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翅功

帽翅功俗稱閃帽翅,在戲曲中,紗帽是古代官員戴的一種帽子,正式名稱叫做幞頭。帽翅是紗帽上的一種裝飾,分為方翅(為正派官員所用)、尖翅(為兇殘奸詐官員所用)、圓翅(為昏庸糊塗官員所用),附屬在相紗(古代宰相專用頭盔)上的扁長帽翅,又稱扁擔翅。 戲曲演員利用耍帽翅來表達角色心理活動,稱為帽翅功。耍帽翅完全由脖頸及後腦勺控制,需刻苦磨練方能運用自如。此外,帽翅上的彈簧也要長短軟硬適度,便於演員控制。蒲劇五大名家之首的閻逢春先生首創的·以後由閻更平先生移植到秦腔里,在<<徐策跑城>>里首次運用.為婺劇晉劇等劇種也曾效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帽翅功
  • 首次運用:徐策跑城
  • 俗稱:閃帽翅
  • 屬性:古代官員戴的一種帽子
簡介,過程,

簡介

蒲劇名家閻逢春,1 5歲隨父學藝,先學小生,後改鬚生。他的表演以瀟灑自如著稱,獨樹一幟,深受觀眾喜愛。他的帽翅功技巧嫻熟,在同行中有口皆碑。他演《薛剛反朝》中的徐策,在跑城過程中,為了表達徐策聽到薛剛反朝的訊息,欣喜若狂的激動情緒,帽翅先是左邊擺右邊停,後是右邊擺左邊停,最後雙翅盤旋擺動,節奏鮮明,層次清楚,令人嘆為觀止。天津河北梆子劇院著名演員王伯華汲取了蒲劇耍帽翅的技巧,經過多年苦心鑽研,在《徐策跑城》、《寇準背靴》等戲中的帽翅功,也受到同行一致讚譽。

過程

《 周仁回府》“悔路”一場“耍帽翅”的絕技秦腔最早沒有。是山西蒲劇名家閻逢春首創。(閻逢春(1917-1975)著名蒲劇表演藝術家。工鬚生代表作《薛剛反朝》、《法門寺》、《大報仇》、《反徐州》、《放飯》等戲。據說京劇海派周信芳看了閻逢春《跑城》對閻說:“你的《跑城》實在好,我不如你。”)民國27年(1938),日軍侵占晉南,閻逢春隨蒲劇藝人輾轉西安,以“鬚生泰斗”的頭銜在晉風社掛了頭牌。閻逢春看西安三意社名角和家彥《殺驛》、從和家彥的抖須閃紗帽翅程式中很受啟發:如果能讓紗帽翅的抖動有規律一些就更完美了。於是他經過苦心研習創造了帽翅功,在西安南院門劇院,閻逢春主演《殺驛》首次運用了帽翅功這一絕技,觀眾為之驚嘆!在西安期間閻逢春學習秦腔劉毓中演出《忠義俠》,後來就移植演出了蒲劇“新本”《忠義俠》,(蒲劇有老本《忠義俠》)在“回府路上”的戲中他加入帽翅單甩、雙甩、交替變化的帽翅功。後來50年代任哲中又從閻逢春那裡學到了“耍帽翅”用於“悔路”表演中,亦成為當代秦腔的經典路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