(三)有針對性援助特殊群體。持續開展困難退役軍人幫扶援助工作,加大涉軍利益群體困難人員援助力度。對因疫情連續3個月及以上未發放工資導致生活困難的本市在崗殘疾人職工、未納入低保的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殘疾人,以及從事種養業因疫情損失較重、未納入低保的農村殘疾人,參照當地低保標準給予一個月的一次性困難補貼。加強對染疫貧困戶和受疫情直接影響的貧困戶、邊緣戶的動態監測,加大對染疫貧困戶的幫扶力度,提高貧困戶兜底保障水平,保障邊緣戶在小額貸款、技術培訓、公益崗位安置上與貧困戶享受同等政策;在蔡甸、江夏、黃陂和新洲區全面實施“防貧保”,防止邊緣人口因病因災因疫致貧。(責任單位: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扶貧開發辦、市財政局,市殘聯,各區人民政府)
(四)抓好重要生活物資保供穩價。加強“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等重要生活物資供應,保障全市主要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價格平穩。開展農超對接,建立完善本地農產品與重點商超企業和重點電商平台產銷對接常態工作機制,在各大型商超企業和電商平台設立本地農產品銷售專櫃(專區)。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聯動機制,及時發放價格臨時補貼,按國家有關規定,將2020年3—6月價格臨時補貼標準提高1倍。加強對重要生活物資的監督檢查,加大市場監督檢查力度,重點打擊哄抬物價、囤積居奇、不正當競爭行為,確保市場穩定有序。(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各區人民政府)
三、加大扶持力度,全力以赴保市場主體
(一)加強產品與市場對接。建立常態化對接機制,明確產品推廣目錄和採購單位名錄,促進中小企業與企業、套用單位和銷售企業開展對接。制定產品推廣套用政策,引導政府投資項目、社會投資項目、房地產開發企業使用武漢產品,引導工程設計單位、
建築施工企業帶動中小微企業抱團拓展外地市場,促進漢產汽車、家電消費。加大消費券發放力度,提升消費者購買能力。爭取在漢央企等大型國有企業實施“點對點”精準幫扶,加大對我市中小企業產品的採購力度。組織產銷對接活動,推動我市產品進入批發市場、連鎖超市、特產店、電商平台銷售。(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鄉建設局、市城管執法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園林和林業局、市水務局、市商務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住房保障房管局,各區人民政府)
(二)強化流動性資金支持。擴大中小微企業紓困專項資金規模到400億元,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一年期的無息貸款。設立200億元貸款額度的定向紓困資金,對受疫情影響而產生暫時流動性資金困難的個體工商戶給予支持。對納入定向紓困專項資金支持名單的個體工商戶,其獲得的本市轄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發放貸款給予100%財政貼息。(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各區人民政府)
(三)加大個體工商戶幫扶力度。符合復工復產規定的個體工商戶,無需批准即可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活動。對銷售農副產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的個體經營者,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從事民眾基本生活保障的零售業個體經營者,各區可根據實際情況劃定場所、延長時間、依法予以豁免登記。在證照確定的範圍區域網路上銷售蔬菜、水果相關商品,自建的網路銷售線下配送站點無需辦理相關證照。對無力足額繳納2020年上半年水、電、氣費用的個體工商戶,實行“欠費不停供”措施。打通物流通道,暢通運輸鏈條,最大限度保證個體工商戶復工復產原料進得來、產品出得去。(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城管執法委、市水務局,各區人民政府,武漢供電公司)
四、提升保障能力,全力以赴保糧食能源安全
(一)穩住糧食生產。堅決守住耕地“紅線”,確保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用途不改變。完善扶持糧食生產政策措施,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引導和鼓勵規模化種糧。完善水稻田
生態補償機制,確保糧食生產產能。(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二)強化糧食應急保障。實施糧食供應總量動態平衡管理,全面核查米麵油庫存情況,督促協調糧食企業增加成品糧油備貨和穩定供應,確保疫情期間成品糧庫存不低於30天供應量,糧油供應不脫銷、不空檔。加強市場監測和預警,保持糧油價格基本穩定。高度關注社會輿情變化,及時回應市場關切,引導市民理性消費,避免出現恐慌性搶購糧食。(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
(三)增強能源保障能力。打造世界城市電網,提高我市接受“西電東送”“北電南送”能力,全面提升電網可靠率。加強與煤源地的戰略合作,強化煤炭運輸保障,加大電煤和重點用煤企業、備用電廠的優質煤儲備力度,燃煤電廠儲煤不低於18天。推進全市天然氣管網與國家乾網互濟互通,加快推進儲配設施項目建設,確保到2020年底我市投產的天然氣儲備能力達到3000萬立方米。加強與中石化的深度合作,完善成品油銷售網路體系。制訂完善煤、電、油、氣調度保障應急管理預案,實現能源供應保障安全有序。(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城管執法委,武漢供電公司)
五、強化協同發展,全力以赴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一)聚焦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針對企業生產經營遇到的實際困難,組織政銀企對接、人才供需對接等活動,使人流、物流、資金流有序轉動起來,暢通經濟社會循環。完善運行監測體系,加強跟蹤服務,定期走訪產值達10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和服務業企業,推動復產向達產轉變。建立綠色物流通道,保障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生產原料、零部件、產品的運輸暢通。切實幫助企業做好疫情防控、人員到崗、金融信貸、稅費減免等工作。(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市城鄉建設局、市住房保障房管局、市稅務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二)聚焦重點產業鏈項目招商。堅持“應急”“謀遠”並重,根據重大項目計畫和疫情後的市場變化情況,瞄準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民營經濟500強企業,組織策劃一系列招商活動,引進一批性、帶動性強的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加大工業、服務業項目招商力度,充分發揮國家產業基地和專業園區的平台和載體作用,緊盯重點產業鏈上下游的關鍵環節,開展點對點精準招商,力爭工業項目占全市招商項目比重達到三分之一以上。(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各區人民政府)
