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嶺門

武嶺門

武嶺門,位於浙江奉化溪口鎮,距武嶺山脊,扼古鎮門戶,原址武嶺庵,設有茶亭。1929年拆建仿古城樓,兩層3間,飛檐翹瓴。1929年之前是一個小庵堂,1930年被蔣介石改建為三間兩層的武關式城門建築。門額兩面都鐫“武嶺”題字,正面為國民黨元老、著名書法家于右任所寫。背面是蔣介石親筆手書。2007年4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嶺門
  • 位置:浙江奉化溪口鎮
  • 建立時間:1929年
  •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 08:00~17:00
  • 保護級別: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概述,基本簡介,名稱來源,歷史,景點,三里長街,武嶺中學,文昌閣,門匾,原因,書寫,位置,工藝,軼事,

概述

基本簡介

武嶺門是溪口鎮的門戶,用略帶粉紅色的塊石砌成。是溪口著名旅遊景點之一。武嶺門是進入溪口鎮的必經之路,因建在武山的山脊上而得名。1929年前還是個小庵堂,蔣介石的母親篤信佛教,常到這裡念經拜佛。1930年被蔣介石改建為三間兩層的武關式城門建築。門額兩面都鐫“武嶺”題字,正面為國民黨元老、著名書法家于右任所寫。背面是蔣介石親筆手書。
武嶺門武嶺門

名稱來源

武嶺門因建在武嶺山上,故名之。武嶺之名,一說是取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武陵,武嶺與武陵諧音;一說是其獨以武嶺名者,殆取義於武德。

歷史

武嶺門在1929年之前有兩間低矮小平房,房內塑著幾尊菩薩,稱之為“武嶺庵”。善男信女們常到此燒香拜佛,庵旁邊還擺些茶水,免費供過往行人飲用,也有一些遠道香客偶爾在庵里歇息寄宿。1929年蔣介石在這裡改造成三間二房城樓式城門建築。
武嶺門景區武嶺門景區
後來,他奪取全國政權後,就下令撥款給溪口鎮,改建武嶺庵,除了要求工程按期完工外,還規定新建門樓要有金陵中山門之巍峨,燕京古宮之氣象。
1930年,蔣介石重回故鄉,此時工程落成,原先破敗的“武嶺庵”面貌大改,三間兩房城樓式建築立地而起,既高大又雄偉。構建式樣,汲取全國各地門樓建築之所長;建築質量,雄姿英拔,堅不可摧;建築效用,可供兵家駐紮、攻擊和防備。樓閣里可設哨所,地形十分險要。

景點

三里長街

武嶺門內,三里長街與蜿蜒剡溪相依相伴,宛若世外桃源,仿佛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描寫的“武陵”景象。武嶺路三里長街就是蔣氏父子從小生活的故鄉。沿街有小洋房
三里長街三里長街

武嶺中學

武嶺門北為武嶺中學武嶺學校占地90餘畝,環境一流,設施俱全,有教學樓、宿舍樓、圖書館操場、餐廳等組成。武嶺學校自創辦以來,備受蔣家青睞,1932年起蔣介石自兼校長,宋美齡蔣經國蔣緯國都是校方董事。武嶺學校禮堂,是學校的主要集會場所,據說重要活動,包括宋美齡49歲生日晚會等都在此舉行。禮堂牆基上刻著蔣介石為該校題寫的奠基石銘文。樓上是招待黨國要人的高級寓所。樓下東北角有一間是蔣介石的辦公室。禮堂東面山邊有一塊巨大的岩石,刻在岩壁上的“武嶺幽勝”四個大字也是蔣介石的親筆所書。
武嶺中學武嶺中學

文昌閣

路南是供奉文昌帝君的“文昌閣”。文昌帝君又叫奎星,是主持文運的星宿,故文昌閣也稱奎星閣。文昌閣古木濃蔭,山崖壁立,溪流潺潺,潭深水碧。登閣遠眺,溪口全景盡收眼底。清人奎閣凌霄詩云:
文昌閣文昌閣
巍峨百尺峙山丘,贏得奎光身鬥牛。
文藪由來錦溪勝,爭看多士踏鰲頭。
文昌閣為古代“溪口十景”之一,因位於武山南端高處,別名“奎閣”,故將此景區稱為“奎閣凌霄”。原建築造於清代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至民國時期已破敗不堪。
1924年,蔣介石從廣東回鄉掃墓,見其楹棟傾斜,於是就請他的哥哥蔣介卿召集民工重建,至第二年造成飛檐翹角的兩層樓房,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完工之日,蔣介石名之為“樂亭”,作《樂亭記》以描述其勝。但溪口人仍稱之為“文昌閣”,文昌閣改建後,成為蔣介石的私人別墅和藏書樓。

