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早期建築群位於湖北武漢東湖湖畔,完工於1936年,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武漢東湖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點之一,仍在作為教學基地沿用至今。武漢大學的校園建築坐擁珞珈山,校園內中西合璧的宮殿式早期建築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堪稱“近現代中國大學校園建築的佳作與典範”,一批武漢大學早期建築(群)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宋卿體育館、櫻園老齋舍、老圖書館、半山廬、十八棟。武漢大學法學大樓、經管大樓、外語大樓等標誌性建築群氣勢雄偉,新老建築交相輝映,相得益彰,使這座享譽一個多世紀的中國頂尖學府熠熠生輝。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之美,是一種壯美:仿布達拉宮的琉璃瓦建築,“老齋舍”依山而建的磅礴氣勢,珞珈山麓最高建築“老圖書館”人必仰視的八角飛檐,“行政樓”坐落半山的雄偉體量,均有讓人敬仰的巍峨氣度。
2016年9月,武漢大學早期建築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大學早期建築
- 外文名:Early Buildings of Wuhan University
- 建築屬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地點:湖北武漢
- 建築面積:5.4萬平方米
- 完工時間:1936年
- 母景區:武漢東湖風景區
歷史沿革
這組建築於1930年動工,1936年竣工,一氣呵成。包括武大牌樓,文、法、理、工四個學院大樓,宋卿體育館,老圖書館及廣場,男生寄宿舍(櫻園學生宿舍),學生飯廳及俱樂部,半山廬,周恩來故居,郭沫若故居,華中水工試驗所……
當年由科學家李四光騎著毛驢帶著乾糧選址規劃,美國建築師開爾斯設計,代表了當時一流校園的理想模式。
建築群整體上遵循“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中國傳統原則,形成以圖書館、理學院、工學院為主體的三個建築團組,又引入西方古典式樣,融合了中西建築之長。
“它氣勢恢宏,布局精巧,中西合璧,美輪美奐,是中國近代史上唯一完整規劃和統籌設計,並在較短時間內一氣呵成的大學校園,是全國最大最美的一組近代高校建築群,堪稱中國近代大學校園建築的佳作和典範。”武漢大學檔案館原館長徐正榜說。
2001年,該校15處、26棟建築面積為54,054平方米的早期建築,被列入國務院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意義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群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它融合了中西建築風格,將西方古典建築的元素融入到中國的園林、寺廟等傳統建築的風格之中,整個建築群就像一座座“花園”和美麗的“宮殿”。同時,除此之外,該建築群掩映在青山綠水之中,對教學、科研、育人以及服務社會等都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這批早期建築共68棟,7.8萬平方米。此外還包括部分四五十年代的建築。其中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6棟,5.4萬平方米。
開爾斯的校園布局設計,貫穿中國傳統建築“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思想,採用“遠取其勢,近取其質”的手法,因山就勢,散點布局,變化有序,整個校園格局自由又有嚴整的片斷,最大限度地擴大了環境空間層次,開風氣之先,影響了中國後來的建築,在中國建築史上有里程碑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