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凌雲

武凌雲

武凌雲,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出生於梨園家庭,父母都是山西省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父親武忠自幼學藝,師承山西晉劇泰斗、鬚生大王丁果仙,虛心向其他劇種學習,練就了富有特色的傳統表演絕技——帽翅功。他在晉劇移植劇目《徐策跑城》中的精彩表演,更是名震三晉,譽滿京津。母親閻惠貞是正宗丁派鬚生演員,其唱腔響亮、渾厚、韻味十足。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凌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山西省
  • 職業:演員
  • 代表作品:《徐策跑城》,《古城會》,《賣畫劈門》等
人物介紹,相關事件,

人物介紹

武凌雲自幼在劇團中長大,每當劇團排戲時,他就偷偷地看,悄悄地學,回家後竟能把諸多角色模仿得惟妙惟肖。父母發現他很有天賦,又有音色不錯的好嗓子,不禁萌發了教他學戲的念頭。小小年紀的武凌雲竟然一學就會。除了學戲之外,他還擺弄各種樂器。在父母嚴格的要求和悉心的指導下,他在戲曲藝術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礎。當太原市碗碗腔劇團招收隨團學員時,他即刻應試並被正式錄用,從此開始了藝術生涯。這一年,他才12歲。戲曲演員的下鄉演出生活是很艱苦的,吃不上飯,沒有地方睡覺是常有的事。但是,憑著對戲曲事業的熱愛和追求,小小年紀的武凌雲把這些困難都克服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藝術水平也不斷地提高。正當他準備一展自己的才華時,他所在的碗碗腔劇團解散了,他被市文化局調進太原市實驗晉劇院。這對武凌雲來說,又面臨一個新的考驗。雖然晉劇和碗碗腔都屬北方梆子劇種,但是在唱腔、音樂旋律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差別,許多人因不適應而紛紛改行。可是武凌雲卻怎么也舍不下自己喜愛的戲劇藝術事業,咬著牙又重頭開始學唱晉劇。由於他基本功紮實,學習刻苦,又直接得到父母的言傳身教,繼承了父母的特長,很快就能擔當演出任務了,既能完成晉劇老生的做工戲,又能很好地演唱晉劇鬚生的唱工戲,成為晉劇表演的新一代驕子。1994年,剛滿30歲的武凌雲就被評為國家二級演員,成為太原市實驗晉劇院東風演出團的台柱子。

相關事件

晉劇絕活第一人 戲劇舞台多面手——武凌雲先進事跡材料
武凌雲,男,國家一級演員,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五屆中國“映山紅”戲劇節表演一等獎獲得者,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太原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太原市民盟副主委,太原市政協常委,太原市青聯副主席,太原市青聯藝術團團長,太原市實驗晉劇院副院長。