門匾

原因

門額兩面都有“武嶺”兩字,外面是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先生所寫,而裡面則是蔣介石自題,之所以將此取名“武嶺”,是蔣介石為了體現尊重前輩之意。因為,其一蔣介石崇尚武德;其二“武嶺”為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的諧音。
于右任先生題寫的“武嶺” 2013-04-06于右任先生題寫的“武嶺” 2013-04-06

書寫

有人請國民黨元老、書法家于右任題寫門匾。于右任的題詞送到蔣介石手裡後,蔣介石邊看邊讚許。“武嶺學校”校董張明鎬很了解蔣介石。有一天,蔣介石走進武嶺學校,張明鎬陪蔣介石繞學校轉了一圈。走進辦公室時說:“校長,請您給武嶺留下墨寶。”蔣介石連說了幾個“好”字。走至案前,順手揀起毛筆,寫了五六張“武嶺”兩字。最後,確定了一張。
武嶺門武嶺門

位置

在確定蔣介石和于右任兩人的題詞擺放位置時,有人請示蔣介石怎么擺法?蔣孝先搶先提議:“當然蔣校長的題詞放在正面。”蔣介石緊皺眉頭道:“你知道什麼?”然後,交代經辦人:“於先生是大書法家,又是本黨元老,把他的題詞放在正面。”後來,于右任看到蔣介石題寫的“武嶺”兩字相當蒼勁有力,嘆服道:“蔣總司令宏量,鄙人知矣!”
武嶺門樓巍峨壯觀,門額上“武嶺”二字為於佑任所題。門樓內側也有“武嶺”二字,此仍蔣公介石所書,字型中規中距,頗見功力。為何於佑任題的武嶺放在外側呢?原來在1930年,武嶺中學校長張明鎬先請蔣題了武嶺二字,於佑任題的武嶺是後送來的。張明鎬徵求蔣的意見,兩幅字如何擺法?蔣不假思索地回道:“於佑任是書法家,他的題字應放在外面。”

工藝

“武嶺”兩字,在手工雕刻上別具一格,除了完全按書寫字樣鑿雕外,還在於從質地堅硬的“青油石”上鑿刻凹進去的字形。難度較大,人們稱這種字形為“陰字”。新中國成立後,溪口人為了清除蔣氏殘留下來的“遺毒”,但又捨不得丟掉“武嶺”兩字,便想了個辦法,用水泥塗在字面上,武嶺兩字就此隱匿。1979年,對外開放一陣春風,吹掉了“陰字”上的水泥。蔣介石的遺蹟陸續修復,于右任和蔣介石題寫的“武嶺”真跡再現在遊客眼前。

軼事

蔣介石與武嶺庵結有不解之緣。蔣母王采玉是武嶺庵常客,有一年武嶺庵廟會,王采玉帶著才5歲的兒子蔣介石去點香。從此,蔣介石就喜歡上武嶺庵。武嶺庵離豐鎬房不遠,僅二百來米,是蔣介石常去玩耍的活動場所。尤其在夏天,烈日當空,天氣悶熱,少年蔣介石經常在剡溪戲水後躲進武嶺庵,逃避他母親管束。有一次,王采玉發現兒子下河游泳,手拿小竹竿,氣呼呼地跑到武嶺庵,揪著兒子耳朵,從菩薩後面把蔣介石揪回家裡。1921年5月3日,已結婚的蔣介石跟妻子毛福梅發生口角。當晚,他不回妻房,偷偷在武嶺庵住了一夜。事後,他在日記里寫道:“夕宿於武嶺庵,蚤甚擾,愁集,反側不交睫。”
1925年,蔣介石回鄉省親。他在武嶺庵門前走動,面對剡溪蜿蜒東去,感嘆人生似流水般無情,許多往事,歷歷在目。他走進庵里,見壁上歪歪斜斜一首詩:“萬山不許一溪流,急得溪水日夜喧;待等流盡山前腳,滔滔溪水出前村。”儘管他不清楚此詩出於何人之手,但詩意觸動了他的心。想起自己,嘯馬戎生何等艱難,不覺失聲長嘆,心中出現“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傷感。邊上有個幕僚問道:“莫非為戰事操心?”蔣介石沒吭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