(三)聚焦重點產業鏈延伸發展。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實施智慧型化改造提升計畫,建設一批高水平數字車間、智慧型工廠。加快推進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復工、建設,在項目審批、建設用地、項目融資等方面優先支持,解決產業鏈上下游不配套、交通物流不暢等問題。聚焦疫情催生的新產業、新業態,大力發展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基建”,全年累計建成5G基站(含微站及室內分布系統)2萬個。深入挖掘5G在垂直行業領域的需求,擴大武漢5G商用規模。加快四大國家級產業基地和大健康產業基地建設步伐,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網信辦、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政府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各區人民政府,中國電信、
中國移動、
中國聯通、中國鐵塔武漢分公司)
六、統籌調配財力,全力以赴保基層運轉
(一)保基本支出。加大部門預算和專項資金預算壓減力度,嚴格控制“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除“六保”和疫情防控支出外,其他支出一律從嚴控制,不再出台新的增支政策。2020年部門預算基本支出中一般性支出一律壓減15%以上,各部門和單位項目支出一律壓減20%以上,對部門歸口管理的專項資金預算一律調減30%以上。(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各區人民政府)
(二)強化資金統籌。加強基本公共服務資金保障,確保社會穩定。制定嚴格的盤活存量資金措施,將2019年及以前年度結轉結餘資金一律收回,對保運轉支出預算安排存在缺口的,及時調整或者調劑預算補足,確保保運轉支出按時足額落實。加大保基層運轉資金支持力度,按照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將社區相關經費納入區級財政預算,市級財政通過轉移支付給予適當補助。(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各區人民政府)
(三)夯實基層治理能力。各區要制定本區社區工作者管理實施細則,兌現社區工作人員報酬,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培訓和考核,優勝劣汰,選優配強骨幹力量。落實全市社區治理創新助力項目,開展100個城鄉社區結對共建活動。通過發動志願者、社區社會組織、物業公司力量以及購買
非全日制用工等方式,充實社區防控力量,積極創新基層治理方式。(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各區人民政府)
武漢市人民政府
2020年5月13日
解讀
一、《意見》出台的背景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當前,疫情尚未結束,發展任務異常艱巨。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中央提出的今年發展主要目標和總體部署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大“六穩”工作力度,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六保”是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守住“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今年以來,武漢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前所未有,疫情對武漢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前所未有,武漢面臨的複雜形勢、不確定性因素前所未有。“六保”對武漢特別具有現實性、針對性和指導性。
二、保居民就業
提高政策精準度和針對性,引導企業增加崗位和減少裁員,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確保就業大局穩定。
1、按裁員(減員)率,對企業失業保險費予以相應返還。
2、對吸納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力、貧困勞動力、下崗失業和就業困難人員的企業,符合條件的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
3、增加2020年全市公務員、選調生招錄計畫,將事業單位空缺崗位主要用於專項招聘應屆畢業生。全力做好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和新業扶貧。(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4、全年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7萬人以上。
三、保基本民生
圍繞民生重點難點問題,保障困難民眾基本生活,加強特殊群體救助和臨時性措施,做好重要生活物資保供穩價。
1、今年4月至6月,暫停開展低保對象退出工作。
2、從4月1日起,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至830元/月和680元/月。
3、對我市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中無法外出務工的靈活務工人員,按照城鄉低保標準的4倍給予一次性臨時救助。
4、抓好“兩不愁三保障”排查工作,對染疫貧困戶和受疫情直接影響的貧困戶、邊緣戶加強動態監測。
5、加強“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等重要生活物資供應,加大市場監督檢查力度,重點打擊哄抬物價、囤積居奇、不正當競爭行為,確保市場穩定有序。
四、保市場主體
針對市場主體受疫情影響後的突出問題,加強市場對接和要素保障,著力幫扶企業渡過難關。
1、加強產品與市場對接,促進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產品銷售。加大消費券發放力度,提升消費者購買能力。
2、設立中小微企業紓困專項資金,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一年期的無息貸款。
3、無力足額繳納2020年上半年水、電、氣費用的個體工商戶,實行“欠費不停供”措施。
五、保糧食能源安全
緊繃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之弦,做好生產流通、保供穩價、有序運轉等各項工作。
1、堅決守住耕地“紅線”,確保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用途不改變,確保糧食生產產能。
2、確保疫情期間成品糧庫存不低於30天供應量,確保糧油供應不脫銷、不空檔。
3、增強電、煤、油、氣等能源保障能力。
六、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依託龍頭企業和骨幹企業,強化產業上下游、跨行業協同生產,促進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達產,進一步擴大開放和招商引資,發揮重點產業和重點產業基地的支撐作用。
1、推進產業鏈協同,使人流、物流、資金流有序轉動起來,暢通經濟社會循環。
2、緊盯重點產業鏈上下游的關鍵環節,組織策劃一系列招商活動,引進一批引領性、帶動性強的重大產業項目。
3、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
七、保基層運轉
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作用,引導基層積極開展治理體系創新,加快形成常態化疫情防控管理體系。
1、今年部門預算基本支出中一般性支出一律壓減15%以上,各部門單位項目支出一律壓減20%以上,對部門歸口管理的專項資金預算一律調減30%以上。
2、加大保基層運轉資金支持力度,按照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將社區相關經費納入區級財政預算,市級
財政轉移支付給予適當補助。
3、落實市社區治理創新助力項目,開展100個城鄉社區結對共建,積極創新基層治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