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足碗

高足碗

碗的一種式樣。造型與高足杯相同,略大。元代龍泉窯景德鎮窯盛燒,明清繼續燒造,品種有青釉卵白釉青花釉里紅等。

基本介紹

簡介,高足碗與碗套,

簡介

高足碗,又稱靶碗,有中空足封閉底印和不封底兩種。造型為口微撇,近底處豐滿,下承高足,造型與高足杯頗為相似,較之略大。這種纖巧的高足碗於元、明、清三代較為流行,品種有青花、鬥彩等,以明永樂紅釉、宣德釉里紅、成化鬥彩最為名貴。
景德鎮窯釉里紅三魚紋高足碗景德鎮窯釉里紅三魚紋高足碗

高足碗與碗套

在西藏,碗的材質繁多,有金碗、銀碗、木碗、陶碗、瓷碗等,都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特徵。其中瓷碗在西藏碗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地位。自元代起,西藏正式成為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一個行政區以來,瓷器和玉器、絲織品等傳統中原工藝品一道,經常作為貴重的禮品被歷代中央政府賞賜和饋贈給西藏地方的上層人物,隨著進貢與賞賜關係的增多,“賞賜文化”在藏漢之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而這種賞賜為加強中央與西藏地方的政治聯繫乃至民族文化交流與融合產生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到了明朝時期這種賞賜達到了高潮。這期間,明朝各種青花、五彩瓷器大量傳入西藏,成為向西藏上層人物身份、權利、等級的象徵。其中高足碗是明代瓷器在西藏地區最為常見的器物造型。其一般使用於宗教儀禮當中,成為像神供奉的聖物,通常用於盛裝鮮奶、酥油、青稞酒、清水等供品。
在西藏博物館的陳列中,造型一致,但顏色、紋飾各異的永宣高足碗就多達20餘件。最為典型的是這一件宣德青花纏枝蓮托八寶紋高足碗,其外壁繪有藏族地區傳統的纏枝蓮托八寶紋,內壁書寫藏文吉祥語,譯為“白日平安,夜晚平安,中日平安,日夜平安”,可見,這是中原工匠參照藏族習俗燒制的。碗底有“宣德年制”,應當是明中央為西藏地區定做的禮品,而這件瓷器也將藏族地區傳統器物造型、紋飾與內地悠久的制瓷工藝完美結合在一起,珠聯璧合,成為我國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這些精美、珍貴的瓷器傳入西藏的渠道大部分為陸上運輸,由於包裝上的不合理,經過長途跋涉,到了西藏瓷器的破損率高達80%-90%,為此特別製作碗套來保護瓷器。在西藏遊牧民的生活中,皮質碗套較為常見,它是由八片梯形皮塊拼接而成,套內有兩條皮帶用於固定瓷碗,其外形與皮帽相似,工藝較為簡單、略顯粗獷,由於皮具具有柔軟輕便、易於攜帶的特點,尤其適合遊牧民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習俗,因此在西藏牧區中使用得較為廣泛,碗套自然成為了他們必備的生活用品。而對較為珍貴、形質特別的瓷碗則專門製作了帶有吉祥紋的銀套和銅、鐵鎏金碗套。這件我館珍藏的鎏金銅碗套就是為裝高足碗而特製的,高為15厘米、口徑18厘米、底徑6厘米,屬明代的器物。它採用鏤雕工藝,做工考究,一般為貴族外出時所使用和攜帶。通體鎏金並遍飾裝飾圖案,蓋子上分為三個同心圓,開光內透雕團龍及卷草紋。蓋子與套身沿部刻萬字不斷頭紋(曲帶紋),口沿下方為連珠紋圖案。套身上透雕雙龍戲珠和卷草等紋樣,底部鏨有雙龍戲珠,局部鑲嵌有精美的綠松石。套內墊有一定厚度的絨布、套身兩側各有一個可以穿帶的把手,從而可以了解它的攜帶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