武凌雲出身梨園世家,父親武忠國家一級演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代表,師承晉劇泰斗丁果仙,母親閆惠貞也是國家一級演員,二人均為戲劇界著名的晉劇表演藝術家,可謂家學源淵。小時候,身為演員的父親,發現兒子嗓音清脆,悟性高,模範仿力強,就開始讓他學戲練功。但兒時的武凌雲特別調皮,貪玩,不肯吃苦。父親生氣地說,你不愛學習也不想練功,那就只有給你根木棍去要飯了。懾於父親的威嚴,他開始了自己的學戲生涯。這就是眾所周知的“一根棍子,成就一枝‘梅花'”的故事。他8歲學戲,12歲考入劇團。18歲那年,他參加太原市戲劇“希望杯”大獎賽,以《徐策跑城》一舉奪魁,獲得金獎。從此,武凌雲在晉劇舞台上便一發而不可收拾。
1986年到1990年間,他連續三年蟬聯太原市“希望杯”金獎,引起了戲劇界眾多專家的關注。1996年,他因在《古城會》中對關羽性格、神態的到位把握和優美的唱腔、灑脫的做派,榮獲山西省戲劇最高獎項“杏花獎”。 1997年,他接演的《都市警官》,榮獲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獎”,個人獲山西省現代戲調演最佳主角獎。1999年,他以《三關點帥》中的楊六郎、《古城會》中的關羽、《徐策跑城》中的徐策獲得評審與戲眾的一致認同,獲得了第五屆中國“映山紅”戲劇節表演一等獎。這是他首次在全國性賽事中獲獎。年底,他被授予“山西省跨世紀”傑出青年人才、山西省“跨世紀”戲劇新星。但他並不滿足,又把目光聚焦在中國戲劇界的最高獎項“梅花獎”上。時至1999年,經過充分準備,他攜自己的得意之作《徐策跑城》參加了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大賽。舞台上,他憑藉自己紮實的唱功和到位的表演,演活了徐策,征服了台下的眾多專家和觀眾,獲得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2003年,他又被授予太原市第七屆“十大傑出青年”稱號,太原市第三屆青年“五四獎章”。
武凌雲從小隨父母親學戲,師承丁派,盡得真傳,唱腔圓潤豪放,表演灑脫逼真。但時代在發展,人們審美標準在變化,相應的藝術也需要不斷發展才能跟上時代的要求。例如,晉劇唱腔高亢激昂,頗具燕趙風骨,但也多被詬病為大喊大叫、吵雜聒噪。創新是藝術的生命所在,而繼承傳統又的創新的前提和源泉。武凌雲深曉繼承與創新的奧妙。在丁派表演藝術的基礎上,吸收河北梆子、蒙古調等其他劇種的行腔優點,博採眾長,兼容百家,形成了自己深厚舒展、優雅婉轉、韻味綿醇的演唱風格。在表演上,富於激情,蘊藉深厚,始終堅持“演戲不演人”,不重複機械的戲曲表現程式,而是在此基礎上力求準確把握角色內心世界,並從自我體驗出發,寓情理於形式,賦程式以生命,深刻刻畫人物思想感情。他演徐策,不單純模仿人物動作,而是在把握劇中角色內心世界起伏跌宕的情緒變化的基礎上,用帽翅特技的表演,表達徐策跑城時內心的細微變化。精彩的帽翅功與細膩感人的唱腔高度契合,渾然一體,使徐策這一戲劇人物有了真實的藝術生命。他演關羽,細心揣摩關羽雕像神態,精心設計一招一式,既具有英雄之奇,又具有常人之俗,演活了中國民眾心目中忠義神勇的“關老爺”,贏得了“中國晉劇活關公”的美稱。尤其是在晉劇傳統絕活帽翅功的開拓創新上,經過他的潛心研究與銳意創新,在父親四種帽翅功的基礎上發明帽翅雙前攪、雙後攪、陰陽攪、單後攪等五種新方法,豐富了晉劇絕活,這在戲劇界尚屬首創。2001年,他赴北京參加首屆戲劇絕活節,獲優秀表演獎。2002年再次赴京參加中央電視台“關於戲曲帽翅的表演如何套用”的錄製,並為李瑞環現場演出,節目被選參加春節戲曲晚會。
作為太原市實驗晉劇院副院長,武凌雲著眼全局,積極主動配合劇院一把手,全面開展院部工作,不越權,不搶功,身先士卒,率先垂範,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做了許多實實在在、惠及全院的工作。尤其是在業務上,他廣泛聯繫,積極交流,每年為劇團爭取大半的演出任務,真正地解決了劇團的生存問題。
