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平郡 北魏於臨汾縣置南太平郡,神鹿元年(428)改曰征平郡。太和十八年(494)改為正平郡,領聞喜、曲沃二縣。故治在今新絳縣西南二十里。 北齊、北周因之。...
南太平郡,北魏於臨汾市置南太平郡,神鹿元年(428)改曰征平郡。太和十八年(494)改為正平郡,領聞喜、曲沃二縣。故治在今新絳縣西南二十里。...
管縣九:正平,太平,萬泉,曲沃,翼城,聞喜,絳,稷山,龍門。正平縣,望。郭下。本漢臨汾縣地,屬河東郡。隋開皇三年罷郡,改屬絳州。...
隋開皇三年(583年)州治從玉壁遷至今縣城處,廢正平郡,改為絳郡,領正平(今新絳)、龍門、太平、曲沃、翼城、稷山、絳、垣曲等8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置絳州...
榮死,魏孝莊帝拜修義為弘農、河北、河東、正平四郡大都督。此時高祖為晉州刺史,見到修義後,用很高的禮節對待他。當爾朱兆立魏長廣王為主後,朝廷除修義右將軍、...
北魏屬正平郡。北周正平郡治徙今城關北20千米龍頭堡,隸東雍州。北周明帝二年(558)東雍州改絳州,與正平郡同治。北周武帝時正平郡及聞喜縣徙治今新絳縣境。...
二十年(554年),去南宇,為絳郡絳縣。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改絳郡絳縣為絳縣,屬正平郡。 隋開皇元年(581年),屬絳郡。隋開皇三年(583年),郡廢,絳縣屬...
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改絳邑縣為曲沃縣,屬正平郡,縣名自此歷代無更改。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廢正平郡,曲沃縣改屬絳郡。十年後徙至今樂昌鎮;唐朝時...
高湝(?-577年),渤海郡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北齊政權奠基者高歡之第十子,北齊...天統三年,拜太保、并州刺史,別封正平郡公。時有婦人臨汾水浣衣,有乘馬人換...
宇文招(約546-580年)字豆盧突,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縣)人。北周宗室大臣,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七子,孝閔帝宇文覺、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異母弟。初封正平郡公...
高宗太安二年,以毗為平北將軍,賜爵河東公;弟紇為寧北將軍,賜爵零陵公。其...年,高祖、文明太后以昭太后故,悉出其家前後沒入婦女,以喜子振試守正平郡。...
隋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州治從玉壁遷置今縣址,後改稱絳郡,附郭正平縣。唐朝時期改郡為州。明朝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正平縣被廢黜,地入絳州。民國初期改稱...
榮死,魏孝莊以循義為弘農、河北、河東、正平四郡大都督。時高祖為晉州刺史,見循義,待之甚厚。及爾朱兆立魏長廣王為主,除循義右將軍、陝州刺史,假安南將軍。...
東魏以東雍州刺史司馬恭鎮正平,司空從事中郎聞喜裴邃欲攻之,恭棄城走,泰以楊行正平郡事。當時,黃河以北地區的各城大多依附於東魏,左丞楊自稱他的父親楊猛曾經...
馬姓主要郡望有:扶風郡 [14] 、京兆郡、臨安郡、西河郡 [15] 、廣陵郡、華陰郡、正平郡 [15] 。堂號銅柱堂:漢伏波將軍馬援征阯,勝利後,在交阯立銅柱表...
唐天寶元年(742年)改環州為正平郡(也作整平郡),屬嶺南道邕州都督府,統正平等縣,治所在大環江以西正平縣環洛峒。後析原環州東北部置羈縻撫水州。乾元元年...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古水:“又西南逕魏正平郡,又西逕荀城東,古荀國也;”這就清楚地說明兩個問題,其一,荀息本為原氏黯被封荀國後,以地為姓與原來荀國的國...
汾北地區的歷次反攻,西魏、北周東征戰略的特點及其演變,周武帝平齊之役過程與...五 正平郡(絳州) 六 高涼郡(勛州) 七 南汾州(汾州) 第七章 沙苑...
裴良死時,河東地區尚未被宇文泰奪取,故裴良得歸葬家族墓地(時屬絳州正平郡)。其妻趙氏死時,河東地區已經被北周占領,趙氏無法歸葬,過了十五年,才得與其父合葬於...
楊檦,字顯進,正平高涼人也。祖貴、父猛,並為縣令。檦少豪俠,有志氣。...... 以檦行正平郡事,左丞如故。齊神武敗於沙苑,其將韓軌、潘樂、可朱渾元等為...
同年六月,遷居蜀地的正平郡絳縣人陳雙熾聚眾反叛,自稱始建王。朝廷復任長孫稚為代理鎮西將軍、討蜀都督,前往討伐叛軍。 [17] 長孫稚因接連作戰有功,被授為...
魏恭帝三年(556)封正平郡公。武成初,進封趙國公。累授大司空,轉大司馬。三年(561)又進爵為趙王,除雍州牧。積功拜太師。隋文帝輔政,加招殊禮。文帝將遷...
南北朝時期屬北魏王朝正平郡,後屬西魏、北周正平郡,北周武成二年(庚辰,公元560年)改屬絳州。隋唐時屬絳州。五代、宋、金、元、明諸朝時期皆屬解州。清朝時期...
南絳縣,太和十八年置,屬正平郡,建義初屬。 小鄉縣,建義元年罷。有小鄉城。 義寧郡建義元年置,治孤遠城。 領縣四 圍城縣,建義元年置。治陶谷川。 義寧縣...
破尉遲惇,平鄴城,皆有功,進授上大將軍,改封洛川縣公。尋拜隆州刺史。開皇元年,進爵正平郡公,加邑二千戶。後為魏州刺史,甚有惠政,及去職,吏民思之,為...