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78年,武漢大學建立武漢大學計算機科學系。
2000年8月,原武漢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計算機科學系、武漢水利電力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武漢測繪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和工程系合併為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
2010年1月11日,原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軟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多媒體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原武漢大學計算中心合併組建新的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
2015年,“網路信息系統安全與隱私實驗室”被確定為“湖北省(傑出)青年文明號”創建單位。
辦學條件
專業設定
學科建設
據2018年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2個
博士後流動站、3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7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10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國家重點學科。
2016年,學院計算機科學學科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
博士後流動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軟體工程博士後流動站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空間安全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信息安全、軟體工程、安防應急信息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信息安全、安防應急信息技術、軟體工程、通信與信息系統、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計算機技術、電子與通信工程
國家重點學科: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教學建設
截至2015年10月,學院有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計畫專業2個、拔尖人才培養試驗班1個、卓越工程師專業1個,建設了多門精品共享課程、全英文課程和雙語教學課程;開設了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畫”中的“弘毅學堂”計算機班。
國家級精品課程:編譯原理、微機系統與接口技術、密碼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網路安全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卓越工程師計畫:計算機科學卓越工程師班
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計畫專業:信息安全、物聯網工程
截至2015年10月,學院的信息安全專業建設教學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參與了省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40餘項,發表教學改革研究論文八十餘篇。
師資力量
據2018年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共有教職工267人,其中專任教師202人,實驗教學28人。
截至2017年5月,學院擁有國家教學名師1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青年千人計畫入選者3人,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5人,湖北省“百人計畫”入選者3人,“楚天學者”特聘教授2人,楚天學子3人。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徐寶文、劉夢赤
國家青年千人計畫:王騫、李宗鵬、陳震中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畫:陳丹、荊曉遠、肖春霞、彭智勇、劉娟
湖北省“百人計畫”:李宗鵬、彭智勇、劉夢赤
“楚天學者”特聘教授:陳丹、荊曉遠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18年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類)、1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1個湖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湖北軟體評測中心、4個學院研究所和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類):空天信息安全與可信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多媒體網路通信工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公共財政與經濟運行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學院研究所(中心):計算機軟體研究所、計算機套用研究所、計算機網路研究所、計算中心
研究成果
據2018年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承擔了國家973計畫、863計畫、重大專項等多項國家重點項目,獲國家級、省部級獎勵20多項,獲專利授權和申請軟體著作權登記170餘項。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學院標識為藍色的線條圖案構成,形似三頁捲紙。
精神文化
據2018年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先後舉行了五天契約情侶活動、E文化節等學生活動,2015年成立了車聯網俱樂部。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院長 | 胡瑞敏 |
書記 | 沃聞達 |
副院長 | 應時 |
吳黎兵 |
趙波 |
李宗鵬 |
彭正明 |
副書記 | 吳紅波 |
胡俊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