作為市民盟副主委、市政協常委,武凌雲最關心的還是民眾的文化生活。他說,要把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戲曲工作做到實處,這是統戰工作的一部分,是他應盡的義務。這幾年來,他頻繁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不計報酬,不辭辛勞。到貧困山區扶貧演出,去勞教所、戒毒所幫教送暖,去部隊、工地、廠礦慰問演出,無論嚴寒酷暑,無論風霜雨雪,總是沖在最前面。隨中國劇協梅花獎藝術團“送歡樂、下基層”,北京、上海、寧夏、陝西、海南、台灣、香港等省份,足跡遍涉大江南北,及時把黨的先進文化和先進思想送到這些最需要的地方,送到這些最需要的人心裡,為社會和諧安定奉獻著自己全部的力量。他說:“30多年來,我幾乎年年都在田間地頭搭就的舞台上摸爬滾打,已經習慣了基層老百姓的掌聲。只要觀眾需要,我願意隨時為大家送上演出。” 繁重的工作及演出任務,使武凌雲在演出中傷及左腿。可即使在住院治療期間,工作也一天沒耽誤。
“認認真真演戲,清清白白做人。”是武凌雲的人生信條。隨著他演藝事業的發展,他在戲劇界聲譽雀起,各種榮譽和獎項紛至沓來。但他卻不為虛名所累,始終堅持自己簡樸的生活,誠肯的態度,踏實的作風,灑脫的為人;身兼數職,卻兩袖清風,纖塵不染。武凌雲感嘆: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演關公戲,要學關公品行,做關公人。
人都說武凌雲“不安分”,但他卻明白是自己懂得了藝術觸類旁通的道理。他興趣濃厚,廣泛涉獵,琴棋書畫,能歌善舞,沉浸在藝術的殿堂里樂而忘返。2005年他接受上級領導任務,參與山西省歌舞團音樂劇排演,開創了傳統晉劇與現代音樂劇的合作先河。為了豐富晉劇的表現手段,讓山西觀眾領略“變臉”的神奇藝術,也為了實踐讓“藝術成為民族共有”的宏願,1999年,他親赴四川,拜“世界變臉第一人”的王道正老先生為關門弟子,學習川劇變臉絕技,歷經三年,終於如願。所有這些他都能將其巧妙地運用到他的表演中,展示在戲曲舞台上。由於他博採眾長,跨曲種、跨行當,被廣大熱愛晉劇的觀眾稱為當今三晉戲曲舞台上的多面手。
如今,年屆不惑的武凌雲仍一如既往地努力著。他說,繁榮晉劇事業是他畢生的追求。他要用自己熟悉和擅長的文藝形式,責無旁貸地發揮自己的職業優勢,創作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優秀文藝作品,把黨的先進文化和先進的思想帶給全國人民。這是他首當其衝的工作重心。
武凌雲,國家一級演員,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太原市政協委員,太原市實驗晉劇院副院長,中國民主同盟太原市委員會副主委,太原市青聯副主席,太原市劇協副主席,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委員,世界藝術家協會理事。1964年出身於梨園世家,其父武忠是我省著名的晉劇表演藝術家,在戲劇界譽稱“山西的周信芳”。他的唱腔念白獨具特色,表演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並化為己用,以老爺戲《徐策跑城》《古城會》《賣畫劈門》等代表劇目,為晉劇男鬚生演員開闢了一條新路。
