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893年武漢大學建校之1922年成立生物學系,1978年成立病毒學系, 1992年生物學系、病毒學系和生物工程中心合併成立生命科學學院。經過歷代師生員工的努力,特別是一批學術造詣深、治學嚴謹、國內外知名的高水平生物學家,如湯佩松何定傑舒紅兵等在此辛勤耕耘,使學院成為學科門類齊全,綜合實力較強,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研究型學院。長期以來,學院形成了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優良院風和學風,現任院長宋保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英文名: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t WuHan University
  • 簡稱:武大生科院
  • 創辦時間:1893
  • 類別:公立大學
  • 屬性:211工程,985工程
  • 所屬地區:中國武漢
  • 主管部門:教育部
  • 專職院士:3
  • 國家重點學科:5
學院構成,專業構成,師資力量,硬體設施,現任領導,重點科研基地,學科專業,科研簡介,榮譽和成果,

學院構成

專業構成

學院現設六個系(植物學與動物學系、微生物學系、病毒學系、細胞與發育生物學系、遺傳學系、生物化學系)和兩個中心(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和共享設備中心),建有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建)、湖北梁子湖湖泊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植物發育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植物生物技術與遺傳資源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等研究基地,擁有規模較大、特色鮮明的動植物標本館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164人(其中教師95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千人計畫特聘教授2名,青年千人計畫2名,長江學者8名(含特聘教授5名、講座教授3名),珞珈學者5名(含特聘教授4名,講座教授1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名,國家創新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湖北省創新團隊3個,教授51人(含博士生導師49人),副教授34人。學院每年招生博士生約100名,碩士生160名,本科生約150名。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是全國首批生物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湖北省一級學科優勢學科,1993年獲準建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2002 年獲準建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病毒的感染與控制、植物與動物的發育生物學兩個項目為國家“十五”“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面向農業、醫學和環境重大問題的生物學研究項目為國家“211工程”三期重點建設項目;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植物與動物發育生物學創新平台是國家 “985工程”二期建設的兩個科技創新平台;2005年經教育部批准武漢大學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成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微生物學、動物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生命科學導論等5門課程為國家精品課程,分子生物學課程為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為國家人才模式創新實驗區,生物科學專業獲批為湖北省本科品牌專業,3項成果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

硬體設施

邵逸夫先生、教育部和武漢大學共同出資新建的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大樓,面積為23000平方米,是目前國內單體面積最大的生命科學大樓, 現已全面投入使用。在新的生命科學大樓內,學院教學實驗室和科研實驗室的面貌煥然一新,資源得到合理組合和高效利用,為培養高水平的人才和出高水平成果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環境。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具有一流的儀器設備和研究條件,包括質譜分析儀、電子顯微鏡、蛋白質互作分析儀、膜片鉗、高通量序列分析儀、微量熱分析儀、超速離心機等大型儀器。該院擁有23000平方米的現代化實驗與教學大樓,建有全國高校中第一家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P3實驗室)和細胞和微生物材料保存量亞洲第一的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

現任領導

職務
姓 名
分 工
院 長
主持學院行政工作
書 記
何建慶
主持學院黨委工作
副書記
張軍亭
研究生管理,組織、統戰、工會、老協等
副書記
王紹軍
本科生管理,宣傳等
副院長
本科生教學
副院長
潘茲書
科技、產業與外事
副院長
唐 兵
研究生教育
副院長
趙 潔
學科與人才隊伍建設、博士後工作
副院長
燕小安
行政與後勤

重點科研基地

名 稱
主 任
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
湖北梁子湖湖泊生態系統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
於 丹
植物生物技術與遺傳資源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學科專業

一、本科生專業
生物學基地班(招生專業:生物學基地班、生物學國際班)
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招生專業: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
二、碩士生、博士生專業
一級學科博士點
生物學
二級學科
植物學
微生物學
動物學
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
遺傳學
生態學
細胞生物學
三、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
生物學
四、重點學科
國家一級學科重點學科
生物學
二級學科
生態學
遺傳學
“211工程”三期重點建設學科
生物學一級學科(項目:面向農業、醫學和環境重大問題的生物學研究)
“985”工程三期建設項目
生物學一級學科建設
武漢大學基礎學科振興計畫
湖北省一級學科優勢學科
生物學

科研簡介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科研實力雄厚、基礎設施齊全、儀器設備先進,承擔學科前沿和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能力較強,與企業和社會各界建立了廣泛聯繫和科技成果轉化通路。新生命科學大樓內建有200平方米負壓達到P3級的專用實驗室、100平方米達到國家規定標準的GLP實驗室,建有達到較高水準的發育生物學國家級重點學科和植物發育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微生物學國家級重點學科和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遺傳學國家級重點學科和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植物生物技術和遺傳資源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態學國家級重點學科和湖北梁子湖湖泊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湖北省蓮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胺基酸研究所和湖北省胺基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以及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實驗室;我院在該大樓之外還建有被國際專利組織認可的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海南水稻繁育基地、植物溫室、花山植物繁育基地等機構或基地。全院儀器設備總值已超過1億元。
學院近5年來承擔國家973、863、支撐計畫、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等各級各類項目400多項,獲科研經費超過2億元。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10多項,發表論文1000餘篇,獲專利30餘項。

榮譽和成果

作為研究型學院,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一直秉承追求卓越的辦院宗旨,提供一流的教學服務,開展高水平的學術研究。生科院的畢業生以其素質高、基礎厚、創新性強贏得海內外的讚譽,很多人已經成為歐美主要大學的終身教授。生科院具有從事創新研究的優良傳統,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原生物系湯佩松教授就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和Science不斷發表學術論文;我院楊弘遠院士八十年代創立的植物離體受精技術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學院又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眾多在歐美國家學有所成的年輕學者加入到生科院建設的行列,學院的研究水平和國際地位不斷提升,近年來主持3項國家“973項目”的研究工作,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了系列研究論文,學術成果不斷獲得重要獎項,如楊弘遠院士主持的“植物性細胞、受精及胚胎髮生離體作業系統的創建與實驗生物學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4)、朱英國院士主持的“中國水稻農家品種馬尾粘敗育株發現與馬協CMS(馬協A)選育和利用”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03)。目前全院師生正以飽滿的熱情和不斷進取的姿態,勵精圖治,發憤圖強,為生命科學和生物醫學的進步、國家經濟的發展和武漢大學的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