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德青花瓷(正德青花)

明正德青花瓷

正德青花一般指本詞條

明代正德(公元1506—1521年,明武宗朱厚燳年號)朝前後共16年,青花瓷正處於明代中晚期交替的過渡時期,上乘成化、弘治朝,下啟嘉靖、萬曆朝,器物逐漸改變了前朝的精緻、纖細、小巧的風格,更多生產出造型凝重的大件器物。正德朝的青花瓷分為三個時期:正德早期青花與成化青花相仿,但數量不多;中期是正德青花的典型器;晚期因青料改用西域回青,發色濃艷,青花色澤和紋樣與之後的嘉靖青花相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正德青花瓷器
  • 時間:明代正德  公元1506—1521年
  • 特點:造型凝重
  • 胎釉:釉色白中閃青灰,釉層肥潤、細膩
  • 類型:瓷器
胎釉,青料,造型,紋飾,款識,

胎釉

 正德青花的官窯器胎體細潔,但厚薄不均,大件器物比較厚重。釉色白中閃青灰,釉層肥潤、細膩,釉面光亮,透明度強,釉中氣泡較多,器物底面的釉呈亮青色,這是正德青花的標誌性特徵之一。
故宮藏明正德青花阿拉伯文燭台故宮藏明正德青花阿拉伯文燭台
民窯器胎體粗重,厚薄不均,接痕明顯。碗類底心下塌,有乳釘,圈足有窯砂,露胎處有火石紅斑。釉色兩種,厚釉渾濁呈鴨蛋青色,有微小氣泡;薄釉白中泛青,表面光潤。

青料

正德朝的青花色料是採用產自江西上高縣的石子青,又叫無名子。色澤青中偏灰,不如宣德朝的濃翠,也不像成化朝的幽雅。雖不濃重,但發色很穩定,只有少部分發色深沉,有暈散帶褐色鐵鏽斑,分水只有濃淡兩色。正德晚期改用回青,發色濃艷,與之後的嘉靖青花相仿。

造型

 正德中期一改前朝盤碗為主的單調局面,除了繼承前朝的盤、碗、罐、、壺外,增加了許多新品種和大型器物,文房用具,供器大量生產。
故宮藏明正德青花纏枝花卉紋出戟尊故宮藏明正德青花纏枝花卉紋出戟尊
瓶類有梅瓶、雙獸耳瓶、雙耳瓶出戟瓶長頸瓶葫蘆瓶
罐類有多種器形,大小不一,只要有氏紐蓋罐、套口蓋罐、方罐、小口罐等。
花盆類有長方、六方、八方、菱花形等多種。
供器類有燭台、扁腹四方形香爐、花瓣形香爐、筒形爐、象耳爐、出戟花觚等多種。
文房用具有筆架、筆盒、四層式圓盒、圓筒式多層盒、硯台、水滴、花插、書桌插屏等。
盤類有撇口式、收口式,圈足都較高,足牆內斂明顯,塌底。
壺類有軍持背壺執壺、梨形壺。
碗類有雞心碗、大碗、高足碗諸葛碗,最著名的是“宮碗”,其器型為口沿外撇,腹部深寬,這種碗也被叫作“正德碗”,初燒於宣德朝,正德朝盛行,享有很高的聲譽。
另外正德官窯還有幾種代表性的器形,有仰鐘式碗、直口墩式及敞口豐腹的壺。
民窯器的石榴形小罐、八方罐為過去所少見。正德朝開始出現用紋飾複雜的青花碗作陪葬,也叫“壙碗”。正德後期開始燒造大器,花觚葫蘆瓶、燭台、爐、罐、繡墩等漸多,文具類的筆山、盆、洗、渣斗奩盒花插也很新穎。

紋飾

 正德青花開始大量繪製伊斯蘭教和道教圖案,用波斯文和吉祥圖案作為主體紋飾是當時盛行的一種風氣,波斯文內容大多是吉祥語句,有些則說明了器物的用途。人物故事的題材比成化、弘治朝更為廣泛。具體紋樣有穿花龍、飛翼龍、團龍、夔龍、雙龍、五龍、雲龍、團鳳、穿花鳳、鳳穿牡丹、人物故事、松下高士、攜琴訪友、淵明愛菊、八仙過海、園林觀畫、仙人朝聖、真武大帝、西廂拜月、十六子嬰戲、仕女、南極仙翁、花鳥、蟠螭、海馬、犀牛望月、魚蟹、蓮荷魚藻、松竹梅、月影梅、纏枝蓮托八寶、纏枝靈芝、三果、海棠、枇杷、荔枝、石榴、櫻桃、葡萄、芭蕉、寶相花、百合、蓮蓬、蔓草、八寶、園景花卉、龜背錦、藏文、回紋等。
故宮藏明正德青花人物套盒故宮藏明正德青花人物套盒
官窯器構圖趨向繁密,與成化、弘治青花疏朗明快的風格大不相同,大量採用雙勾平塗技法,沒有筆觸感。紋飾葉、花的脈線十分明顯。
民窯器構圖趨於疏朗,用筆較為工致,主要有龍紋、纏枝蓮、折枝花卉,以魚紋、奔馬、長尾飛翼龍及海螺紋等為突出。乳虎、樹石欄桿、松下讀書老人、松下樂女等紋樣都是正德朝才出現的。

款識

 正德官窯款以“大明正德年制”兩行六字和“正德年制”兩行四字雙圈楷書款為多見。四字款並非始於正德,但正德年使用的最多。“德”字和宣德款一樣,缺少中間一畫。
“大明正德年制”款識“大明正德年制”款識
民窯器有“大明正德年造”、“大明年造”、“正德年造”年號款,其中多見四字款。另外還有寫年月款的,如上海博物館藏的明正德青花回紋硯,底部就書有“大明正德十年(1515年)十月方孟置用”款,此外也有書“正德丁卯(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吉日欽”款的青花字筒爐和“大明正德秋月吉日造”款的青花弦紋碗等。另外還有“福”字款,雙欄方勝花押款等,並出現“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等仿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