武凌雲的母親閻慧貞,是晉劇舞台上鬚生行當“丁字派”唱腔藝術的最好傳人。1962年拜晉劇鬚生大王丁果仙為師,幾齣《打金枝》《空城計》《蘆花》,嗓音寬厚洪亮、吐字傳神、韻味醇厚而紅遍三晉。兒時的武凌雲特別調皮,身為晉劇演員的父親發現兒子嗓音清脆,悟性高,模仿力強,從8歲起就強行讓他開始練功學唱戲。但貪玩的武凌雲怕吃苦不認真學戲練功,經常會遭到嚴父的棍棒教訓。每到此時,父親就說:“不愛學習也不愛練功,那只有給你一根木棍去要飯了。”懾於父親的威嚴,武凌雲只能咬緊牙關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戲生涯中。並於12歲時考入劇團正式唱戲走上戲曲演藝人生。
命運似乎特別垂青這個有著極高戲劇天賦的男兒,三十多年來,武凌雲在繼承父輩優秀傳統的基礎上發展自己,汲取眾家所長,為己所用,吹拉彈唱,唱念做打,全面發展,被大家譽稱“三晉男梅第一枝”。由於武凌雲博採眾長,跨曲種,跨行當,被廣大熱愛晉劇的觀眾譽稱當今三晉戲曲舞台上的多面手。山西戲曲中的技巧絕活非常多,髯扣功、帽翅功、耍牙、馬鞭、靴子、袍子等等,武凌雲可以說是樣樣精通,信手拈來。不僅如此,他在外出交流演出時,還研習和借鑑外來劇種,把河北梆子中的演技、評戲的唱腔、越劇的柔美、川劇的“變臉”等戲劇精髓融入到晉劇的表演技巧中,讓晉劇藝術融入了“變臉”的神奇藝術,使藝術為民族共有。
藝術的發展繁榮,在於不斷改革,推陳出新。武凌雲在子承父業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成為晉劇百花叢中的一枝“男梅”,擷取了山西省戲劇最高獎“杏花獎”、第五屆中國“映山紅”戲劇節表演一等獎、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等榮譽。以獨特的晉劇絕活帽翅功、髯扣功而獨領風騷,榮得了首屆戲劇絕活節目“優秀表演獎”,使他的名字享譽三晉,震驚了海內外的戲劇舞台。
博眾之長:塑造觀眾喜聞樂見的晉劇名角
“前山之路是戲,教我以使命,教我在社會人格中自我實現,以身踐行;後山之路是信仰,假我以羽翼,教我在自然人格中超越,心靈在戲劇天地里遨遊。”三十多年的戲劇生涯,武凌雲始終堅持“演戲不演人”的藝術信仰,不讓自己成為“戲奴”。他在老戲種《徐策跑城》中演徐策時,就把自己當成了白髮蒼蒼的徐策,使自身與角色高度契合,渾然一體,讓角色有了真實的藝術生命,進入了演員演戲的最佳狀態。他演關羽時,既有英雄之奇又具常人之俗,是觀眾心中恩怨分明、信譽卓著的“活武聖”。其表演的中國戲劇精髓髯扣功、帽翅功等絕活技巧,讓他連續三年走上了中央電視台春節戲曲晚會舞台,並贏得了戲迷們雷鳴般的掌聲。在太原市建城2500年慶典之際,山西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通過衛星頻道推出武凌雲演的關羽形象,舞台上的演員導遊向世界介紹被國民神話了的“武聖”形象,滿足了觀眾對武聖的尊崇之心,收到了良好社會效應。此外,他還在其他方面也有突出表現。在《都市警官》中扮演英武帥氣的警官;在19集電視連續劇《喜耕田的故事》中扮演了縣紀檢委書記等角色。
流光一閃三十年,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生命的成長為武凌雲帶來了無數的榮譽和光環,而內心的執著日益將武凌雲打磨得堅毅無悔,不再懷疑是否真的可以用一生把理想刻畫成真。在三晉戲壇上,不論是晉劇大師丁果仙,還是晉劇皇后王愛愛,能走進港台等地進行藝術交流,充分展示晉劇魅力的只有武凌雲一人。
民間聲樂:原生態藝術讓他傾慕讓他醉
近兩年,武凌雲開始研學演唱山西原生態民歌,其發自內心的唱腔與自如的表演形式深受三晉戲迷的喜愛。武凌雲說,原生態民歌就是老百姓唱的歌,生活中的歌。唱腔形式上應該是始發自大自然的聲音,不能聲嘶力竭,也不能過分修飾。民歌是屬於那種越土越原生態的民間藝術,但也不能太土得掉渣,在演唱過程中,需要把渣子抖一抖,稍微加工一下,使其更加優美動聽。都說山西是民歌的海洋,武凌雲在唱原生態民歌時,不是一味地模仿別人,而是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加入了戲曲的元素,如晉劇、左權小花戲、祁太秧歌等,並且把方言土音更加藝術化,讓其藝術風格在唱腔上有了新的突破,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武凌雲原生態唱腔,獲得專家好評。
今年年初,武凌雲在太原市舉辦的第三屆戲劇票友節上演唱了一首原生態民歌《櫻桃好吃樹難栽》,觀眾非常喜歡,說:“凌雲呀,你咋唱得那么好聽呢,又是民歌,又有戲曲味,還有蒙古味。”他為了練歌,經常自己花錢去太原的KTV練歌房練歌,一唱就是四五個小時,一下午只練一首歌,一首歌一唱就是三四十遍,反反覆覆地練。所以引的KTV練歌房的工作人員都趴在門縫上看,躲在門外聽。負責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當即表示讓他以後免費來練歌。好在天道酬勤,他的原生態民歌得到了專家的好評和觀眾的喜歡,被喜愛他的觀眾稱為“山西的騰格爾”。
武凌雲主張“讓藝術輕鬆起來”。演員演得輕鬆,觀眾就看得輕鬆。山西的晉劇、梆子戲、蒲劇等就比較費嗓子,這不僅會影響演員的藝術壽命,而且觀眾看得也感覺很累,不是在很輕鬆、很舒服地欣賞藝術。
武凌雲一直強調“藝術來源於人民,還原於人民”。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他年年有200多天時間都在領著太原市晉劇團到城鄉農村給老百姓演戲。這使他在把歡樂帶給民眾的同時,又進一步積累了素材,增加了閱歷和修養。比如說,在鄉下演出時碰到哪家婚喪嫁娶,他每次都會站在旁邊仔細地觀察,認真鑽研,把學到的民間藝術惟妙惟肖融到了晉劇的表演之中。他經常說,演員演戲不能為得獎而演戲,應該用得獎的作品來回報觀眾。他這樣說,也這樣做了。
武凌雲認為,演員表演的過程實際上是二度創作,不僅要注意唱腔的演唱技巧,而且唱之前應先理解好歌詞。戲劇要提高,演員也要提高自己的素質。演員出去要格外注意自己的形象,無論是吃穿住行哪方面都應該給觀眾留下美好的印象。如果一個演員自己都不愛護自己,更別談老百姓愛你了。為什麼好的電視劇中間老插廣告收視率也不會下降,就是因為電視劇的水平提高了,把觀眾一環扣一環地吸引了。戲曲也應該與時俱進,加入一些流行元素來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如果老是一成不變,觀眾就會審美疲勞。我們應該借著山西建設文化強省的勁風,不斷地提高自己,在山西這塊沃土上打造我們晉劇的品牌。
在繁華浮躁的當代社會中,武凌雲執著過、困惑過、也風光過。今天,他能靜下心來專心搞藝術實在是難能可貴。按說他遇到過許許多多觸電走紅、一夜成名的良機和名師,但是他更忠於自己,捍衛晉劇藝術,以孝字當頭,子承父業為一生的追求,傳承和發揚光大了晉劇這份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行動令人敬佩。
不惑之年的武凌雲在戲劇舞台上如魚得水,沒有辜負父母及老師們的期望,他不僅在表演上增長了閱歷和修養,同時他的感悟、經驗也在滄桑歲月中逐步形成。他說,藝術需要積累,包括時間的積累,舞台感覺是一種從藝術到人生的感悟。現在的他找到了自己新的藝術位置,那就是在繼承老一輩表演藝術家民族傳統的基礎上發展自己,吸收眾家所長,為己所用,闖出一條新路,唱出他自己。
但願千心萬心,有感有悟,性悟所在,努力所在,都是以武凌雲之名給自己打造了一世華麗豪邁的夢想,讓生命境界在戲劇天地間化為鯤鵬,暢意一回任爾遨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